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以前的人事制度:“干部”归人事局管,“工人”归劳动局管
【本文来自《工艺的传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首席非人民币观察员
成绩不好的初中毕业就安排工作了,而不是去高中了(按比例算,当时高中也许比现在还难进)。不存在成绩好的才会去上技校。换成中专还差不多。技校和中专是不一样的,中专出来是干部身份,技校还是工人,只是有文凭,一般能安排到大企业或技校的主管部门所在企业或下属企业。工人的待遇,地位,即使几十年前和干部也是有区别的,不是说就比干部高。另外当时城乡二元化严重,农村孩子想通过进工厂改变农民身份,才显得工厂吃香,你以为他们不想当干部啊,但那难多了,相比之下考个技校进厂就容易得多。考上中专更是锁定了干部身份,所以当时中专比高中吃香。因为高中毕业未必安排工作特别是好工作,更别说干部身份了。但也有例外,比如80年代有段时间各地政府招收打字员、银行招工作人员,都是从高中生中选,结果现在这批人不是正处副处就是银行高管了(也有情况不好的,但很少)。
现在中年以下的人不太明白80年以前的人事制度:任何国有单位人员分“干部”与“工人”编制,理论上,前者归人事局管,后者归劳动局管(实际运作更复杂)。大学毕业生、中专毕业生一进单位就是干部编制,而学历等级与中专级别相当的高中毕业生不一定有此待遇。
部队编制乜有类似区別,例如军医院的护士身分就是干部,不是士兵。
总之,“干部”就是各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区別于一线生产者(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