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十六年的平面设计师,尝试给大家提供一个logo的理解视角

【本文来自《小米发布会下集:MIX、芯片、电车,还有令人惊讶的新Logo。》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作为一个十六年的平面设计师尝试给大家提供一个logo的理解视角:

首先第一大误区就是“logo=图标”。logo虽然会以一个图标的形式呈现,但logo远不止一个图标。所有品牌包装设计的基本使命都是推销产品,而又有多少消费者会因为这个图标的好看与否而决定是否要买这款产品呢?的确有,但不多。

那还要logo干嘛?一个成熟的logo实际上承担的责任更多是一个视觉识别度,在此基础上给消费者营造一个氛围/感觉,这个氛围/感觉是这款产品或者公司要传达给消费者的理念,既然要营造的是一个氛围/感觉,那它就不能仅仅是一个图标这么简单,它应该是一个系统,这就是我们通常听到的VI系统,又叫品牌视觉识别系统,它必须具备延展元素,正是这些延展元素,营造了整个品牌的氛围/感觉。所以看一个logo成功与否,主要看它整个产品的延展系统,就像文中那个手提袋所带给你的感觉。

说回到这个logo,个人觉得蛮好,正圆和正方哪怕是圆角矩形都会显得刻板,而这个图形,的确多了一些灵动。我们多数人通常会用“好看”和“不好看”去评价,但是很多情况下你能说圆就比方好看或者不好看吗?这都是要根据环境的。而这个图形的线条在延展应用上的确给人灵动、舒适、自由的感觉,个人认为甚至可以稍加倾斜,当然作为一个科技产品,这样处理未必妥,我还是相信原研哉的!

再说说原研哉。的确,在设计行业里有很多“欺诈”型的设计师,但原研哉一定不是,如果你非要把“民族”这个东西拿到这里来聊,我觉得咱就没什么好聊的,真正执着于设计领域的人是无国界的。就像原研哉给我们08年奥运会做的设计提案,你能知道我们最终的那个logo借鉴了多少他的思路吗?感兴趣的话,可以去搜一下看看,看看他是如何展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元素的。还有,他给2020东京奥运会做的设计提案,虽然没有被采纳,但在设计师圈里,多数的设计师都会认为他那一稿才是最好的,同样,你单看那个logo,觉得很“蒙”人,但看全了整个延展应用,我相信你能感受到那种大气+飘逸的包容性。

你不必理解设计师,但我希望你理解设计。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