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1949年后的末代皇帝
1
1961年,末代皇帝溥仪,又回到了紫禁城。
这是溥仪(1906-1967)被特赦后的第三年,此时,他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政协的工作较多空闲,同样被特赦的政协同事、国军抗日名将杜聿明,军统干将沈醉很喜欢邀他一起外出游玩,这一次,溥仪被他们拉到了故宫(紫禁城)。
此时,紫禁城已由皇家禁地改成了故宫博物院,当沈醉排完长队、好不容易把买来的门票交给溥仪的时候,这位末代皇帝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我今儿回自个儿家,还要买门票?”
说起来,1959年溥仪被特赦后,在考虑为溥仪安排什么工作时,北京市民政局就曾经向周.恩.来提出,让溥仪到故宫当讲解员,对此周.恩.来立马予以了否定。
周.恩.来说,假如溥仪到故宫工作,那肯定天天一堆人围着他,那溥仪还如何工作?另外,到紫禁城这个故地工作,肯定会严重伤害到溥仪的自尊。
▲毛泽东与溥仪。
但毛.泽.东喜欢开玩笑,1962年春节前夕,在宴请溥仪的家宴上,毛.泽.东当着章士钊、程潜等人的面对溥仪说:
“你可是我们的顶头上司啊,想当年,我们可都是你的臣民不是!”
说完,毛.泽.东哈哈大笑,只剩下溥仪陪着傻傻的憨笑。
2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心中是惶恐的。
1945年在被苏联红军俘虏,被押送往苏联监禁五年后,1950年7月底,他被从苏联引渡送回中国,押送他的火车,从苏联伯力走走停停,整整花了三天三夜,才抵达中苏交界的绥芬河车站。
在火车上,溥仪度日如年,他以为一旦回国必死无疑,守卫们发现,溥仪的神经似乎已经错乱,他脸上的肌肉猛烈地抽搐着,嘴里不停嘟嘟囔囔叨念着什么,1950年8月,当列车南下抵达长春车站时,溥仪更是坐卧不安,他自言自语说:
“这里是我当满洲国皇帝的地方,大概开会的人已经到齐了吧,马上要对我公开审判了!”
▲溥仪(左一)在监狱中劳动改造。
当听说溥仪的怪异表现后,1950年8月4日,周.恩.来马上电令当时的东北战犯管理领导小组组长、东北行政委员会主席高岗亲自出面接待溥仪,没想到溥仪更紧张了,看到会客室里摆着苹果、糕点和茶水,溥仪以为这是“催命宴”,于是站起来对着高岗魔怔般地大吼道:
“别说了,快走吧!”
溥仪以为,他要“上路”了。
但他并没有被处死,在辽宁抚顺的东北战犯管理所,他被编号为“981”关进了监狱,在这里,末代皇帝不再是“皇上”,也不再是溥仪,监狱的工作人员称呼他叫:
981号。
3
在监狱里,同宿舍的战犯舍友们要他去倒马桶,从来只有被人服侍、没干过任何粗活细活的溥仪引以为耻。
1952年,时任东北公安部政治保卫处执行科长的董玉峰要他坦白自己的罪行,溥仪只是说自己是傀儡,没有什么罪行可以交代。
董玉峰于是训斥他说:你当伪满洲国皇帝,使得东北三千万人民深受其害,千百万人头落地,怎能说“没有罪责”?
溥仪感觉到震撼,于是他向着董玉峰深深鞠了一躬,这位从3岁开始,就接受整个帝国子民顶礼膜拜的大清皇帝,平生第一次,向一个平民老百姓鞠起了躬,此后,他还将不断地向别人鞠躬。
有的臣子也逐渐不认他这个皇帝了。溥仪的远房族侄、肃亲王善耆的第十二子宪钧,在伪满时期因为溥仪的缘故,当上了伪满洲国恩赐病院院长,在抚顺的监狱中,宪钧刚开始还对溥仪表示尊重,甚至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地说:
“奴才这回可看见主子了!”
可关在监狱久了,宪钧就开始挖苦讽刺溥仪,乃至发展到跟溥仪公开吵架。
他原本残存的一丝丝帝王威严,也在监狱中被涤扫得荡然无存。
▲溥仪在战犯监狱中。
1956年,贺龙和聂荣臻利用在辽宁视察军工生产的空隙,到抚顺探望重要战犯,一见到溥仪,贺龙就说:
“说说看,你过去在皇宫里当皇帝时吃饭香呢?还是现在吃饭香?”
1956年的溥仪刚好50岁,这时他开始逐渐认命,在监狱中能吃能喝,胃口很好,对着贺龙,溥仪说:
“在宫中每顿饭至少有48道菜,(皇后)婉容有时还要进贡10多道菜,虽然都是山珍海味,但吃起来也不知是什么味道。现在的伙食标准自然不能与那时比,却能一顿饭吃下一斤包子,香得很!”
此后两年,经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批准,溥仪在监狱中接见了很多外国记者,1956年9月,就在抚顺监狱中接受法国记者布大尔的采访时,布大尔问溥仪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对于现政府长期关押却不审讯宣判的做法,你是否觉得惊奇?
溥仪却满足地说: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古今中外哪朝哪代,被捕获的帝王都活不成,而我不但活着,还活得很好,这确实令我感到惊奇!”
作为末代皇帝却仍然能活着,这让溥仪感觉到满足:他3岁当上皇帝,6岁被迫退位;中间短暂复辟,还当过14年满洲国皇帝。一生三次登基称帝,在满清复辟势力和日本人操控下任人摆布,眼下,他已然没有了“光复大清”的所谓“宏图伟略”,想着只是普通人最根本的愿望与挣扎:
活下去。
4
1949年后的历史,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溥仪。
1955年,溥仪的第四任妻子、“福贵人”李玉琴终于来到抚顺探监,这使得长期禁锢在牢狱中的溥仪兴奋不已:
“从(跟李玉琴)第一次会面起,我忽然似乎懂得了什么叫做夫妻,什么叫做爱情。当1956年的春天降临时,我真感到了春天。政府的宽大,人民的宽大,妻子的爱情,这就是我的春天,我的希望。”
然而,溥仪并不能给予李玉琴真正的“爱”。由于溥仪阳痿,李玉琴在1943年嫁给溥仪后,双方实际上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夫妻生活,1945年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虏后,李玉琴与溥仪中间失去联系达十年之久,1955年,当27岁的李玉琴历经艰难终于再见到溥仪时,溥仪却又身陷囹圄。
最终,1957年,29岁的李玉琴坚持与溥仪离了婚,要去寻找“正常人的生活”,此后,李玉琴与吉林省广播电台工程师黄毓庚结婚,并生育了一个儿子,2001年,作为最后一位末代皇妃,李玉琴因病于长春去世。
▲溥仪与李玉琴。
李玉琴的执意离去,也使得溥仪伤心不已,唯一给他安慰的是,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始终惦记着他。
溥仪自1950年被从苏联引渡回国后,刚好碰上朝鲜战争爆发,因此从1950至1953年期间,溥仪被关押在中国东北的消息并未对外透露,一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溥仪被关押的消息才开始对外宣传,但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们担心惹祸上身,并不敢前往抚顺探监。
在此情况下,1956年,在毛.泽.东的批准下,溥仪的叔父、前清禁卫军大臣、贝勒载涛,和溥仪的三妹韫颖、五妹韫馨一起来到抚顺,探望被关押的溥仪和溥杰等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尽管时隔多年,但溥仪还是一眼就认出了载涛,他动情地喊了一声“七叔”,这是溥仪第一次以家族长辈的称谓,来称呼载涛。
他不再是“皇上”了。
妹妹们则生平第一次叫了他一声“大哥”,在以往,她们都是称呼他为“皇上”。
在大清帝国于1912年毁灭后,一直到1956年这次见面前,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在公开场合,都是称呼溥仪为“皇上”,而从这一刻开始,他们终于使用了普通家人间的称谓。在帝国的复兴美梦早已凋萎后,他们终于从美梦中陨落,从疏远的君臣,变成了现实人间的亲人。
▲溥仪(左)与七叔载涛(中)、弟弟溥杰(右)合影。
5
但这个中国曾经的第一家族,对于溥仪始终心怀疑虑。
1959年12月,溥仪被特赦出狱,当年12月9日,当他抵达北京火车站时,亲人们中,只有他的四弟溥任、五妹韫馨勇敢地前往车站迎接,由于担心惹祸上身,其他亲人们并不敢出现。
作为家里老大,溥仪共有3个弟弟和7个妹妹。当时,溥仪的二妹韫和在街道托儿所工作,三妹韫颖在北京东城区政协领到了一份闲职,四妹韫娴在故宫明清档案部当临时工,五妹韫馨起初在饭店当服务员端盘子、后来才当上了会计,六妹韫娱则长期失业在家,四弟溥任则是一位教师。
这些曾经在王爷和公主格格们,眼下为了保命,在新中国的最底层下艰难谋生,因此对于溥仪的到来普遍心存忐忑,而溥仪的七妹韫欢当时在北京一所小学当上了教导主任,1931年溥仪前往东北投奔日本人时,韫欢只有10岁,此后一直到1959年,她都没有再见过大哥溥仪。
由于韫欢从小听到的,都是国人对溥仪的唾骂之声,因此即使在1959年溥仪被特赦归来后,韫欢也坚决不愿与大哥溥仪相认,并将溥仪视为“奸贼”。
▲民国时期,溥仪与弟弟妹妹们在一起。
为了消除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隔阂,同时也为了给国人树立榜样,就在溥仪出狱一个月后,1960年1月26日,也就是当年除夕前一天,周.恩.来特地在全国政协礼堂小会议室接见了溥仪和整个爱新觉罗家族成员。
在这场见面会上,韫欢才自1931年以来,第一次见到了她视之为“奸贼”的大哥溥仪,韫欢针对溥仪的敌对情绪,让敏感的周.恩.来捕捉到了,对此周.恩.来特地对着韫欢说:
“即使是同一家庭的成员,经历和环境并不完全相同,有的人进步快一点,有的人进步慢一点······先进的也要把帮助落后当做自己分内的工作,不怕麻烦,不嫌弃人家落后,嫌弃是不对的······你先进了几步,就嫌弃人家,就连自己的兄弟姐妹也拒绝帮助吗?”
宴会快结束时,周.恩.来又从家族谈到民族,周.恩.来说,民族最后要同化,满汉不分,但这是后代的事。现在要讲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发展,满汉要团结得更好。
6
对于这位末代皇帝,毛.泽.东也充满了兴趣。
1949年后,对于国内特赦的前国民党战犯、伪满战犯、汪伪战犯、蒙伪战犯,毛.泽.东只亲自接见并宴请过一个人,这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1962年1月31日,这是当年(辛亥年)腊月廿六,毛.泽.东特地请来章士钊(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程潜(清朝秀才,曾参加武昌起义,1949年后曾任湖南省省长)、仇鳌(同盟会创始人之一)和王季范(毛.泽.东远亲)等四人作陪,并请溥仪在中南海宴会吃饭。
宴会的时候,毛.泽.东特地拉着溥仪的手,一起走进餐厅,还让溥仪坐到主宾席位上,毛.泽.东开玩笑地说:
“当年我们都是你的老百姓,你当然要坐上席喽!”
吃饭时,毛.泽.东又为溥仪夹了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于溥仪面前的小碟里面,见溥仪已吃进嘴里以后,毛.泽.东笑着说:
“味道怎么样啊?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还不错吧?”
溥仪被辣得出汗,只是连声说:“很好吃!很好吃!”
毛.泽.东接着又指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仇鳌和程潜说,“他们的辣味很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闹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
说完,毛.泽.东哈哈大笑起来,溥仪在一边也跟着不停地陪笑。
7
在历史深处,他零落成泥,从九五至尊变成一介平民,卑微到了最底层。
但溥仪的难得在于,抹去帝王的光环,他最终放弃了复辟的幻梦,接受了自己晚年成为历史尘埃的现实。
就在被特赦后一年,1960年11月26日,获得公民身份的溥仪,郑重其事地穿上了只有在会见外宾时才穿的中山装,与同事们一起参加了社区的选举,在投下选票时,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后来溥仪写道:
“1960年11月26日,我拿到了那张写着‘爱新觉罗·溥仪’的选民证,我觉得把我有生以来的一切珍宝加起来,也没有它贵重。我把选票投入了那个红色票箱,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是世界最富有的人。我和中国六亿五千万同胞一起,成了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人。”
▲1961年,溥仪与当初驱逐他离开紫禁城的鹿钟麟(左),以及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右)在一起合影,感慨世事无常。
1961年,溥仪在一次发言时表示:“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1959)。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在接受自己成为平民的现实后,溥仪也开始追求自己的爱情:此前,溥仪曾经有过四位妻子,但他的皇后婉容由于溥仪的性无能,而在哀怨中离世;溥仪的淑妃文绣,则在天津与溥仪决裂离婚,并将溥仪阳痿的生理问题公逐于众,引得举国哗然;此后,溥仪的“祥贵人”谭玉龄被日本人害死,“福贵人”李玉琴也与溥仪离婚。
考虑到溥仪的特殊身体障碍,在上级的指示下,当时政协的领导人亲自过问,为溥仪寻医问药,并延请蒲辅周、施今墨、岳美中等著名中医为溥仪医治,由于身体有了“起色”,溥仪非常高兴,对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又“跃跃欲试”。
▲溥仪与生命中的五个女人。
在经历多次相亲后,1962年4月30日,溥仪最终和在北京朝阳关厢医院做护士的李淑贤(1925-1997)结婚,后来溥仪回忆说:
“过去,我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友谊,更不懂得什么叫做爱情。只有‘君臣’、‘主权’,没有‘夫妻’、‘朋友’。如今,我有了朋友,有了真正的伴侣。1962年的五一节,我和李淑贤建立了温暖的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有了真正的家。”
对于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位妻子,溥仪倾注了真心:当时,李淑贤有时在医院值夜班,溥仪往往一晚上要打好几次电话嘘寒问暖,甚至亲自乘坐电车到朝阳门外的关厢医院看望,有时候送件衣服,有时候是带点吃的。
李淑贤身体不好经常上医院,为此,溥仪经常在清晨四点钟就起来去医院给妻子挂号,对于这样一位此前连生活自理都搞不懂的末代皇帝来说,只有发自内心的真爱,才能驱使他如此奔劳。
▲溥仪与李淑贤。
1963年夏天,北京有一次倾盆大雨,全城交通堵塞,溥仪下班后就赶紧打着雨伞去接妻子下班,没想到没有接到,在往回走的路上,溥仪发现有一处下水道口没有井盖,由于积水太深,人们已无法看到下水道口,溥仪担心李淑贤路过会掉落进去,于是竟然在北京的倾盆大雨中,撑着伞,像一名警卫战士一样直挺挺地守护在下水道口旁边,痴痴等候妻子。
后来李淑贤回忆,说溥仪有一次这么对她说:
“我是从来不知爱情为何物的。只是遇到了你,我才晓得人世间还有这样甜蜜的东西存在。”
8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1966年,文革爆发了。
面对当时遍布北京和全国的大字报,溥仪感觉到困惑和迷乱,作为全国政协的文史专员,溥仪跟别人一样,也被强迫拔草、劈柴、抬煤,这让当时身患肾癌、已经切掉一个左肾的溥仪身体不堪重负。
有一次,幼稚的溥仪对老同事沈醉谈起对江青和文化大革命的看法,沈醉被吓得赶紧用手堵住溥仪的嘴巴,并劝他千万不要惹是生非。
不久,一起同在抚顺改造的国民党抗日名将杜聿明、廖耀湘、王耀武等人纷纷被打成“残渣余孽和牛鬼蛇神”,面对轮番造访试图抄家的红卫兵和时代的狂暴风雨,溥仪的病情日趋恶化。
由于癌症和尿毒症并发,到1967年8月,溥仪每走几步路就要大口喘气,入睡后也经常因为胸闷呼吸艰难而憋醒,并且开始吐血。
▲晚年溥仪。
溥仪临死前,狱中老友、被打成“残渣余孽”的抗日名将杜聿明冒着巨大风险去看望他,溥仪喃喃对杜聿明说,“好久没抽烟了,我想吸,就给我点上一支吧!”杜聿明流着眼泪,为他点上了最后一根烟。
临死前,溥仪又对妻子李淑贤说:“我对不起你。我们结婚才五年多,现在眼看要把你一个人扔下了。我年岁大,从各方面说都很对不起你。你体弱多病,我又没什么东西留下,你今后怎么生活?现在又是文化大革命,谁能管你的事?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呀!”
最终,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溥仪因癌症和尿毒症病发在北京去世,享年61岁。溥仪死后,由于恰逢动乱,家属们仅能买到一个价值5元人民币的小小骨灰盒,并用它收容了中国末代皇帝的骨灰。
1995年,溥仪的遗孀李淑贤最终决定,把溥仪的骨灰迁葬到清西陵北侧的华龙皇家陵园内,陵园选址在陵园自选区正中央,这里距离溥仪名义上的父亲、清朝倒数第二位皇帝光绪的崇陵宝顶只有三四百米远,在那里,溥仪一抬头,就能看见他的名义父亲光绪了。
▲改葬后的溥仪坟墓。
参考文献:
王庆祥:《名家说清史:宣统皇帝》,故宫出版社2016年版
阎崇年:《清朝十二帝》,故宫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