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印度当做佛教国家,可能是《西游记》看多了,印度佛教灭绝的原因很复杂(下)

把印度当做佛教国家,可能是《西游记》看多了,印度佛教灭绝的原因很复杂(上)

【恐龙从未灭绝过】

人们以为恐龙在6500万年前都灭绝了,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至少有一部分恐龙活了下来,它们演化成了鸟类,变成了我们餐桌上的鸡。

500

印度次大陆的佛教虽然也在穆斯林的铁蹄下灭绝了,但它就像恐龙一样,在另一片土壤上演化成了别的形态,我们现在称之为藏传佛教。

话说公元八世纪戒日王死后奸臣夺权,王玄策将其挫败,却管杀不管埋,于是戒日帝国陷入分裂,西藏的吐蕃帝国坐收渔利。之后印度进入了一段“三国”时期——东部的帕拉王朝(Pala Empire),西部的瞿折罗-普腊蒂哈腊王朝(Gurjara-Pratihara Dynasty),南部的罗湿陀罗拘陀王朝(RashtrakutaDynasty)。后面两个王朝名字很长,记不住也不用记,跟印度佛教没关系。

500

印度的“三国”时代

八到十二世纪的帕拉王朝是印度佛教最后的辉煌,也是最后的庇护所。商羯罗改革了婆罗门教之后,印度教得到了复兴,严重挤压了佛教的生存空间,各地的佛教徒纷纷涌向东部的帕拉王朝。Pala一词意为保护者,大部分的国王都是大乘佛教和金刚乘佛教的虔诚信徒。金刚乘即密教(Tantra),是公元五世纪出现在印度教的一种神秘主义运动,后来被吸收为了佛教的密宗。

佛教里面自称密教是大日如来传给金刚萨埵的秘密法门,由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取得的秘密经典,以此来解释密教的来源。然而龙树的年代不晚于二世纪,那会儿密教压根儿都还没出现,所以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学界相信密教来源于吠陀经和奥义书,在《阿闼婆吠陀》(Atharva Veda,汉译“禳灾明论”)里面就有咒术治病、长寿法、增益法、和合法、降服法、王事法等,巧的是密宗《苏悉地经》和《大日经》中的增益、降服、息灾三法不但跟《阿闼婆吠陀》里的咒术名称相同,内容也无差异。

哎,写到这儿我都不想再对印度教和佛教这两位同学之间的互抄作业问题进行评论了。

话说帕拉王朝时期,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支持力度极大,不但复兴了那烂陀学院,还兴建了超戒寺(Vikramasila,也叫超岩寺)、飞行寺(Uddandapura)、金刚座寺(Vajrasana),据说每一座的规模都与那烂陀相当,与那烂陀一起并称印度佛教四大寺,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批顶级学府。这些寺庙培养出大批佛教人才,佛教发展得红红火火,跟阿育王时期有的一拼,并且还成功实现了文化输出。

由于西边儿已经被伊斯兰教给占了,帕拉王朝往外进行文化输出的主要有两个方向——西藏和印尼。这里我们只讲西藏,先丢一串名字给大家看看,了解藏传佛教的同学应该会很熟悉:

莲花生(Padmasambhava)——藏传佛教宁玛派创始人;

寂护(Santaraksita)——藏传佛教僧团制度创始人;

阿底峡(Atisha)——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始人;

萨惹哈(Saraha)——密宗无上瑜伽部创始人;

帝洛巴(Tilopada)——密宗噶举派创始人,后来转世成玛尔巴正式创立藏传佛教噶举派。

这些人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帕拉王朝时期的佛教学院毕业的,最后成了藏传佛教开宗立派的祖师爷(最后两位甚至都没去过西藏)。藏传佛教里面有八十四位大成就者(Maha-Siddha),无一例外都是印度僧人,在藏传佛教的传说中这些大成就者具有各种各样的神通法力。

500

阿底峡大师与28位大成就者

阿底峡大师是藏传佛教后弘期贡献最大的僧人,他在印度的时候就是知名大学者,帮助朗达玛灭佛之后的西藏重建了僧团、重申了戒律,重新阐明了佛教的根本教义,一直传承至今。后来帕拉王朝遭逢穆斯林入侵的时候,更有许多印度僧人逃往西藏,进一步推动了藏传佛教的传译。

因此,藏传佛教可以说是完整继承了帕拉王朝时期的佛教,通过一窥藏传佛教,剥离掉后来在藏地吸收的苯教元素,我们能够想象得出印度佛教最后的模样。

就拿藏传佛教的造像艺术来说吧,我们常见的那些西藏佛教造像,并不叫“西藏风格”造像,而叫做“帕拉风格”造像,继承自帕拉王朝时期孟加拉雕塑家的创新。当年帕拉王朝的绝大多数佛像,都已被穆斯林所毁坏,因此想要研究帕拉风格的造像艺术,西藏倒是提供了不少范本。

500

帕拉王朝时期的印度教造像,很多特征都在后来的藏传佛教造像上得到了传承

为啥那些专家一看某个造像就能判断出大致年代?因为很多造像特征是某个年代之后才产生的,甚至是某个年代的专属。一个特征或许是巧合,但很多个特征的组合就非常具有说服力了。比方说拉达克有一尊官方宣称是公元前一世纪修建的强巴佛(这明显违背了佛教造像历史的常识),我一个对造像颇有研究的朋友一看就说是帕拉风格,她说那尊佛像的站姿、裙裤、腹部卷肉、花串、膝部鼓起、璎珞带、臂环这些元素都指向了这是一尊八到十一世纪左右的帕拉时期造像。

500

官方号称公元前一世纪的强巴佛造像,起码多说了一千年

再说藏传佛教的僧团制度,你如果去过拉萨的三大寺,或许会听说过这些寺庙当年的规模,鼎盛时期有七八千乃至上万的僧人。如今南印度的藏传佛教四大寺,也依然保留了阿底峡当年帮他们重建的僧团制度,整个寺院就是一座大型学术中心,有非常严密的组织结构,医院、超市、邮局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社区。每个人僧人都必须学习固定的课程,考取学术头衔。

这么多的僧人从哪儿来呢?

很多人应该听过清末名将僧格林沁,这其实是一个藏文名字Sengge Rinchen,说明出身藏传佛教家庭。他堂堂一代亲王,总共六个儿子,三个送去做了喇嘛。在过去的藏传佛教社会,出家绝非出身贫寒的无奈选择,而是一种家族荣耀,当时每家都至少要送一个孩子去寺庙出家。而目前藏传佛教僧团制度面临凋敝危机,因为今时今日恐怕已经没什么父母愿意送子女出家了。

西藏在拷贝印度佛教的时候,甚至把种姓制度也一起拷贝了过来。我前面就提到,印度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把种姓这种明显“反佛教”的制度带入了佛教体系,除了尼泊尔的尼瓦尔佛教,旧西藏也是明证。

我们的历史书里说旧西藏过去是农奴社会,其实这一说法是有争议的。农奴制在西藏部分地区确实存在,但在包括卫藏在内的西藏中部地区,用“种姓制度”来描述1950年之前的传统西藏社会阶级更为贴切。

西藏过去的种姓分上中下三个阶层,这些阶级为世袭,上层和下层的阶级固定,中层的不同阶级之间具有一定流动性。

上层

最高级:一般只有达赖喇嘛,或者干脆空置;

贵族(Sger-Pa):总数在150个到200个左右的贵族家庭,其中Yabshi是达赖喇嘛的后代,Depon是古代皇室后代,Midak则是其他一般贵族;

高级政府官员和僧官,通常是现任官员的家人或者贵族家的次子。所谓“僧官”只要在找个寺庙住一两晚就行了,不用出家。

中层

纳税地主(Tre-ba):掌握了较多土地的庄园主,主要义务是纳税,以家族为单位,该义务属于整个家庭。

普通人(Mi-ser):普通藏传佛教信徒,可以为庄园主工作成为佃农(Mi-bo),也可以自由地去任何地方,还可以从事贸易或手工业。

农户(Du-jung):类似于小地主,但对土地的所有权并不确定,死后子女未必能继承土地。纳税义务较轻,徭役义务较重,义务仅属于个人。

下层

贱民(Ragyabpa):那些从事“不洁净”工作的人,比如渔民、屠夫、刽子手、天葬师、铁匠、金匠、妓女等。金匠是地位最高的贱民,刽子手则是最低的;

仆人(Nangzan):为贵族家庭服务,占总人口5%左右;

奴隶:主要来源是穷人家养不起的孩子,这一阶级在十三世达赖时期就已废除。

因此,毋庸置疑的就是,已然面目全非的印度佛教在西藏借苯教之尸还魂,又发明出转世、政教合一等新玩法,于是才有了我们如今看起来如此神秘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藏传佛教也是现存最为完整地记录了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哲学、科学的传承,直接从梵文原著继承而来,包括了所有的显、密论典。

却不知当年那烂陀寺院那九百多万卷经书,现今留存几何。

500

这是如今三大派佛教的分布,金刚乘一路基本是对当年印度佛教的继承。最西边那个小点点是俄罗斯的卡尔梅克共和国,去年过去看了看,下次有机会写

【新佛教NAVAYANA】

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如今的印度大约有840万佛教徒,占总人口的0.7%。而印度独立后1951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当时佛教徒只有18万人,增长了将近五十倍,怎么可能?!

500

目前印度佛教徒分布,比例最高为拉达克、锡金地区,中部那一大块绿的,则是达利特佛教

很多人或许从来没有听说过,除了大乘(Mahayana)、小乘(Hinayana)、金刚乘(Vajrayana)之外,在1956年的印度,有一种全新的教派被创立——新乘(Navayana,nava新的,yana载具)。目前印度这一教派占到佛教徒总数的87%,即730万人,其中90%的人都在马哈施特拉邦,通常被称为达利特佛教(Dalit Buddhism,Dalit是贱民的意思)。

这一教派的创始人是阿姆倍伽尔博士(Bhimrao Ramji Ambedkar),他1891年生于印度的一个贱民家庭,由于父亲及祖辈都曾效力于英国军队,因此有机会进入政府学校上学,在学校期间饱受歧视。但阿姆倍伽尔是个超级学霸,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孟买大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学位,又先后在印度、英国、美国的大学获得四个博士学位

他的博学为他赢得了非常高的社会地位,成为了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位法律和司法部长,还设计制定了印度的宪法,如今印度那格浦尔(Nagarpur)的国际机场就是以他命名的。然而即便如此,他的一生始终生活在贱民身份的阴影下,因此毕生都在为贱民阶层追求平等权利而努力。他认为贱民获得平等的唯一出路是从心理上抛弃印度教和种姓制度的束缚,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点,他的设想是通过改宗其他宗教。

他曾考虑锡克教,但他发现如果贱民集体皈依锡克教,很可能会成为锡克教徒中的“贱民”阶层,就跟印度贱民改宗伊斯兰教的结果一样(这个问题我在《开局一个神,故事全靠编——起底世界三大文化圈》一文有详细论述)。

他比较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耶稣自称“神的儿子”,穆罕默德自称“神的使者”,克利须那自称“神的化身”,而只有佛陀是“人的儿子”,并满足于做一个普通人,从未宣扬世界有任何超自然的起源,也从未创造任何奇迹证明自己具有超自然的力量。

他花了一生时间研究佛教,意识到佛教才是唯一能与科学相容的宗教。但他也意识到如今的上座部佛教和大乘佛教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混入了太多不属于佛教核心思想的私货,于是他拒绝并批判了佛教中的许多概念与实践,如因果、轮回、苦修、冥想、涅槃、苦集灭道四圣谛,将佛陀的教义重新诠释为阶级斗争和社会平等。

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两千五百年前的原点……

500

新佛教中的佛陀塑像,手捧着阿姆倍伽尔的照片,前面供奉着阿姆倍伽尔的著作《The Buddha and His Dhamma》(佛陀和他的佛法)

……可如今早已不再是佛陀的时代。

我不得不说,阿姆倍伽尔终究是个天真的印度人,有其思维方式和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他的局限性使他认定“人必须要有宗教信仰”,既然所有的现存宗教都让他很失望,那他就自己创造一个。他废除了那么多佛教的教法,却保留了“偶像崇拜”这么显而易见的谬误。他的局限性或许令他无法想象,人就算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就算不拜任何偶像,也有办法活得很好很平等。

后来的事实亦证明这种新佛教对于改变贱民社会地位的尝试并不成功。Navayana创立之后,数百万马哈施特拉邦的印度教贱民改宗这一新佛教,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佛教贱民”阶级。如今很多印度人一看到印度脸的佛教徒,立刻就会联想到他们是贱民社区出身“达利特佛教徒”(Dalit Buddhist),还是跟过去一样看不起他们。

问题明明出在整个印度社会,贱民阶层获得平等的唯一出路,恐怕只有在印度发起一场颠覆整个社会旧秩序体系的狂风暴雨式的流血革命,而不是给自己换一个名字,改一个偶像来拜。

佛教从来不是用来改变社会的,而是用来改变自己内心的。

500

为纪念阿姆倍伽尔博士修建的Deeksha Bhoomi窣堵坡,意为剃度之地

【结语】

至此,“被重新发明的印度文化”系列暂告一段落。

虽然写了那么多“毁谤”三宝的话,我自己其实也算是一名佛教信徒,我相信佛陀所定义的世界真相——无常才是世界上唯一的“常”。

一切的文化、文明都在不断修正演变,能够被继承发展,必然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发明”。

佛陀自己早已洞察了这个道理,所以他很早就预见到了佛法会被篡改。从某种意义上讲,坚信佛法从未被篡改过,才是“不信佛”。

有一部分佛经明明是后世所著,然而为了强调其权威性,就编出某某菩萨夜升忉利天、夜升兜率天的故事,说佛陀在梦里面给他传法,这十分自欺欺人。其实佛经是否佛陀的原著并不那么重要,因为“佛经”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像我这样的死理性派,对于任何没有可靠证据的说法都会持保留态度,但假如必须面临这样一个抉择:我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或者《金刚经》消失,那我宁愿我消失——我虽然不能百分百坚定地认为这是佛陀的原著(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可我仍然愿意用我的生命捍卫这本经书,不因为它是佛经,而是因为它里面的道理实在太顶级了。

我也曾也对唯识论和中观论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十分着迷,可我并不会纠结于这是否佛陀本人的观点,只要它有意思,对我有所启发就够了。佛陀本人想必不会立下规定:只有我本人的思想才能称为佛教思想。就连“佛教”这个名称恐怕也是佛陀入灭很久之后才有的吧。

所谓佛教者,即非佛教,是名佛教。

最后附张图,帮大家理一下印度历史的大致发展顺序

500

 

参考资料:

孙晶:商羯罗是假面的佛教徒吗

张文玲:佛教造像从无到有的演变

网名随水,纪实摄影师,专注印度社会文化、喜马拉雅传统文化等主题。自2012年起深入印度社会拍摄专题,驻地印度田野调查。2018年迎娶拉达克姑娘为妻,目前定居南印度。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