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突然”就温室气体排放对中国发难,通贝里配合实施道德绑架

【文/观察者网 陈聪】西方媒体在气候和环保议题上对中国指手画脚,早就让人司空见惯了。没想到,都2021年了,这些媒体还在玩“只看总量,不谈人均”的话术。

当地时间5月6日和7日,两天时间里,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在内的多家西方媒体相继援引数据大肆渲染称,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9年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之和。

紧随其后,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第一时间发推附和:中国要做出改变。

500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截图

500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截图

500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截图

500

资料图:浙江富阳的生态公园

这几家媒体援引的数据出自经济研究公司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

提供了具体的信源后,他们便对数据进行选择性的披露,及片面式的解读,最终“不约而同”地得出了同一个耸人听闻的结论,并放到标题中博人眼球:“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19年超过了所有发达国家之和。”

其中,CNN就在其报道中宣称,“虽然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到发达国家在1990年水平的1/4,但是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已经增长了两倍多”,并强调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份额是有所上升的,目前的份额已经是第一。

CNN承认,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是在这里,CNN又援引研究人员的话语找补到,“毕竟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

一会看总量,一会谈人均,见势不妙,又强调中国的人口规模……是我们熟悉的CNN,没错了。

所谓“中国提供数据不可信”的话术也被CNN暗戳戳地运用。像是“如果有完整的2020年数据,中国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这一句,预设的前提就是,有数据不完整的情况存在,那么为什么会不完整呢?懂的人自然都懂。

需要说明的是,报道内容本身就存在着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一方面,CNN试图制造中国环境污染愈发严重、对全球变暖“贡献”良多的假象;但另一方面,客观事实是,“1750年以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温室气体累计排放量是中国的四倍”,因而CNN不得不违心地表示,“中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排放总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NN采访到维也纳的气候学家莱因哈德·斯图勒(Reinhard Steurer)更是直接打脸。

他表示,“我们(西方)消费的很多东西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被计算到了中国的身上。如果考虑到那些基于消耗的排放,我们的数据就没有那么好看了。我们不能轻易地责怪中国是地球上最糟糕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BBC和CNBC的报道也大同小异,不过这两家媒体还延伸谈到,中国领导人过去多次针对气候议题发表的讲话,尤其是做出的承诺,百般暗示中国要达到目标很困难。

让人感到纳闷的是,在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水上做了“复读机”的瑞典“环保少女”通贝里,她在个人推特上对这件事情发表了评论,而且是质疑是否仍然应当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并对中国进行道德绑架,“除非中国彻底改变路线,否则我们无法解决气候危机。”

500

评论区里,一些西方网民也很“硬气”,表示世界各国都不应该依赖中国生产的商品。

500

还有西方网民称,不能再把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了,这是具有“欺骗性”的。

500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除了中国网民,也有其他的西方网民在驳斥通贝里,而且这些驳斥都是有图有真相的,甚至有些论据就是西方媒体、西方机构过去称赞中国为环保事业做出的努力。

例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公布的卫星数据显示,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其中相当一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积极植树造林。《科学美国人》杂志和《金融时报》也都有报道介绍,中国在太阳能领域领先,在风力发电行业也处于领先地位。

500

一位西方网民的留言尤其令人感动:“你确定要让他们(中国)改变路线吗?现在看起来他们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500

想必大家都还记得,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做出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中含有氚等放射性物质的核污水排放入海的决定,通贝里当时仅仅是在个人推特上转发了半岛电视台关于此事的报道,并表示“日本称其将把超过100万吨受到污染的福岛核电站废水水排回到海洋中去”。

这一举动并没有任何的表态,仅仅是将新闻事实复述了一遍,因而惨遭舆论吐槽。

不到一个月,西方媒体“突然”对中国发难,暗指中国在改善环境上的“治理不力”,通贝里却主动配合,毫无疑问,暴露了她无非就是挥舞着“政治正确”的大棒,想要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很多年前,丁仲礼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人,是不是人?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我对公平的理解,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我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这段受访,现在听来依然振聋发聩。

2020年12月14日,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中国、欧盟、联合国等多方积极倡导下,国际社会已经形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势头。中国是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和实干家。中方愿同各国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