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高小教科书中对强寇侵染中华的历史叙事

  一、序言

 本文旨在摘录清末的一套官方教科书内容,帮助读者一窥当时中国官方自然而然向大众普及的强寇侵染中华的历史观,以补益近现代国人惯性的对自我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错讹弊病。

 同时所摘录内容与民国初年编纂的《清史稿》中,对强寇侵染中华的纪实和认知是一致的。

  虽然文本字句中,不乏彼时统治阶层的时代局限性和立场偏见,但放大至维护一国一民,总不至于其纪实严重失真。

尤其在这里指明的是:

  近现代的一部分学者公知,

一贯打着社科人文类 学术研究的幌子,

不求思辨、鹦鹉学舌的引进别家建构的话语逻辑。

基于假定的人文社会定性

肆意推演自身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公然放大某个历史阶段的社会陋习,

公然贬低中国人本分自然的抗争求索努力,

公然为已然渔利发达的强寇 张目饰非。

有意无意的成为外来渔利豪强的助攻马前卒。

500

二、宣统年 官方教科书《高等小学用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简介

 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教科书的传入促使了中国近现代样式教科书的产生。清末新政、新学制的颁布对全学纲领,功课教法都做了具体规定,同时把不同课程区分开来分别设置。对于不同课程内容的选择,政府官员,教材编撰者,教师等各方人士都有不同的观点。各种声音的出现对教材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清末有一套历史教科书,全名《高等小学用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全书分为四册卷,由临安姚祖义编,山阴金为校,初版刊于光绪30年(1904)。书中内容包含各个朝代进行了讲述,部分页面还附带插图。此套为线装石印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在宣统元年(1909)刊行。

500500

   此套书的观点势必有时代局限性和立场偏颇,但总归在传统的文脉道统行将没落 视角下,体现一定的历史纪实和是非价值观念。

500500

三、清政府的中华历史观认同 小引

500

500

500

500

四、清政府 的 武 功 道义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五、清政府对强寇侵染中华的叙事

1、读者须知:

  清末以前,中国人以南沙群岛为界,群岛东北部统称为东洋,比如东洋的日本、琉球,

群岛以南的加里曼丹岛为南洋,比如苏禄、渤泥;

群岛的西部统称为西洋,比如古来称呼的五印度地区,

东印度(今天的孟加拉及阿萨姆等东北部)、

北印度(今天的查谟克什米尔)、

中印度(恒河流域地区)、

南印度(印度半岛地区),

西印度(今天的巴基斯坦地区,又称小白头回部),

详细称呼请参考如下三幅道光年间魏源的《海国图志》地图:

500

500

500

2、强寇侵染中华的叙事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