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的右手迟早掐死左手

500

我不感谢水滴公司。

或者说,我对该企业的感谢程度,不会特别超过美特斯邦威、中国移动或百事可乐。

因为人家确实是一家单纯的商业机构,一切的附加属性都来自外界“一厢情愿”的误解。

2019年末,水滴公司因线下“扫楼”,不规范推广等商业手段,曾六上热搜,连发五次声明。

500

在危机时刻,创始人沈鹏公开回应:“水滴筹是商业公司,而不是公益组织。”

近日(4月17日),作为商业机构的水滴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上市招股书,计划以发行ADS的方式在纽交所上市,代码定为“WDH”。

终于走向了商业公司的归途。

但脱去“公益”这层外衣后,水滴是否经得住商业分析的冷酷注视?

500

01 现金牛与流量利器 

根据招股书,水滴公司旗下业务主要有三块: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

其中,水滴互助属于“网络互助平台”的模式,运作方式与蚂蚁这边的相互宝类似。

监管的真空使得该业务充满了不确定性。

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曾撰文,直接点名相互宝和水滴互助,称网络互助仍处于无监管状态,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

500

 截图: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因此,在招股书公布之前,水滴公司就主动关停了“水滴互助”这一业务,为顺利上市扫除了障碍。

那么,抛开这一干扰因素,该企业的业务结构就很清晰了:水滴筹,水滴保。

根据其招股书,2020年水滴公司营收共30.279亿元。

其中有九成是通过水滴保分销保险的佣金带来的,达到26.95亿。

其次是已经关停的互助业务,管理费收入约1.1亿;(不再讨论)

以及通过向保险公司或其他保险中介公司输出技术服务收入为1.94亿。

水滴筹,则一直不挣钱。

500

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互联网公司玩法。

业务A赔本赚吆喝(流量),业务B充当最强现金牛。

A给B导流,B赚钱反哺A,A再继续给B导流,B继续反哺......

良性循环,越滚越大。

腾讯的社交与游戏,美团的外卖与酒旅,B站的社区与游戏等,均属于类似模式。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也不难看出A业务作为整个企业的基本盘,位置有多核心,价值有多重要。

然而回头再来看水滴公司——作为其核心基本盘的水滴筹业务,并不是一个可以长久持续下去的健康业态。

02 社交电商难以为继 

水滴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目前来看,就是水滴筹。

500

那么,水滴筹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爱?是互助?是人间的正能量?

可以这么说,但不准确。

商业视角来看的话,水滴筹的核心价值在于“社交电商”。

募款者是平台卖家。提供的产品,在于满足人的良心。

人类是有帮助他人的需求的。

北京2号线地铁上,那绑着音箱乞讨的老两口,提供的是一大批人的灵魂刚需。

这是一个产业链来的。

人类有史以来,乞丐就是最古老的职业之一,连绵数朝,生生不息。

当然了,人们在水滴筹上对“六度人脉理论”框架中的亲友进行捐助,与打赏乞丐是有很大不同的。

但完成这两种善举之后人们所收获的心理体验,确实是有很大的相似性。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可以做到对同类的不幸感到悲悯,在灾难面前可以保有最基本的同理心。

千百年来,由于饥荒、水灾、意外、战争,许多人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沦为了乞丐。

某种意义上来说,水滴筹的筹款者也是一样。

其命运同样受到了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且这些冲击多来自超出普通人抵御能力之外的天灾人祸。

作为幸存者,我们确实应该对同类伸出援手。

但水滴筹也好,打赏乞丐也好,这些都只是社会保障机制发展不完善阶段的权宜之计。

500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加快,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人心的保险意识,商业保险与基本保险的相辅相成,将成为该领域的最终蓝图。

而在这一结果达成后,水滴筹作为网络互助服务平台提供商,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可以谢幕了。

说白了,所谓水滴筹,其实只是过渡性质的,阶段性的保险模式。

难以长久,更不应该长久。

03 保险电商没有潜力 

作为意外保障的一种选择,水滴筹和保险商,无疑是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

对水滴公司而言,越多人使用水滴保,就越没人会使用水滴筹。

越多人采用商业保险的方式来抵御风险,就越少人采用水滴筹的方式来直接募资。

创始人沈鹏应该很清楚这一困局。

在很多场合中,沈鹏都曾公开表示:“我希望有一天把水滴筹做没,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健康的时候买一份健康险,得病的时候能够获得保障。”

大家都当他是客气话,类似于“只要能天下大同,我公司没了也可以”之类的高尚情操。

500

但现在既然上市了,我们就需要水滴给投资方一个清楚的答案。

“左手引流,右手赚钱”的业务结构大家都看得懂。

但左手迟早会捏死右手的商业架构,我们是真没见过。

我是非常同意沈老板的观点的: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水滴筹必须“做没了”。

但做没之后,你水滴公司该怎么办?

在品牌宣传上,水滴筹基于社交的裂变带来的流量红利和品牌推广,给企业带来了多少收益?这块没了水滴还剩下什么?

事实上,真实情况可能比本文逻辑推断得出的结论还要糟糕。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归属于水滴公司的净亏损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及6.64亿元,呈现持续扩大趋势。

这背后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水滴筹”带流量的能力已经遇到了瓶颈,“A↔B业务”的良性飞轮已经飞不太动了。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水滴保获得的首年保费中有46.5%、23%和13%是来自于水滴筹的流量,与此同时,水滴互助带来的转化呈现了同样的下降趋势(38.6%、12.4%、3.6%)。

另一边,第三方流量渠道的占比则逐渐增加,三年占比变化分别为1.9%、34.8%、44.9%。

500

 截图:水滴公司招股书

第三方流量确实能有效解决我前面说的那个“左手掐右手”的问题,但它有一个谁也惹不起的小毛病,那就是“贵”。

在招股书的风险因素部分,水滴公司也很坦白地讲:自成立以来,公司每年都因经营活动而出现净亏损和负现金流,这一状况或将在未来持续下去。

未来会怎么走呢?

做一个保险电商?平安系能容你吗?

做一个垂类电商?君不见聚美优品乎?

我是觉得很难了。

阶段性企业有阶段性企业的宿命,当然也要肯定其阶段性的历史贡献。

能抓紧上市也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了,也给早期投资人一个退出的机会。

至于接盘的(划掉)

嗨,我是说,今天天气不错。

绿意盎然。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