进门985,出校变专科,学渣们再也不敢逃课挂科了

大家好

我是乌鸦上尉

这两天,深圳大学的一条新闻

把上尉这个学渣

吓得真是虎躯一震

说深圳大学出了个新规定说:

大学成绩单将快递给家长

500

“家长看成绩”?

这是我童年的噩梦啊

我辛辛苦苦考上大学

就是因为大学不给家长看成绩单

现在居然也逃不掉了?

根据深大的负责人说

以后学生的家长

会收到自家孩子的成绩单

里面还有一份丧心病狂的说明

会仔仔细细地告诉家长

成绩和学分到底怎么换算

也就是说,这门课是啥

你考得咋样、要不要补考

都被学校安排得明明白白

为了避免家长看不到

学校还专门在快递单上标注

这是你家娃儿的成绩单

500

妈耶!小学被老师叫家长的惨剧

居然会在大学上演!

万一考砸了,岂不是悲剧了?

果然,自从深圳大学这个规定执行后

不少同学各显神通

和成绩单打起了游击战

有飙车赶着回家收快递的:

500

有冒充警察蜀黍

给家长“科普”、“辟谣”

期望躲过一劫的

500

更有高手想出了绝招

直接对快递下手

让学校寄错地方

500

我去!看着大家绞尽脑汁的样子

我不由得觉得

要是咱们考试的时候

脑子也能转得这么快

是不是就不需要截成绩单了?

其实,寄成绩单并不是偶然的

今年,咱们高等教育界

下了狠功夫抓大学教育

比如,武汉有一所大学

对学分达不到要求的学生

直接从本科转到专科!

500

其实,从这两件小事上

能看到咱们的高校

在教育上的改变:

咱们的高等教育

距离“严进严出”不远了

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

在大家的记忆里

上大学比高中轻松多了

考前突击复习一把

最后基本都能过

为啥到了现在

学校却要对大学生下重手呢?


其实,对大学生管得严不严

跟时代有关系

咱们上大学的时代

中国教育是基础教育好

小学中学搞得有声有色

大学多是“严进宽出”的教育

但是到了现在

我们需要更多高精尖人才

“严进严出”已经是必然的趋势

早个100年,咱们当时的教育

搞的是“宽进宽出”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胡适

他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是一流的人才了

可他上大学的时候

中国的大学那叫一个水

500

胡适在上海读本科时

除了打牌就是喝酒

喝酒完了又叫局

日子过得非常潇洒

“夜生活”丰富得不行

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又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不到两个月,我全学会了

——胡适1908年日记

如果放在现在

胡适的学习态度

比藏成绩单、沉迷打游戏的学渣

还要差上好几档!

那胡适有被学校退学吗?

500

答案是:没有!

胡适不仅没被开除

还考到了全额奖学金

去美国留学

500

为啥胡适这么懒

还能拿奖学金出国呢?

因为当年大学生的要求实在不高

当时,北大理科数学的题目

考的是我们初三就会的三角函数

还有初一的二元一次方程:

500

当时大学的英语教材里

用的是“汉字注音法”

比如Good morning

教材里面就写成“古德毛宁”

是标准的“Chinglish”

500

胡适申请公派去美国留学的时候

国家对留学生的要求很低

只要能看懂下面这句

那就能拿到全额奖学金

500

你别看这题目小儿科

在当时,中国90%的人都是文盲

字都认不全

更别提解方程了

懂一些英文,听说过方程的

全国也就这1万多人

就这个简单的留学题目

在当时还让钱钟书、臧克家等一堆大师

统统都考了0分、15分

所以,那个时候的大学

要是按照现在的标准

绝对是“宽进宽出”

后来,因为民国的动乱

咱们的教育也没法儿好好搞

全国文盲一抓一大把

经济自然就发展不起来

西方都搞蒸汽机、大工厂了

我们的农民还是靠天吃饭

用几百年不变的落后方法种地

全国上下就像个大农田

工厂几乎没有,饭还总吃不饱

那时就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

中国要富强

就必须发展工业

同时,相对应的

还需要一大批中等文化的工人!

他们不一定要会造导弹

但必须会认1000个汉字

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

这样才能胜任工厂的现代化工作

这段时间,我们的教育

还是“宽进宽出”

但却把受教育的面,从大学生

扩展到全国上下、各行各业

据《红星照耀中国》的记载

就连长征路上

每个战士背后都贴一张纸

上面写着字

后面的人一边行军,一边认字

500


在建国后,哪怕国家还很穷

为了让所有人读书识字

国家开展了“扫盲”、“强制教育”

让一亿人完成了基础教育

500

这个阶段,中国教育的任务

还是普及最基本的知识

让读书从少数人的“特权”

变成多数人的日常

要是有人敢不去上学

居委会大妈分分钟找你麻烦

500 

1949年刚建国的时候

中国才60万人有小学文凭

高中、大学生万里挑一

然而到了1970年

有小学文凭的人

比刚建国多了10倍

高中文凭增加了65倍

大学生人数更是多了快100倍

刚解放时

小学毕业就能当老师

初中学历,就能当县长

教育普及后,工人、农民都是初中生

个个都会操作机器、用化肥

咱们才从农业国,向工业发展

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也正因为大家都上过学

“会解方程就能上北大”

彻底成了过去式

1977年的高考数学卷

难度跟今天已经差不太多了

高考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500

不过,虽然考大学是过独木桥

但大学毕业,却还是“阳关道”

进了大学门,只要不犯啥大错

绝大多数人都能轻松毕业

到改革开放时,中国经济增速很慢

但大学生却每年多十来万

受教育人口的增速

比经济发展的速度快好几倍

那时,咱们当时的发展方向

是全面发展工业

成为“世界工厂”

除了普通的技术工人

我们还需要非常多的基层管理者

就跟当初培养工人一样

这批管理者并不用都是跨国CEO

能当好车间主任就行

不过,咱们也是2000年才成的世界工厂

为啥要在1978年就扩招呢?

因为,人才一定是提前培养的

等到工业发展起来

对人才的需求量会指数上升

等需要时再来扩招

培养速度根本就追不上

改革开放之后

很多发达国家

都把自己的工厂转移到了

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

但是,在这些国家中

只有中国最终脱颖而出

成为了“世界工厂”!

为什么呢?

因为虽然印度、东南亚、非洲人口多

工资也更便宜

但是他们教育的普及程度

却远远落后于中国

他们工人的素质

远远不如中国

因此,西方把工厂搬来亚洲时

中国比他们更有优势

于是,中国的工业就发展得更快

尤其是印度

和我们相近的时间建国

人口的数量相差不大

土地资源也非常丰富

但唯独是没有中国这样的教育质量

导致印度的工业发展

远远不如中国

500

可以说

在这个过程中

义务教育起到了它的作用

没有扩招输送的大批大学生

我们就没有特殊优势

去抢下大批的加工制造生意

能不能发展成今天的工业强国

恐怕还是未知数

不过,当“世界工厂”这么多年

中国现在又到转型的时候了

因为我们的工业

已经到了升级转型的关口

在我们制造业是中低端的时候

只要基础教育

工人的素质就能保证

但是到了现在

我们做的生意,已经从造几件衣服

变成造高铁、造战斗机

要抢发达国家的饭碗了

500

然而,由于我们的大学“重量不重质”

少数天赋异禀的尖子

没得到很好的发展舞台

很长时间,我们自己的高校

都没有培养出顶尖的人才

再加上大学扩招后

对学生的管理还不到位

熬夜打游戏、作弊等不良习气

在大学内司空见惯

我想大家都心里有数

高中老师忽悠学生时

常常会说这么一句话:

但是到了现在

这句话要过时了

因为“轻松”的大学教育

培养不出顶级工程师

也培养不出顶尖的研究员

这个道理英国最清楚

大家都知道

英国的经济现在不景气

因为,英国的高等教育以前很强

全世界很多人慕名而来

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现在

英国的大学教育

硬是做成了一门生意

在英国,留学贡献了200多亿英镑的GDP

是英国第六大产业

500

既然要做生意

那当然得考虑客户体验啊!

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上

毕业率、学生评价都是重点

俨然和学术研究比重差不多

提高学术水平,要多年积累才行

但是刷毕业率和好评

只要学校把门槛降低

让学生轻松能过,毕业率上去了

学生自然也给好评了

排名分分钟就靠前了

所以,为了“服务”好学生这批“客户”

英国有很多以前的名校

现在放水是越来越厉害

我一个在英国某所

排名全球前30的名校的同学说

他们在金融课的考试里

会给学生提供公式表

500


考试之前你都不用复习

公式都给了,题目里找下数字

往上面一套就行

要求比以前底很多

给公式表还能说“避免死记硬背”

可这学校的“营销考试”

60%的分数,都是考判断题

还都是基本概念的定义

500

此外,这些学校还提供往年考试卷

某些专业甚至不太修改题目

把往年答案背一下

就能直接拿高分

500

各种考试答案

在网上随便一搜

就有一堆网站替你总结好了

500

在这套以赚钱为主导的方式下

英国的名校也从以前的“宽进严出”

逐渐变成了“宽进宽出”

而与之相对应的

对咱们的大学而言

赚钱不是最重要的

培养优秀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优秀的科学家、研究员

咱们哪可能做最顶尖的生意呢?

所以,咱们高校现在的要求

正在向“严进严出”发展

我们对标的对象

当然是精英教育做得最好的美国

以前,杨振宁在在谈中美教育的时候

他就回答说:

高中和本科阶段,在国内接受教育比较明智,因为:

1. 美国的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现在不一定比中国好;

2. 孩子年纪过于小,放出去容易出问题(他讲了一个吸毒的例子)。

但是他又强调:硕士、博士阶段,建议去去美国接受教育,这是非常好的。

他还强调,对于那1%的顶尖的学生,尽早去美国接受教育,会非常好

500

现在,我们也在打造优质的精英教育

前段时间的西湖大学

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尝试

可以想见的是

给家长寄成绩单这种事

在以后中国的大学里

一定会越来越多

比如说不光是寄成绩单

还要求家长签完字寄回来

让学生们截胡都没用!

不过,这事上尉一点都不害怕

毕竟。。。。。。。

我马上就研究生毕业啦!

甭管再怎么严抓严打

到时候我早就不在学校啦!

500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