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已经公开呼吁挑拨中俄关系

500

这是《外交》的一篇文章,这个刊物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发行的,它的作者大家很熟了:包括希拉里,拉姆斯菲尔德,鲍威尔,福山,布热津斯基,米尔斯海默等等一批牛人,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外交刊物。

再说说这篇文章的来历,这篇文章有两个作者,分别是

500

安德烈·肯德尔·泰勒

以及

500

戴维·舒尔曼

文章最先是在“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其中安德烈·肯德尔·泰勒还是新美国安全中心跨大西洋安全计划高级研究员兼主任,担任过国家情报委员会俄罗斯和欧亚大陆国家情报副局长,主要研究俄罗斯。

戴维·舒尔曼是国际共和研究所高级顾问,主要研究中国。担任过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东亚的副情报官。

而所谓的“新美国安全中心”,是美国一个智库,创立于2007年,创立历史并不长,但是这个智库非常特殊,它的创始人是库尔特·坎贝尔和米歇尔·佛洛诺,这两位都曾经在美国高层担任过重要职务,其中米歇尔·佛洛诺担任过美国国防部战略部副部长助理,国防部政策副部长,库尔特·坎贝尔担任过负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

而这个其中的创始人米歇尔·佛洛诺还和现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创立过“WestExec Advisors”公司,主要提供战略咨询,这个公司曾经为Facebook,波音,私募股权巨头黑市集团等公司提供服务。

所以这个智库虽然小,还蛮重要的。文章值得一看。

文章认为,中俄两国走进,会导致美国的注意力和资源的分散,因此如果不解决俄罗斯对华支持,美国无法“管理中国的行为”。

中俄两国对美构成的问题不同,由于中俄具有互补性,因此其综合挑战性更大,尤其是中国,利用与俄罗斯关系填补在军事方面的缺陷,加速技术创新,俄罗斯的武器增强了中国防空,反潜以及潜艇的能力,巩固中国在印太地区对美国的优势。

而中国反过来和俄罗斯合作,减轻美国和欧洲对俄制裁的影响,降低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降低美国的经济手段的效力,由于俄罗斯已经不相信它在西方有经济前途,由于金融停滞以及国内有动荡风险,因此中国在经济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因此,文章建议:

第一,美国要向俄罗斯表明,与美国合作要比服从中国更可取,就算不能完全阻碍中俄合作,但是要限制最坏的影响----结盟。

第二,执行“反向尼克松”战略,安抚俄罗斯,尼克松当年访华拉近了中美关系,也是后来美国冷战胜利的极大推力,因此美国应当和俄罗斯接触,以 《新裁武条约》的延期为突破口,一方面是力促伊朗重返核协议,保证阿富汗的稳定。

第三,北极地区事务,美国应当重启北极防长论坛,与俄罗斯就北极问题进行对话,这样可以跳过目前的美俄冲突,为进一步美俄合作提供跳板。比如说俄罗斯正在寻求限制非北极国家在北极区域治理的作用,这里面就牵扯到中国,美国应当支持俄罗斯。

另外,由于俄罗斯在对印,对越出口武器,由于2017年国会制裁了俄罗斯武器出口,拜登应当考虑免除一些制裁,比如说俄罗斯对印度出口武器,加剧中俄之间的矛盾。

第四,美国应当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监测中俄合作的影响,定期进行战争游戏,保持中俄周边的国家与中俄交恶。

第五,只要普京在台上,美俄关系很难改善,因此应当不断的接触普京身边的精英层,告诉他们替代普京是可能的。

我瞄了一下这五条,其实可操作性都很差。

说服俄罗斯----俄罗斯要能被说服,那也不叫俄罗斯了。

“反向尼克松”战略-------如果美国给俄罗斯喂糖,欧洲要造反。

北极事务-----不是中国核心战略利益所在。

俄对印出口武器-------印度即便是买了俄罗斯武器也不能怎么样,整个国家实力有限。

定期搞战争游戏----对美国同样有风险,且中国周边国家军力都不算强,发表口头宣言可以,真敢动手的怕是没有。

这第五条倒是值得商榷一下,就是普京的问题。

之所以我觉得值得商榷,是因为早在4月份的时候,纽约时报发了一个很诡异的新闻:《纳瓦尔尼才是俄罗斯真正的领袖》

500

这篇文章之所以诡异,是因为《纽约时报》不敢去谈论纳瓦尔尼的政治主张,对于纳瓦尔尼政治主张部分,只介绍了一段

“他在2007年因为参加一场民族主义示威活动而被亚博卢党开除——他参加那场活动是为了声援遭到克里姆林宫迫害的民族主义者——这对他来说谈不上什么损失。”

我猜想的是,纽约时报的编辑在写一段的时候可能也非常为难,因为纳瓦尔尼实在称不上是一个“好人”,而且都不是俄罗斯报道的,而刚好是诸多的美国媒体报道的。

举个例子:

《大西洋月刊》在2013年有一个新闻

500

《纳瓦尔尼是是自由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

文章回顾了纳瓦尔尼过去的政治行为,比如说纳瓦尔尼参加一年一度的俄罗斯游行,联合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要求俄政府停止对车臣和北高加索共和国的联邦补贴,

2008年的时候,当时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爆发,纳瓦尔尼极力支持战争,并且贬低格鲁吉亚人,要求俄政府把俄罗斯境内所有的格鲁吉亚人驱逐出境,普京可都没有这么疯狂。

要求为中亚国家引入签证制度,驱逐非法移民。

当时为纳瓦尔尼工作的恩吉利娜·塔雷耶娃说:“我认为纳瓦尔尼是俄罗斯最危险的人,你不必成为一个天才就可以理解,在我们国家发生的最恐怖的事情就是民族主义者的上台。”

纽约时报的编辑们个个都算是通晓古今的,对于纳瓦尔尼这样的刺头,不可能不关注,就纽约时报的政治倾向来看,纽约时报是最见不得那种搞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对少数民族有歧视的人。

那为什么《纽约时报》还要写这篇报道?

两个原因:

纽约时报太想让普京下台了,上去一个纳瓦尔尼也无所谓,如果真的普京下来了,到时候再黑纳瓦尔尼也不迟,反正美国人的智力水平都不太高,纽时怎么说,他们怎么信。

这也不奇怪,这几年美国宣传方面总是自相矛盾,前段时间《大西洋月刊》还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是纸龙》,表示中国军事教育学术,以及企业研发都跟不上中国-----如果真的如此,那拜登一天到晚还瞎忙活什么?

因为本来就不是新闻而是宣传。

另外一方面,纽约时报在俄罗斯实在找不到代理人了。

还有谁能挑战普京?亲美派?

普京是叶利钦提拔起来的,而叶利钦就是当年的亲美派,当年听取美国人意见,在俄罗斯大搞私有化的丘拜斯,和普京关系好的不行。

本来俄罗斯国内确实还有亲美派的,由于乌克兰这几年的表现俄罗斯人都看在眼里,2014年,当年乌克兰闹事,索罗斯倡议要求各国拿出钱来扶持乌克兰,搞一个标杆出来,结果欧美国家没有一个愿意掏钱的。

有没有既有实力,又愿意反对普京的?

也不是没有,比如说斯特列科夫现在一天到晚抱怨普京把他封杀,这位就是当年挑起克里米亚,乌东战争的强人,当年两次战争名扬天下,后来被普京强行召回俄罗斯,不少中国军迷视其为俄罗斯版的岳飞。

4月23日,斯特列科夫在媒体上表示:“为什么克里米亚是我们的,而顿巴斯不是我们的。”斯特列科夫表示,美国人现在是温水煮青蛙,俄罗斯就不该撤军,普京太软弱云云。

普京都算太软弱了。

俄罗斯国内还有一帮皇俄,包括康斯坦丁·马洛费耶夫,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伊戈尔·肖格列夫,克里米亚总理阿克肖尼夫,当然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检察长波克隆斯卡娅,一个比一个更强硬,更右,把普京瞄一下,普京算是非常正常的人了。

只要普京一天在台上,这些所谓的“智库政策”基本上都无法执行。

来源 | 李建秋的世界

https://mp.weixin.qq.com/s/AXHdiLMzeLFQbo_2wqBk4A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