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青海也算奶源地之一,县一级的牛奶厂也在积极改进,不一定比“伊牛”差不多少
【本文来自《一位内蒙古朋友说,大的乳业公司没进入当地时,当地有几十家乳业企业,产品多价格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大青海也算奶源地之一。
县一级的牛奶厂确实存在不少问题,2011年,我们公司联合扶贫的一家养牛场,就是因为卫生检疫不达标,产品没法直接供应市场,只能做低级的供应商把所产牛奶送去奶企,做再加工。而且那个小奶厂并不是大多数人在广告中看到的草原牧场,是一个3000平方米左右的露天牛圈,养着50头左右的奶牛,养殖环境说很糟糕倒也不至于,但是比起大规模规范化养殖和传统牧场放养,从食品安全角度显然是相对风险会高的一种状态。
但是……这其实并不影响这类奶源流入市场,我家楼下每天还能看到提着大号塑料牛奶桶来卖鲜奶的商贩,2元一斤,其营养和卫生那就听天由命了,反正喝不死人,和喝不出大头娃娃,买点就是一个“原生态”。
当然,地方性牛奶企业也不是只会坐以待毙。我这本地市场具有特殊性,伊牛始终无法稳固立足,地方奶企也和这二家杀的走来走去。原因么,一方面是个人主观说,包括我在内,我身边大部分人认为这两家奶没有奶香味,口感不好。而且保质期越长,越没有奶香味。我孩子3岁时嘴巴很叼,只会喝本地奶企2天保质期的巴氏奶,伊牛是坚决不喝的。二方面,虽然高端奶品加工还有差距,但是走量商品,本地奶企加工水平已经没啥差别了,大家都是一个水平线上,价格上面的略微优势几乎可以忽略,那自然是消费者选择个人喜好的了。三方面,至于那些高蛋白含量奶,在我这……几乎没市场,追求高蛋白,为啥不喝牦牛奶,那个天然蛋白含量高,伊牛的高端产品现在在这点上是比较无力的。
伊牛现在这样,是商场经济逻辑,追忆田园牧歌,事实上还不一定是,按照市场逻辑,差异化竞争,市场上会有更多选择。
至于倒牛奶的事,明星打榜,就是市场经济资本逻辑,不让打自然是要搞歪门邪道。不如就让打,打榜收入,80%收做税收,买牛奶送去需要的地方。当然会有偷漏税,但是这也比倒牛奶好得多。至于粉丝们不理智的问题,能打榜制贫的,就拿打榜税扶贫,制不了贫的,请把智商税交给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