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只能用来搞笑?不,研究者用它理解新冠疫情。
写在前面
在本期推送中,我们为你准备在Social Media + Society(《社交媒体+社会》)中发表的一篇最新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们提出的研究问题的是,表情包(memes,也译作“迷因”)本身是否有叙事结构?在新冠病毒的传播和治理期间,表情包扮演了什么角色?传达出怎样的信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为表情包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受害者、加害者、英雄和傻瓜角色的阐释框架。通过分析收集于2020年1月23日至5月17日发布在红迪网(Reddit)上的表情包,作者总结出5种由表情包组合书写的叙事情景,并提出:单个表情包或许只能提供相对有限的叙事信息,但当它们成组出现并经历过一定的时间跨度后,能够为研究者们理解新冠病毒等社会政治现象提供宝贵见解。
我们为你摘译了这篇随笔的核心观点,希望可以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帮你思考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你希望阅读全文,请在公众号内回复“表情包”。
参考文献:de Saint Laurent, C., Glăveanu, V. P., & Literat, I. (2021). Internet Memes as Partial Stories: Identifying Political Narratives in Coronavirus Memes. Social Media+ Society, 7(1), 2056305121988932.
讲(听)故事是人们理解某件事或某个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从新冠疫情暴发至今,我们已经听过太多的故事:从病毒如何传播到病毒给日常生活造成的种种不便,从某群体失去工作到某人失去亲人。这些关于新冠病毒的故事往往是悲情的,但有时又鼓舞人心。讲故事本身——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对讲故事的人来说如此,它还会影响到人们对科学、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决策机构是否有信心。比如,政府的政治叙事让我们相信在公共场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能够提升自我防范的安全度,这种叙事被不断的更新和检验,最终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你可能会想,到底什么是叙事(narratives)?人类着迷于叙事的历史由来已久,至少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叙事的本质是将一系列行动和事件放置到一个序列中,并从不相干的事件中创造秩序和意义。事实上,自从人文、社会科学的叙事转向(narrative turn)以来,我们开始不仅将叙事看作一种知识形式,而且看作一种思维方式。
政治叙事往往会嵌入了官方新闻和日常对话中。有趣的是,在线上,网络表情包成为政治叙事的一大驻地。自病毒爆发以来,关于疫情和相关措施的表情包被大量生产,有研究认为,其中有些表情包在进行显性或隐性的社会和政治批判。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表情包对公民政治生活的影响。研究发现,表情包在构建新闻事件以及塑造政治态度和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表情包在意识形态上是灵活的,它可以被用于煽动情感、攻击他人、政治宣传、政治批判,等等。
那么,表情包有什么特点呢?既有研究认为,首先,它们往往是相对较小的线上内容单位(unit),比大多数叙事类型更简单、简短。其次,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在既有的事件或主题基础上达到幽默或讽刺的效果,而非重新讲述或解释这些事件。第三,表情包需要被放置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被理解,换言之,你需要有个上下文或者背景信息才能理解这些相对“内幕笑话”。这意味着,表情包的受众并非全体大众,它不强求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自身表达的叙事。
但是作者对上述观点提出了反驳,他们认为,表情包表达的是“部分故事”(partial story),这意味着单一表情包需要结合其他表情包和文本材料才能共同完成对某一事件的叙述,对于复杂事件尤是如此。这一观点实则突出了叙述本身潜在的分裂、多层和不完整的本质。这篇文章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展开的。
但问题是,如果叙事的本质是支离破碎的、不完整的,我们该如何研究这些政治叙事呢?通过将叙事心理学和角色理论结合在一起,作者设计了一种特殊的叙事框架,用于研究新冠病毒相关的表情包中反映的政治故事。在这一框架中,有四种关键角色类型——加害者、受害者、英雄和傻瓜。有趣的是,这些角色并不是固定的。同一个演员可以在不同的表情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可以在同一个表情包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一个人可以既是加害者也是傻瓜,或者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通过整合这些表情包中的叙事,整个故事的轮廓便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根据“加害者-受害者-英雄-傻瓜”框架,作者用量化方法分析了筛选出的241个表情包,最终总结出了新冠疫情传播(2020年1月23日-5月17日)中的5个主要政治场景:
场景一:作为迫害者和傻瓜的特朗普和共和党人
特朗普的言行与其他世界领导人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在下图中,我们看世界各地的许多国家(中国、韩国、意大利、日本、德国、法国、伊朗、以色列)都在认真对待疫情,而特朗普则又搬出自己的口头禅:“这是一个骗局。”
在这一场景下,美国公民主要被描述为受害者。而特朗普的支持者则被描绘成迫害者(因为他们通过抗议阻止相关措施的执行,危害了大家的健康)或傻瓜(他们继续相信谎言,并试图从中寻找安慰)。
场景二:作为加害者的中国
新冠病毒表情包的第二个主要被讨论者是中国,因为在作者收集数据时各界正在讨论病毒的起源到底在何处。此时,中国政府被描绘成加害者:不仅使本国公民受害还波及到其他国家。在一些表情包里,中国往往被描绘成危险而强大的形象,而另一些表情则主要是为了幽默。
场景三:朝鲜和英国政府是迫害者、傻瓜,而且(很少)是英雄
众多国家和政客出现在新冠病毒表情包中,不仅强调了疫情的全球性质,还暗示出这些政治叙事的广泛适用性。出于种种原因,朝鲜和英国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出现在表情包中最多的国家。
长期以来,朝鲜政权一直是网络社区讽刺的话题,新冠病毒的蔓延为人们重新审视一些现有叙事提供了新的契机。最常见的表情包叙事是,金正恩迫害受感染的公民、政客们篡改相关证据。有趣的是,一些表情包的反讽意味颇浓,它们给金正恩戴上了“英雄”帽子,旨在讽刺他不让任何游客进入朝鲜,因此无意中把朝鲜变成了“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见下图)。
英国的很多表情包则是围绕鲍里斯·约翰逊创造的。鲍里斯主要被视为迫害者、傻瓜和受害者。首先,鲍里斯被认为无力处理危机、只能提出矛盾的或低效的建议,因而被视为加害者;其次,鲍里斯也是为数不多的被病毒袭击而住院治疗的世界领导人,因而被视为受害者。在下面这个表情包中,四个尼日利亚护柩者在Facebook上申请与鲍里斯成为朋友。这个“部分故事”暗指,英国首相急于结交朋友、变得受欢迎,但在新冠疫情期间这样做,无疑只能导致一些糟糕的后果。
场景四:作为加害者的其他国家领导人
澳大利亚、意大利和新西兰等国也出现在表情包中。但这些国家的政客几乎总是扮演着迫害者的角色。新西兰则是个例外,因为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最初处理危机时被视为英雄。
场景五:作为英雄、迫害者和傻瓜的新型社会群体
这一场景下主要描绘的是一些“普通人”。在这些表情包中,有正面形象(如医生),也有负面形象(如抗议措施实施者、传播阴谋论者,关心经济和股票市场甚于关心他人者)。但是,几乎在所有案例中,其所涉及的叙事都比上述这种简单二元(好/坏)分析要复杂得多。比如,在下图中,一名医务人员在超市排队买东西,但她没有足够的钱支付,于是她问:“对不起!你接受掌声吗?”这张表情包暗讽道,虽然人们把医生和护士视为英雄,给予他们很多掌声,但最终却只能让他们处在低薪和艰苦的工作条件之中。
如此看来,表情包确实承载了比搞笑更多的功能。即使一个单一的表情包无法完全捕捉如新冠疫情这样复杂的故事情节,它却至少可以抓住其中的关键元素。通过参考类似的表情包、其他网络内容以及更广泛的社会事件,研究者有希望从网友的创造力中把握一种更鲜活的、集体性的情感认知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