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教授”遭全网曝光?自撤120篇论文,却被爆出更多黑料...
酷玩实验室作品
首发于微信号 酷玩实验室
微信ID:coollabs
大家好,我是蛋蛋姐
这阵子的学术界不太平啊
先是哈佛撤稿
再是清华深圳研究院撤稿
这两天,又爆出了
南大教授梁莹自己撤稿
没错,和以往被撤不同的是
这位梁莹教授
竟然是自!己!撤!稿!
而且,一撤就是100多篇
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骚操作了
因此在中国青年报的报道里
直接把她称为“404教授”
不过蛋蛋姐倒是打心眼里觉得
在撤稿这件事上
这位教授倒是一种进步的开始
毕竟都开始自查了嘛
这位教授不仅撤起自己的稿子来
丝毫不含糊
怼起学生来
也根本没有几个人是对手
她能让学生节节自己上课
学期结束评教还必须得打高分
你敢不打?
小心我查你
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
学生们怨声载道
却拿她没有任何办法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梁教授的故事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
这位39岁的青年教授梁莹
在她不长的学术生涯里
已经发布了超过120篇中文论文
粗算来,平均每两三个月就能发表一篇
也可以算是著作等身
但是如果你去网上查一查就会发现
如今在国内的几大
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
梁老师的中文论文已经全部撤下
如今,打开南京大学官网
也只剩下了一条条
英文论文目录
而这些论文
竟然是梁老师自己主动撤掉的!
我们只听过大家拼命想发表论文
哪有人好不容易发表之后
又自己要求撤掉的呢?
其实这里的道理很简单:
肯定是这些论文有问题呗
梁老师自己心虚
才闹出了这么一出
所以,这件事被各大媒体报道之后
学术圈一片哗然
质疑梁老师存在学术不端的问题
如今,南京大学党教师工作部
也已经发布了声明
表示将调查此事
对学术不端等师德问题
采取零容忍的态度
可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这件事被扒出来后
我们这位梁老师
在接受采访时
非但不道歉、不解释
反倒是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
面对学术不端的问题
她以毫不在乎的口吻说到
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
“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
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
甚至还不屑地说道
“我已经混到头了
没什么好怕的了”
而据她学生的爆料
大家都对梁老师的上课质量不满意
但面对学生的不满
她却无畏地说道:
“我已经评上教授了
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
我才来给你们上课的”
满满的一副
充满优越感的姿态
面对镜头时都这个态度
日常给学生上课就更不用说了
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告诉记者
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
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
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
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
她自己玩手机
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
不过啊,也许对于梁教授来说
能来给学生上课
迟到早退吃零食玩手机都不算啥
因为,人家老师更厉害的是
在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
18周的课时
她竟然有五六次没来上课
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
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
让学生自习
甚至有学生反映说
梁教授除了让研究生代课
还让自己的父亲给本科生代过课
是的,你没有看错
看来,这位梁教授
还真是不拿学生们当回事啊
可这么明目张胆的敷衍学生
怎么愣是没被发现呢
这就不得不说道
梁教授的另一个高超手段了
给高分
据学生们反映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被学院发现
梁莹干脆在期末考试前
将题目透露给学生
并“威胁”他们说
要是有谁在课程评估中给她打低分
她也给谁低分
有次,2014级有学生
不畏权威、实事求是地
给梁莹打了低分
没想到梁教授知道后
不仅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
还在课下威胁班长
交出给自己打低分的学生名单!
而这,才只是梁老师
日常操作的冰山一角
在报道发出来后
不少学生纷纷跟帖发表言论
怒斥这个老师的不端行为
听过梁教授讲座的学生
甚至还爆出了
梁莹的研究还可能存在伦理问题
伦理问题?啥问题啊?
蛋蛋姐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根据这位同学的回忆
梁教授曾在讲座中称
有的子女不同意老人做实验
怕对老人造成阴影
于是,她干脆找了一个
收容“三无老人”的养老院
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
这么一来
就不需要做说服子女的工作了
只要院长同意就好。。
这不是摆明了
欺负这群不能保护自己的老人吗!
更过分的是
梁莹曾开展过有关老年群体反应力
和抗日战争幸存者的研究
为了得到她想要的数据
梁教授曾用很吓人的视频
逼迫老人回忆一场场惨案
当时,有的老人被戳中伤心处
心痛至极跪在地上哭
梁莹却跟个没事人一样
因为在她看来
这种情况下的脑成像图片
看起来“非常漂亮”
在学生眼里
梁莹这样的做法
给人造成二次伤害
毫无伦理可言
“连基本的人性都没有!”
另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曾反应
梁莹曾说过这样的话
“慰安妇应该拿来做研究
给那些历史学家研究太浪费了”
历史研究就不是研究了吗
这位教授可以说是脑洞清奇
于是,在去年3月
忍无可忍的社会学院社工系
2014级全体学生
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
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
也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
她的确存在有这方面的问题
有着这样的恶劣影响
2015级学生中
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
看到这里
蛋蛋姐只想说五个字
可按理说
如果只是一个没有能力的老师
只能糊弄糊弄学生
那也就算了
可是这样的事情
绝不应该发生在梁莹身上
因为,单从学术头衔来看
39岁的梁莹
无疑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
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
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
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
做过博士后研究
2009年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后
各类“拔尖人才”“高科技人才”的荣誉
更是数都数不清
打开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官网
她能提溜出来的头衔
就有一大把
她的同事曾这么评价她
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
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
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
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梁莹进入学院后对工作“十分投入”
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
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
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较多
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
院里都给予了支持
按理说,这样高的评价
和这么多的荣誉
并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到的
既然能给梁莹
她的各项能力自然不用说
可奇怪就奇怪在
某学术期刊负责人
在接受中青报记者调查时表明
从2014年起
该期刊收到了梁莹要求撤掉其
在知网上刊发的文章
在负责人的印象里
自创刊以来
这是唯一一次
作者主动要求撤下文章的情况
当时,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
一、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
文章很粗浅
二、现在自己只发英文论文了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也说
2016年和2017年
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
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
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
梁莹为什么要连续撤掉这么多论文呢?
南京大学还在调查中
蛋蛋姐不好下定义
但蛋蛋姐知道的是
经过中青网记者的比对发现
梁莹2002年发表的论文
《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
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
《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
的缩减版
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
呵,你还真别说
连标题都只是个缩减版
不就是少了个“的”字么?
怪不得一眼望上去
满篇都是大面积的雷同
经过比对后更是发现
在她已经发表的论文中
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
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
但是如今
经过梁老师的“主动撤稿”
如果你再去搜索类似的文章
知网上基本都没有痕迹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春泥
接受采访时也说道
此人虽然发文很多
但全都是粗制滥造
有的文章一个调查用了6种抽样方法
“我跟课上的低年级本科生说
你们懂的统计知识
已经比发在C刊上的统计都好了
其实,我心里想说的是
你们懂的已经比青年长江学者都多了”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也表示
在收到梁莹做访问学者的申请后
他和学生发现梁莹的文章质量很差
不过并没有发现剽窃的现象
“看了文章以后感觉很不好
所以没要她”
就连在接受采访时
梁莹自己也说
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
还说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
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
这条路有多艰难
甚至拍着胸脯保证
“如果现在的英文论文有问题,我认!”
事情发展到这里
其实蛋蛋姐还挺意外的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
“一不做二不休”
一般来说,下决心做了的事情
不到东窗事发
是没有人会自揭伤疤的
但是这位梁老师
很神奇
在事情还没怎么闹出来的时候
竟然自己主动提出了撤稿
而最后
还是因为撤稿过多
才引起了媒体的注意
最后反而成为学术圈的大话题
我倒认为
这件事除了充满讽刺之外
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进步”
因为,过去国内的很多抄袭造假行为
很难暴露出来
导致大家都有恃无恐
或者觉得法不责众
甚至于
违纪成本过低、收益又很高
会引发更多的人去跟着效仿
但是这几年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行为
被举报或者曝光
这样的事情已经是纸包不住火
迟早会被拆穿
所以,像梁老师这样的人
就会心虚
不得不想办法
去来弥补自己以前犯下的错误
寻求自保
但是,没有人能真正消除所有痕迹
虽然她删掉了网站上的论文
可那些早年发布的论文
早已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
白纸黑字,并将伴随着她的学术生涯
一直存在下去
在文章的最后
蛋蛋姐想说
我们当然都希望学术不端行为
能够通过根本性的政策
或者行业自我约束
来得到彻底的解决
但是我们也理解
这需要时间,要一步一步来
我希望以后
越来越多的“梁莹”
会因为忌惮网络的传播
或者媒体的曝光
担心自己早先抄袭的论文
迟早有一天会被爆出来
而夜不能寐
那些靠着糊弄学生
靠着论文抄袭
就想评评职称拿头衔
就想获得荣誉光环的学者
会因为担心自己被曝光
而瑟瑟发抖
被揭露的案例越多
被处罚的投机取巧的人越多
心怀忌惮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不难想象
未来的学术界也会越来越好
所以,让404教授们越来越多吧!
因为只有潮水退去
我们才知道谁在裸泳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
微信公众号 冰点周刊《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论文》
微信公众号 冰点周刊 《问题不只是抄袭:梁莹教授曾让父亲代课》微信公众号 新京报 《长江学者被撤百篇论文、不屑讲课还理直气壮,南大回应将调查》微信公众号 知识分子 《多位社会学家表示:梁莹东窗事发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