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发展服务实体,厦门国际银行加速转型转轨

文 | 韦航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2020年,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更加复杂多变,在转型的关键时期,商业银行不仅要夯实“第一曲线”传统业务,还要通过“第二曲线”实现弯道超越。

近日,厦门国际银行发布2020年年报,从短期来看,研究者发现厦门国际银行在深耕本地的基础上做好跨区域经营,各项指标可圈可点。

而以长期观察者视角来看,透过这份财报,不难看到厦门国际银行在规避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金融科技等方面的亮点,而正是这些亮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在加速转型的厦门国际银行。

创造条件服务微小,经营发展保持稳健

2020年,受疫情影响,许多企业的生产、销售、回款等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影响。

对此,在2020年6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如何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助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措施,成为了重中之重。

而定位于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的城商行,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水乳交融,在合理让利实体经济中也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在福建龙岩,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龙岩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节奏。如何帮助当地红色旅游企业度过经营上的“寒冬”,厦门国际银行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500

该行对龙岩地区红色旅游企业的信贷不再照搬原有评估方法和模型,而是综合考虑疫情恢复情况和恢复后的产出比,在利率、费率上进行优惠减免,同时大力推行无还本续贷、开辟信贷绿色通道等特殊措施。

为推动福建莆田制鞋业加速换挡、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厦门国际银行积极深入市场调研,结合制鞋业特点,创新提出“制鞋业微指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升级形成“纺织鞋服产业授信业务营销微指引”。截至目前,厦门国际银行已通过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纾困贷款、高抵押率授信等产品及政策,为多家鞋企提供了授信支持,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体现了厦门国际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扶持企业的同时,厦门国际银行还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我们可以从年报的几个方面来观察。

首先在去年疫情之下,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进一步加大,银行业的资产质量情况备受市场关注。

打开厦门国际银行财报,厦门国际银行2020年营收继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77.12亿元,较上年增长8.28亿元,总资产也超过9500亿元,其中存款占总负债的比例亦高达73.80%,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12.7%至5262亿元,贷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年初提升4.4个百分点至55.4%。

历经疫情大考的厦门国际银行资产质量和风险抵补能力均保持良好,2020年末不良贷款率0.84%,不良贷款率连续十五年低于1%;连续两年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后,2020年末拨备覆盖率259.78%,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84.47%,继续保持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存贷款业务的提升,尤其体现在该行的零售业务上。通过创新线上线下获客网络的工具,引入新客管理营销模式,厦门国际银行零售客户规模破百万,零售贷款规模破千亿,较年初增长45.7%,通过线上化办理,引进优质产品和机构,促进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500

另外,厦门国际银行零售贷款占比、零售存款占比分别升至20%、25%,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0亿元,较年初增长65%。VISA线上收单牌照的获取,也让厦门国际银行占据了同业先发优势。

同时,该行积极响应政府及监管导向,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个人,采取降低利率、减费让利、延期还本付息等方式,应贷尽贷、应延尽延,累计向实体经济让利人民币近7亿元。

总的来说,从“防范风险、审慎经营、扶持小微、回归本源”这十六个字里,厦门国际银行加速转型转轨可见一斑。

走出特色化发展道路,厦门国际银行的底气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金融生态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受市场环境变化,商业银行也呈现出客户群体多样化,服务方式场景化、服务手段网络化等新特征,这都压缩了银行传统"吃利差"的盈利空间,粗放式增长和同质化竞争难以为继。

面临新的挑战,商业银行不得不寻求转型以适应新发展要求,需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受各种因素限制,国内其他城商行布局或是限于所在省份内,或是拓展至国内主要经济区域,在境外布局的情况鲜见。而厦门国际银行却另辟蹊径,其境内外布局在国内城商行中独树一帜,实现了特色化发展,其特色化发展源于其本地化、分散化、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战略。

首先这充分体现在了贷款的地域集中度上,根据2020年年报,从贷款余额占比来看,福建地区高达21.61%,港澳台地区占比18.57%、江浙地区占比15%以上,京津冀地区,广东地区占比都在10%以上,贷款的方向指向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既深耕了本地,又分散了金融风险。

截至2020年末,厦门国际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设立128家机构网点,境外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在澳门拥有13家分行,在广州、杭州设有2家分行,在东莞、佛山和惠州各设有1家支行,在珠海横琴设有1家代表处,是澳门主要指标排名前三的银行;境外附属机构集友银行在香港设有24家分行及集友国际资本有限公司与集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同时在深圳、福州、厦门共设有5家分支机构;厦门国际银行形成了“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国际化战略布局。

500

最后,具体来看,过去一年,厦门国际银行持续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自贸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旗下澳门国际银行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企业贷款投放余额为1011.54亿澳门元,占其全部企业贷款的84.2%;旗下香港集友银行在上述三大区域企业贷款投放余额为418.26亿元(人民币),占其全部企业贷款的64.94%。

澳门国际银行还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累计为实体企业提供授信达764亿澳门元,支持境内外企业复工复产,并先后推出30亿金融抗疫扶助方案及100亿抗疫贷款计划,以专项措施精准扶助、保障境内外各类企业的稳定运行;香港集友银行累计为400多家实体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信贷支持共350多亿港元。

截至2020年末,其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总资产1825.91亿元,净利润15.13亿元,集友银行总资产1374.11亿元,净利润8.79亿元。

基于本区域及自身实际开展的差异化定位策略,厦门国际银行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开展了错位竞争,而从城商行个体的历史、发展优势、所在区域资源禀赋等特色化因素,厦门国际银行也走出了有别于其他城商行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坚持金融科技战略,转轨高质量发展赛道

当前,金融科技正全面改变着银行业。对于城商行而言,金融科技也成为一个弯道超越的突破口。观察厦门国际银行的2020年报,值得一提的是不断加大的金融科技投入。

具体来看,第一,智慧风控体系的建立。

与大型商业银行不同,中小银行主要服务对象规模偏小、实力偏弱,业务风险相对较高,因此,风险能否管控到位是赢得竞争的首要因素。

风险管控来自于信用评估体系,这需要涵盖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尽可能做到全口径,包括民间借贷记录,违规记录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征信记录,而这一切则需要与金融科技相融合。

500

目前厦门国际银行已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反欺诈、信用评分模型、贷后风险预警等场景中,多方位、多维度构建全行智能风控体系,以提升风险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智慧风控体系。

着力提升的风控体系,减少了风险损失,以较低成本向广大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支持,真正让利于企业。

第二,智慧化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

2020年,厦门国际银行正式科技人员占比达10%以上,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3.5%,科技人员占比与科技投入占比均居银行同业领先水平,还打造了现代化的北辰山科技研发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可容纳办公人员超过1000人。

持续不断地研发投入,让智能化无缝嵌入银行业务和管理应用中,通过金融科技工具赋能业务智慧化协同发展,以智慧化应用推进银行产品。

厦门国际银行通过打造“国行E家”交易银行品牌,搭建“融升”创新授信、“慧升”支付结算、“盈升”渠道服务三大平台产品体系,推出近20款特色产品。

其中,厦门国际银行推出的“国行信e融”,以国家信用大数据创新中心的交易数据及征信数据为基础,通过智慧风控模型实现快速授信,为新基建、创新型、制造业等行业客户提供“一秒钟出额度、一分钟完成审批、一天内完成提款”的高效体验生产经营周转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系统上线至今4个月,已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客户超过600家,单日最高放款金额突破2000万元。

第三,以“系统化”建立技术平台体系。

厦门国际银行的国行E企盈获评2020年厦门市金融科技创新“十佳”项目,国行E企盈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运用私有云、容器化、分布式、微服务、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同业中具有开创性。

500

其依托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金融活动和移动办公有机融合,提供支付结算、账户管理、财务审批、商旅出行、工作考勤等服务,并为疫情防控提供专属工具箱。

此举创新了银企合作模式,以银行科技实力为支撑,赋能小微企业提质增效,直击企业痛难点,以金融创新积极助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平台不但能解决中小微企业的痛点、难点,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上线近一年来,该平台以其高效便捷的办公体验和稳定运行,已累计签约服务客户超1300家。

正如厦门国际银行董事长王晓健所说,金融科技创新要放下身段,回归本源、服务实体、更有担当,要去创造普惠金融的汪洋大海,和产业金融的浩瀚星空。

作为唯一在内地、香港、澳门三地展业,且在三地均有法人机构的城商行,厦门国际银行的实践验证了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在金融科技不断融合的背景下,坚持金融科技战略,已成为中小银行实现弯道超车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