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民间的功夫高手,让“寸拳”在海外火了

500

在短视频时代,散打也好、咏春也罢,管你少林武当,最终大家都一齐陷入开砖踢铁的军备竞赛。

1.复活的寸拳

“One Inch Punch”,这是国际上对于中国传统武术中“寸拳”技法的称呼。它由李小龙发扬光大,也是他本人最具代表性的招式之一。

在1967年的长滩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李小龙表演寸拳,仅以一指左右的击拳距离,就击退一名空手道选手。

500

六十余年过去,这段视频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可以说许多人印象中现实里寸拳所能达到的效果,就是李小龙的这一拳。《铁拳7》里的咏春高手Leroy Smith,其终结技也正是致敬这一幕。

500

但最近,这个印象被一则视频刷新了。

500

一位名叫林亦文的广东小伙演示的寸拳在海外掀起了新一阵的“One Inch Punch”热潮。视频里,小伙以肉眼几乎无法捕捉的拳速,凌厉地击断并打飞了一块长条状的花岗岩。

徒手劈砖大伙都见怪不怪了,但这样的寸拳开砖,对于老外显然还很新鲜。这条视频在油管上的播放数已经超过一亿两千万,并且仍在不断増长。

500

短片被日推网友略显中二地起了个 “中国の武術家によるワンインチパンチの実演”的标题(片假名就是“one inch punch”的音译)。在Reddit则传得更夸张,被称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的寸拳破坏力”,可见这个视频给观者们带来的震撼。

500

以至于有人看完后感慨:原来《龙珠》里那样的格斗家在中国是真的存在的。

500

不过随之而来的,是阵阵质疑声。

首先是有网友认为视频存在造假嫌疑。毕竟在视频网站自带的0.5倍速慢放之下,林亦文的拳头打断砖石的瞬间根本难以看清,视觉效果堪比“砖头消失术”,于是留言里 “P得不错”“也太假了”之类的评论自然是不少。

但很快便有人上传了0.1倍速的慢放视频,尽管依旧只有短短两帧,但我们地球人的肉眼终于也能借此一瞥拳头是如何在刹那间将花岗岩击断的了。

尽管有人依旧不依不饶地认定视频是进行了抽帧等处理才能表现出如此高的拳速。但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表演者确实以一记极短距离出手的寸拳打断了厚重的花岗岩,足矣。

接着受到怀疑的自然是表演本身了。

500

江湖上最广为人知的武术骗局,当然要数使用本身带裂痕的假砖,但这种骗术过于小儿科,在林亦文的这一身实打实的腱子肉面前,显然并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林亦文寸拳开砖的视频也并非孤例,在其他视频里,他有时也会失误,有时动作演示则更清晰,传播最广的这一条确实是他表演得最为利落、视觉效果最佳的一次。

人们争论更多的,是这种寸拳开砖究竟有没有看上去那么难。许多人认为,林亦文的诀窍在于砖头的摆放方式,将砖抵在两块石头之间,本质上是用杠杆原理,借背靠的大石头把砖给扳断了。

有人在评论区里搬出各种初高中物理书上的公式,演算推论这样的拳力究竟是否常人能所及。

但其实学界早有人对徒手开砖进行过技术分析。

2017年时就有一篇发表在《力学与实践》上的论文——《单手劈砖需要多大力》,提炼了徒手劈砖的力学模型,并用杠杆原理和冲量定理来进行解释。

像视频中的这样的开砖方式,属于“悬臂梁”的受力分析;而另一种常见的中间架空两头固定的劈砖形式则属于“简支梁”。

500

两种劈砖方式的受力图

依照简略模型,在悬梁臂条件下开砖,固定端处弯矩最大,而且截面上中性轴以上受到拉的负弯矩——换句话讲,在这种形式下,砖确实是被“扳”断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断开悬空的砖就要比简支的轻松。根据分析,简支的砖在受力时的静位移要明显小于悬空放置,因此反而只需要较小的力就可以击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的劈多块转的表演大多都是以简支的方式放置。

而且说到底,不论是简支还是悬空,要把砖打断都需要足够的施力。根据文献中提供的公式,如果是从半米高的距离下劈,那么只用大约55.5千克力就足以击断一块标准砖头,大部分成年人都可以做到。

但是如果把发力距离压缩到一寸(约3厘米),那么则大约需要167.5千克力,这得是普通成年男性挥出一记全力直拳才能达到的极限。

当年《流言终结者》就曾做过一期节目,邀请了一位师承自李小龙弟子的咏春练习者,对人体使用寸拳,堪堪打出了95千克力。

500

比起这位实验者,林亦文要更加年轻强壮

可见,虽然常见的劈砖确实没大家想象中门槛那么高,但林亦文所表演的寸拳开砖依然不简单,获得的赞许可以说实至名归。

可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新闻,都很少真正关注到他究竟是谁。

2.“内卷”的武林

确认了林亦文的实力,大家的疑问自然就成了“中国民间有这样的高手,为什么却是外国人先发掘出来的?”

油管上播放破亿的视频并非是表演者林亦文本人发布,而是一个专门往油管搬运国内短视频内容的“营销号”,从一个月前开始转发林亦文的表演,借此很快就积攒起粉丝,播放量从几万蹿升至百万千万,第十个视频就破亿了。

而当这段表演随着“广东小伙秀寸拳在国外爆火”的新闻出口转内销的时候,播放量也一下就远超了林亦文本人发在同一个平台上的原视频。大部分新闻隐去了林亦文的姓名,称他为“广东农村小伙”,观众就算想进一步了解林亦文也无从寻起。

当我联系到林亦文本人,问起他对这次视频爆红有什么感想时,他直爽地回答:“又没赚钱有什么用”,接着又补充道:“对我来说正常,我每年都有上新闻”。

现实中的林亦文自幼练习散打和武术,如今是广东一家连锁武馆的教头,主要教授学员咏春、少林拳等项目。他时常会在朋友圈和视频里晒出曾经获得的大小荣誉,比如广东省散打竞标赛分站赛的冠军、澳门国际武术比赛咏春项目的冠军等等,而他最骄傲的还是要数一张在香港参加比赛时与打星钱小豪的合影。

500

这张照片也被林亦文展示在许多醒目的位置

林亦文曾报名参选《武林风》,也参加过春晚武术类节目的海选,但最终都没能如愿登上电视,他最主要的展示舞台还是在短视频平台上。

从2017年开始,林亦文已经在快手上发了近400个视频,这次破亿的原视频是他今年1月30日上传的,至今没到50万播放。

这几年时间里,林亦文积攒了23万粉丝。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小,但与同样以力量表演为主的“猛男阿才”搬砖小伟”等动亦500万粉的主播比起来,林亦文的量级只能算处于金字塔的中下层。

但林亦文账号的运营风格显然深受这些头部主播的影响。打开主页,映入眼帘的就是清一色的力量展示,除了最常见的寸拳开砖以外,也不乏碎木板、弯扳手、踹轮胎、踢钢管等等。

500

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林亦文的“可怕一拳”就从300多公斤攀升到了800公斤

林亦文的风格并非从一开始就是如此。5年前刚开始发视频时,林亦文发布的内容大多还是分享工作中的教学训练场景,也会通过视频传授教学一些散打技巧,偶尔才会穿插一些给学员表演踢木板的录像。

500

林亦文最初的视频大多是在武馆里拍摄的

正如大家所想的,比起只能有个小几千播放的教学视频,那些炫技的录像点击数却总是能轻松破万,评论区的互动也要热闹得多。

渐渐地,林亦文的视频里教学的内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面向镜头的“可怕一拳”“惊人一腿”,标题上的战力指数不断飙升,舞台也从武馆搬到了农村室外。

在这个过程中,林亦文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自己的风格,比如他会让家属当背景板,手里举一本写着《葵花宝典》《乾坤大挪移》等字样的“武功秘籍”。这种做法可以吸引观众反复观看以及留言互动,以便得到算法的推荐。

曾有一些老粉丝来到林亦文冷清的早期视频,留言说还是更喜欢原本的真实风格。但大家都知道,这已经是回不去的曾经。

500

其实,林亦文视频风格的变化,基本就是国内短视频平台上武术江湖的发展缩影——内容从套路演练和教学逐渐转向了单纯的力量演示,表演者的身份也从 “散打运动员““武术教练”这些从业者模糊为“农村小伙”“老大爷”等民间高手人设。散打也好、咏春也罢,管你少林武当,最终大家都一齐陷入开砖踢铁的军备竞赛。

就算是垂直细分到寸拳这个项目,除了林亦文以外,也有诸如“猎人一号”“武狂568”等多位练习者同台竞技,你劈花岗岩我就打大理石,他无固定碎砖我就寸拳破气球,这边锤扁易拉罐,那边砸碎大水缸。

500

在众多类型中,铁砂掌劈各种东西算是较为热门的一个

在如今的国内短视频平台,打开武术、健身等类型的视频,堪比进入漫画《刃牙》的世界。徒手削酒瓶、胸肌断铁丝、一巴掌扇断三块砖、肩挑800斤健步如飞、背扛14个汽车轮胎做俯卧撑……难度一个比一个大,纯度一个比一个高。

这些表演乍听起来很像是那些流传甚广的江湖骗术,但就和林亦文一样,这些表演者通常有着一般人难望项背的身体条件,而且会反复拍摄以及直播实演,足以让绝大部分观众相信他们有着真功夫。

更关键的是,对于一直关注这些内容的观众而言,在大量雷同内容的洗刷下,早不是“信”或者“不信”的问题,而是已经严重审美疲劳。大家的态度早已从惊叹“民间出高手”转变为感慨“民间高手也只会老三样”。实际上,表演者们除了在封面上飙数字刷战力以外,已经很难拿出什么新节目来抓人眼球。

这也就是为什么只有像这次这样借助外力偶尔“破圈”,才能给他们带来一些新的关注。

就像林亦文回应的那样,这些表演者也深知这一时的流量不足以让他们真正出名,带来什么实际收益。对于林亦文而言,坚持发布这些短视频主要是为了给他的微信引流,一方面便于武馆招生,另一方面则是开展习武者百年来变现的传统手艺。

500

也就是卖补药

至于视频在海外播放上亿也好,上十亿也罢,都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3.结语

关于传统武术的争议早已是老生常谈, “传武和现代搏击究竟哪个更强”“究竟有没有民间高手” “传武圈里混着多少江湖骗子”,这些话头一旦挑起,就足以让人们吵得不可开交。

但接触到林亦文这样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就会发现,这些争论反而显得没有什么意义,练功和表演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身。互联网时代给他们带来了更多捧场的看客,但猎奇的目光也把他们推向了越发苛刻的挑战。至于表演内容,看客信也好不信也罢,不论是正面新闻还是负面评价,都很难对他们产生什么实际影响。

“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练好自己的功夫,这就是我的想法。”林亦文最后说道。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