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成都49中事件说大众心理
书架上一直放着这本勒庞的《乌合之众》,虽然已经通读过,但闲暇时还会抽出来读几页。因为经典才是获得智慧的有效来源。教授们编书(不能说他们在著书立说)是因为这是他们在知识不断分门别类、细化的时代谋饭碗的方式。这种东西看多了反而会降低人对现实的感觉和把握,“书呆子”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这里不是讨论勒庞或是书本身,而是借他的大众心理研究来看看成都49中学事件。现在的调查看来,就是男生因情自杀。引起舆论风暴的是他母亲在网上呼救所谓真相,她不能接受儿子自杀的事实。母亲的反应是一种精神应急保护,就如人的生理疼痛过度大脑就会开启保护机制让人昏死过去。当无法接受的事实发生了,心理或精神上的保护机制使人否认眼前的事实,或是寻求另外的起因(脑补)。不如此,精神便会崩溃乃至疯狂。然看客们(群众)中“未及时报案,学校刻意隐瞒”“化学老师谋杀”“遗体迅速火花”等谣言四起,立即在网络群体中产生一种一个中学竟然如此黑暗的末日景象。这就是群体心理力量,它会迅速吞噬个体的心智。就像古今中外在政治宗教运动中显示那样。只要运动的组织者点那么一小把火短时间内就成为燎原之势,对现存秩序摧枯拉朽。
勒庞认为没有群众理智这种东西,这个和群众的知识教育水平无关。一个高明的群众运动领袖无需伶牙俐齿,像法庭上的律师那样思维敏捷,逻辑清晰。他需要巧舌如簧,把握群众的心理需求,鼓动群众的情绪热潮,然后把反对者的声音淹没就行了。元首Hitler便精于此道。你要知道20世纪30年代柏林是世界科学的中心,德国人是有着最高教育水平的种族。不能说群众心理完全就是负面的,在战争中,它可以把胆小鬼变成无畏的战士,形成在大灾难时群体的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群体心理是一种非理性的存在,它特别容易在这样的社会里形成风暴。在那个社会里,存在普遍的、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看看那些通过街头运动,颜色革命的国家便知。注意,我说的不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不存在群众心理造就的社会运动,群众心理的非理性是永久存在的。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平衡,贫富差距小,社会较公正这种非理性的所能掀起的风暴就小,不会社会秩序有大的冲击和危害。另外一个社会的共识越强,国家的意识形态建设地越好,群众心理也就越平和,越没有鼓动者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