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旁观者

昨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视频公布,舆论哗然,公众尽数指责干扰司机驾驶的女子导致悲剧的发生。与此同时,另一段视频广为流传,形成鲜明的对比。视频中,一乘客抢夺司机方向盘,被同车的另一名乘客暴揍,以至于未酿成严重后果。对此,舆论一片叫好。重庆那辆公交车上,倘若有人站出来制止女乘客的戾行,也许悲剧得以避免。面对作恶的行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聊聊三国里的几个小故事。

《三国志*魏书》里面,将王凌、毋丘俭、诸葛诞、邓艾、钟会单独放在一章立传。在作者陈寿看来,或者说曹魏官方定性看来,这五个人都是反贼。我们来讲讲前三个人。

故事要从公元249年说起。司马懿策划的高平陵之变,一举扳倒了曹爽集团。这此事变中,地方军政领导,夏侯玄、王凌等人未发出任何反对声音,中央政府的太尉蒋济还充当了劝降曹爽的先锋。王凌虽然是汉室旧臣王允的侄子,但是他可是长期吃着曹魏的饭,在曹丕当上皇帝后才提拔为兖州刺史。面对司马懿的所作所为,他并没有表示出反对,至少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对。如果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曹爽平日骄横跋扈习惯了,他们认为司马懿的行为至少具有一定的正义性,这也说的过去。但是,为什么两年后,王凌却又主动谋反呢?因为他看到曹爽集团惨死,觉得厄运离自己不远了。王凌最后如愿求得司马懿的两颗棺材钉,落得个自杀身亡,还被挖出来鞭尸的下场。

500

同样的,曹爽被诛时,身处豫州刺史的毋丘俭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等到司马师做掉自己的大舅子夏侯玄和李丰等人后,毋丘俭屁股也坐不住了。这位曾经差点灭掉高句丽的功臣,中国历史上差不多向东打得最远的人,联合扬州刺史文钦手忙脚乱的在寿春城立了山头。面对司马师统帅的大军,这次毫无战略方向的起义,最终只能告败。穷途末路的毋丘俭最后躲在河边的水草中,被一无名小卒射杀枭首。其结局是何等的悲惨!文钦也只得投降孙吴。

诸葛诞是诸葛亮和诸葛瑾的族弟。三兄弟各属魏蜀吴,书写着诸葛家族三足鼎立的故事。他和毋丘俭一样,都与夏侯玄、邓飏等人相善。当他看到夏侯玄等人被消灭时,并不像毋丘俭一样如坐针毡。相反的,他还积极的加入了司马师讨伐毋丘俭的队伍中。等到司马昭上台以后,他才开始觉得日子不好过了。终于,朝廷的一封鸿门宴式的诏书,点燃了他反抗的导火索。司马昭操心后方不稳,只得拉着小皇帝曹髦和太后,举全国之力来对付诸葛诞。而诸葛诞也得到了孙吴的鼎力相助,这一次可以说是不成功便成仁。可在这场原本实力相当的战役中,诸葛诞扮演了一回猪队友——他居然泄私愤把文钦给杀了。要说他临死前做的最正确的事,莫过于把儿子诸葛靓送入了孙吴,保住了诸葛三脉的香火吧。

从此以后,司马家族开启了华夏历史上长达近300年的混战历史。自东晋至南北朝,汉族人口损失达60%以上,汉族文化几近灭绝。

当然不能说后面的历史,都是王凌、毋丘俭和诸葛诞一手造成的。然而,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他们三个的人生历程中,曹魏是他们的国家母体,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维护。面对恶行,他们先是选择了麻木不仁,等到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才想起来采取行动。殊不知,一切晩矣!

今天的我们,多数人奉行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生哲学。我们一直坚信,自己不作恶就行了,可是纵恶就是作恶!在经历过毒奶粉,假疫苗后,我们仍然是无动于衷的。即使是观看着那段公交车的视频时,我们心底恐怕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看客。一直以来,我们期盼的是某位侠客站立出来,扮演另一段视频中那个飞腿惩戒破坏规则者的人,而我们只能躲在视频后面喊一声好。然而,侠客无法从天而降,即使能,那位赐予我们侠客精神的巨匠金庸先生也已作古。我们什么时候能成为自己的大侠?

在理清这个个体层面的道理后,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另外一个问题。倘若那位脚踢夺方向盘者的乘客,因为伤人的事实,在派出所的调解下本着息事宁人的原则,迫于被踢者的胡搅蛮缠,最终赔偿了被踢者。又或者倘若派出所迫于视频的公布和舆论的压力,仅仅在本次案例中坚定的支持了踢人者,下次类似事件中的踢人者却没这么幸运。那么我们又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留给研究法律的同胞吧!

 

P.s: “当他们来抓共产党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天主教徒时,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 后来,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帮我说话了。”                                                ——马丁·内莫勒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