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藏南印控区人口数量

    我国藏南地区印控区基本上属于印度伪“阿鲁纳恰尔邦”的一部分。但伪“阿鲁纳恰尔邦”有不少地区并没有位于我国的声索区内,如伪“阿鲁纳恰尔邦”内的少量阿萨姆平原地区及后来并入的那加地区,这些地区大都人口密集,因此藏南地区印控区的人口要少于伪“阿鲁纳恰尔邦”的人口。那么我国的藏南地区印控区大概有多少人口呢?

     在维基百科中,伪“阿鲁纳恰尔邦”的面积为83,743 km2,2011年的人口1,382,611人(注:维基百科资料)。伪“阿鲁纳恰尔邦”西部以Monpa门巴人为主,中部以tani珞巴人为主,东部以tai泰人为主,南部以Naga那加人为主。

    伪“阿鲁纳恰尔邦”的气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变化。低海拔地区(100-1500 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高海拔地区(3500–5500 m)具有亚热带高原气候和高山气候。伪“阿鲁纳恰尔邦”每年降雨量根据地区不同大致处于2,000至5,000毫米(79至197英寸)的范围,其中每年5月至10月之间获得了70%–80%的降雨,从降雨量你就可以知道藏南是一块宝地,要知道2000-2018年北京年降水量基本上在400-800毫米的区间波动,即使我国的南方地区也达不到这么高的降雨量。

500

                      图:使用谷歌地图工具测绘,藏南印控区面积在6.8万平方公里左右

    伪“阿鲁纳恰尔邦”含有25个行政区district,这25个行政区分为西部分区division和东部分区,分别由一个分区专员divisionalcommissioner管理。而二十五个区则各自由一名副专员管理。

    东部分区division的首府在Lower Subansiri行政区,西部分区division的首府在南赛namsai行政区。东部分区包含如下行政区Lohit District, Anjaw District, ChanglangDistrict, Tirap District, Lower Dibang Valley District, East Siang District, Upper Siang District, Namsai District, Siang District, LongdingDistrict, Dibang Valley District。

   西部分区包含如下行政区Tawang District, West Kameng District, East Kameng District, Papum Pare District, Kurung Kumey District, Kra Daadi District, West Siang District, Lower Siang district, Upper Subansiri District, Papum Pare district, Kamle district, Lower Subansiri District, Pakke-Kessang district, Lepa-Rada district, Shi-Yomidistrict。

注: 伪“阿鲁纳恰尔邦”行政区数量一直在变动,所以上面一共有26个行政区。

   伪“阿鲁纳恰尔邦”的25个区分别的2011年人口和面积可以在下面链接查到: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districts_of_Arunachal_Pradesh

   考虑到中国的藏南声索区域,这25个区可以分为3种情况:第1种是其领土基本基本位于中国藏南地区、第2种是基本位于中国藏南地区之外、第3种是横跨这两种地区的情况。第2种包括:Tirap、Namsai、Changlang、Longding4个行政区。第3种横跨的区,包括:EastSiang、Lohit、Lower Dibang Valley3个行政区。

500

图:上图右方红线以北以西的浅黄色区域就是我国声索的藏南,声索线穿越了EastSiang、Lohit、Lower Dibang Valley等印方行政区,红线只是手绘的大致位置并不准确,灰色细线为各行政区的边界

    位于中国声索区之外的行政区:Longding区和Tirap区人口共计为60000、Namsai区人口为95,950、Changlang区人口为147,951。

   跨界的行政区:East Siang区的人口99,019,Lohit区的人口145,538,Lower Dibang Valley区的人口53,986。

500

图:基本不属于藏南印控区的Changlang区,这里是那加人的主要分布区500

图:基本不属于藏南印控区的Longding区500

图:基本不属于藏南印控区的namsai区500

图:基本不属于藏南印控区的Tirap区

500

图:属于跨界情况的East Siang区

500

图:属于跨界情况的Lower Dibang Valley区

   属于跨界情况的Lower Dibang Valley区人口53,986,从谷歌地图看,尽管很大一部分面积位于中国声索区内,但是人口密集区位于中国声索区外,中国声索区主要是高山峡谷区域,人口稀少,所以假设声索区外人口为45000人。

500

图:属于跨界情况的Lohit区

   属于跨界情况的Lohit区人口145,538,从谷歌地图上可以明显看到此区大部分面积在中国声索区外,涉及中国声索区的面积主要一个小小的、连接印度画错地图而形成的“鱼尾”位置的峡谷,人口不多,因此假定在中国声索区外的人口为140000人。

500

图:伪“阿鲁纳恰尔邦”非我方声索区主要位于那加地区和阿萨姆平原地区

500

图:雅鲁藏布江进入阿萨姆平原处的East Siang区巴昔卡属于我国的声索区

500

图:巴昔卡,红线为谷歌标注的中国声索线,已经进入阿萨姆平原

    巴昔卡(Pasighat)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西岸,与印度阿萨姆大平原接壤,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出口处,巴昔卡本身就位于一望无垠的阿萨姆平原上,其地理坐标28°04′N、95°20′E。巴昔卡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高达4428毫米,气象记录中最高曾达7591毫米,为中国大陆地区降雨最多的地方,被称为“中国雨都”。可惜大概率永远不属于我们了。

   谷歌地图中,巴昔卡附近中方声索线已经深入了人口密集的阿萨姆平原区,所以这里我们假设East Siang区的人口99,019中有50000人在中方声索区外。根据下图左上角所示,巴昔卡附近的布拉马普特拉河平原已经属于傣族人的聚居区,所以藏南也有部分傣族人。

500

图:泰语/傣语分布区

   关于藏南地区印控区的外来人口,考虑藏南地区印控区基本都是山区,城市化水平又很低,因此这种地区往往都是人口移出地区,外来移民数量不会很多,而且印度没有户籍制度,因此人口统计时应该把外来人口计算在内,因此外来人口对人口统计数据的真实值应不会带来很大的偏差。中国藏南声索区边界线以南就是阿萨姆平原,因为中国声索区边界线其实并不明朗,因此用各个行政区的人口计算藏南人口会带来些许误差,但应该不大。

   据此,可以计算藏南地区我方声索区的2011年人口:1,382,611减去Tirap、Namsai、Changlang、Longding人口,再减去EastSiang、Lohit、Lower Dibang Valley在我方声索区外的人口。即:1,382,611 - (60000(包含了两个区人口)+95,950 +147,951)- (50000 + 140000 +45000)= 843710人。即藏南地区我方声索区的2011年人口在85万人左右。

   谷歌上搜寻伪“阿鲁纳恰尔邦”的2021年人口,预测的数据有160万,170万,175万等。这里我们取比较大的值170万,按比例折算2021年藏南地区印控区人口在105万左右。所以总结一下,可以粗略估计出2011年藏南地区印控区的人口在85万附近,2021年在105万左右。

   相对于6万多的我方声索区域(即印控区),藏南100万人口的规模真不算多。要知道福建12.4万平方公里3973万人、浙江10.5万平方公里5850万人、贵州17.6万平方公里3622万人,这些有大量山区的省份,人口都是几千万级别。

500

图:伪“阿鲁纳恰尔邦”的宗教分布

   对于藏南地区,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是当地的宗教走向。按刚才的计算,藏南地区人口比例在伪“阿鲁纳恰尔邦”的人口比例在61%左右,藏南的原住民信仰在过去应该只是上图佛教+其他+未说明三种信仰以内,总比例也只有38.5%,说明基督教和印度教已经渗透进入藏南地区,改变了当地的文化构成。1971年,该邦基督徒的比例为0.79%。到1991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0.3%,到2011年已超过30%。与韩国一样,藏南地区未来可能成为一个基督教文化占据主流地位的地区。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