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中西异元言思字学(一):打孔家店第一早经典《孔乙己》本义释读

社区为什么不让作副标题?遗憾

专为哗众取宠,借用郎咸平教授的书名:你想到的都是错的!

                                                文科类你学到的也多是错的!

前些天朋友圈有组文章,高度理论化论证制度优势,问是否是供党政军体系做理论参考的,本话痨说了一堆,就回了俩字:谢谢!

四篇都是不突出文化自信,突然想到这版是侧重制度自信,不知道是不是还有侧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的三版文章组。(2016年7月1日)习总书记在三个自信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与自信相对的一是自卑。一是英拉胞兄他信,也叫崇洋媚外。

梁启超先生概括西学东渐:器物、制度、文化三层面渐次演进。文化层面就是完全丧失本位文化自信,崇洋媚外洋奴学术,所谓全盘西化、德先生赛先生,汉字拉丁化。

自幼说话爱理论化,没人懂。没法子,自幼从学就想弄清楚华夏传统何以落后何以挨打何以趋避何以复兴,也可以叫中西比较,2011年追本溯源整合出了八字:中西异元言思字学!

自以为是元问题。中西差异的本元于语言、思维模式、文字有无、学术目的与研究进路。

因为语言与思维的形成与演化双复杂化体系,是人类之所以成为第一重大转折过程,并且在人类形成演化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而演变发展,先语言先思维,典型先鸡先蛋悖论一根筋的西式思维。本想分三项:语言与思维、文字、学术,鼎足而立适应性更强。但是各路国粹说,常言五花八门“四大国粹”,期待大家能够明白“言思字学”才是更基础的四大国粹!

自信,首要弄清楚到底与他信有什么差异。什么更基础:言思字学,中西差异,背道而驰(注意在地球上绕圈圈会有碰撞哦!)

先最扼要的说663字(word“字数”),以后再慢慢详细解说,懒得看的可以先越过下一段落,下一篇絮叨絮叨科学家打脸汉字拉丁化运动与汉字简化方案:

一、语言 以欧洲语言学家分析定义:

 汉语:孤立结构语序语

 西语:屈折结构语形语 

(印欧语系与其它语系中都是语形语,另有粘着结构如阿拉伯语,屈折、粘着都用叫复综结构如梵语、“新世界”原住民语)

 语形语,形式先于内容,要说什么须先符合“语法”规则:动名形、性数格、主谓宾、陈述疑问虚拟。  

语序语,按照自然顺序说出来,先发生的先说、大的先说、重要的先说、原因的先说

(潘文国汉语四律:时序上先后律、空间上大小律、心理上轻重律、事理上因果律,另加音韵律、贴近律调整)。 

屈折结构:通过舌位变化表达不同语法功能:动名形、性数格。 粘着结构:通过附加特定词根表达不同语法功能。

 孤立结构:缺失语法功能,缺失动名形、性数格、主谓宾、述问拟形式区隔。

 简言之,汉语实事求是、就事说事;其它语先满足形式要求,依照规则的语法说事(经常难以契合话题内容的现实际)。

二、思维模式

 西欧:封闭性二元对立分割拆解线性思维 

 华夏:开放性整体渐变统一整合系统思维 

三、文字: 这不是差异问题、不是优劣问题,而是有无问题。 汉字是人类惟一在用文字!没有之一。 文字是华夏传统独有,数千年流衍沿用且相对独立于语言之时空变化体系。当然,因此周边民族能够借用 

西式拼音符号书写体系才是索绪尔所称“符号之符号系统”。

四、学术目的与进路

学与言思字也是互动发展流衍。

西学:逻辑出客观的普遍的惟一绝对真理

中学:契合现实际解决错综复杂具体问题

西学:覆旧创新:神哲科美、自圆其说

中学:承继弘扬:经史子集、认知境界

西欧学术渐次神学、哲学、科学产生发展。

尼    采:上帝已死

恩格斯:哲学终结

神学编造真理:普遍的客观的惟一的绝对真理

哲学想象真理

科学证伪真理

中学实事求是

很搞笑(先是给几个朋友讲,太笨啦!没人跟着思路走。之后尽量精简写了三万多字,大家根本不肯看。懒婆娘裹脚布又臭又长?压缩到二千多字,大家明说:字都认识,不知道啥意思!!!后来放到贴吧,没人跟帖;放到新浪博客:刚查下“阅读(84)┊ 评论 (0)┊ 收藏(1) ┊还没有被转载”,惨不忍睹!

初二看过琐碎的《故事里面有哲学》的书名,明确的是自以为哲学多么高大上,曲高和寡,通过故事引诱心志不成熟读者。所以先蹭热度,先说说“你想到的都是错的”“你学到的也是错的”的《孔乙己》本义。迷之崇拜鲁迅同时显耀嫡之正宗)的孔庆东博导自称研究范围:就管1919到1949这段,之前叫近代文学之后叫当代文学;有人给博导戴帽子,研究现、当代文学,因为迷金庸私下成文很多金庸作品评论,所管的现代文学是教研任务。

以下是多年以前在百度知道私信给一位小朋友写的现代文学结课作业,流水账。发给她之后告诉我说错了,孔庆东不管的下半段:当代文学!大叔只看过金光大道、艳阳天,林海雪原、上甘岭,本想评(dian)论(zan)一下《鸡毛信》,担心导师通不过。改开搞的作品都是垃圾,篇篇经不起一驳,也篇篇不值一驳。真没印象当代文学有啥作品,突然想起个短剧《一地鸡毛》,还正是个短篇,圆满完成任务。大叔很糊涂,写完之后,一开始没敢在贴吧、新浪博客公开《孔乙己》说什么,过了几年才想起来,小女孩没用这篇。

            

 

            打孔家店第一经典文

             ------《孔乙己》说什么?

义宁公陈寅恪先生常说:“读书需先识字!”

鲁迅是识些字的,曾经随古文经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学过《说文解字》五百文(部首实540)。

反孔堡垒只能从内部攻破!

今文经学领军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一举把孔子描画涂抹成了如同别有用心的梦寐以求的做儒教教主的南海圣人康有为,把儒家主要经典歪曲成伪经。

古文经学大师年少不更事一时糊涂失语,说儒家:是非不必求其是、道德不必求其是,一味奔竞。(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这当然从内部动摇儒家孔学根基。

“五四”后1919年11月,吴虞在《新青年》6卷6号发表《吃人与礼教》,大力攻击“吃人的礼教”。胡适称他是“只手打翻孔家店的老英雄”。

但是,这其实不是打孔家店第一文,章大师的不提名弟子鲁迅的《孔乙己》声称作于“五四”前一九一九年三月。请注意:原文有多条自注,1905年废八股十几年,怕洋学堂的“新青年”不懂他良苦心机。

(17)据本篇发表时的作者《附记》(见注1),本文当作于一九一八年冬天。按:本书各篇最初发表时都未署写作日期,现在篇末的日期为作者在编集时所补记。

(5)   (《孔乙己》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编入《呐喊》)

《孔乙己》描述的是什么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知识分子吗?以鲁迅的尖刻,描述普通知识分子的意義何在?鲁迅明明是通篇挖苦孔老二:

孔乙己,三字明明确确指明孔仲尼。也就是孔乙己与孔仲尼可以通转互训。鲁迅并没有打哑谜,简直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

即是孔。

,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子丑寅卯、伯仲叔季都是古人排序用字,乙位次同仲。

,古文写法与尸或巳极似,尼为二相反之巳亲昵状,昵即尼字俗变,己可以做尼之简变。孔乙己=孔仲尼

怕读者不懂,添油加醋什么描红纸,并行文加注:“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描红纸:一种印有红色楷字,供儿童摹写毛笔字用的字帖。旧时最通行的一种,印有“上大人孔(明代以前作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这样一些笔划简单、三字一句和似通非通的文字。就这些似通非通的文字,也在暗示孔老二:

上大人:上古大人;

丘乙己:丘,名;乙己(仲尼),字。旧例介绍行文用语,尊称前辈、敬称同侪,先称名,再称字;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从章太炎师炳麟先生学习。

化三千:教化弟子三千;

七十士:七十二贤人,士,士大夫,希贤慕圣之贤人;

尔小生:你们小孩子

八九子:八九不离十,都会成为孔老二的“仁”学盲目崇拜者;

佳作仁:孔子差不多被理解成首倡“仁”;可知礼:青年孔子即被称誉为“知礼”。

至于描红纸,没有统编教科书的时代,随意什么地方什么人都可以自行编印,甚至是先生自行手书给学生。当然也可以只是编一编而不用印,直接印在《新青年》。

姓名相同,还不够。地方也要相同。

鲁镇:孔仲尼生活在鲁国,两周封建邦国,诸侯只直接管辖国君近畿,差不多如同镇的面积大小、人口数量。鲁镇的镇字本义,是集权政府中央军事派出机构,大约也可以相当于天子直辖,级别也就和两周封建邦国差不多。鲁镇二字即可与鲁国通转互训。

曲尺形柜台,曲阜,曲尺形台地。所以曲尺形柜台可以作为曲阜二字的疏解。

穿长衫,意指贵族;儒服,宽袍大袖。

与苦力在一起,没落。

身材高大:孔家传统就比较高大。孔子,长人也。

窃书不算偷:窃书,剽窃。

不仅剽窃,而且有“认罪书”:“述而不作”,而且还有私淑弟子的认罪书。就是所谓《春秋》经,也是剽窃而已。行文

写服辩⑺ ,  ⑺服辩:又作伏辩,即认罪书。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君子固穷”:语见《论语·卫灵公》。“固穷”即“固守其穷”,不以穷困而改变操守的意思。固,安守。

抄抄写写:孔老二述而不作,一辈子也不过东抄抄西写写而已矣。

多乎哉?不多也。特注明《大宰问》章,生怕读者看不出来,还特地来个此地无银三百两:

⑹“多乎哉?不多也”:语见《论语·子罕》:“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这里与原意无关。 

通检《论语》全文,这是孔子唯一对“圣人”解释性回答,鲁迅不仅识字,而且还能拈出要害精髓。此章实实在在揭示孔子何以圣的进学路径关键:“多能鄙事”。孔子圣而多能。其能不过如茴香豆,外加茴字四种写法之类的识字入门,原叫小学,其师章太炎先生改叫文字学。其圣不过与懵懂无知的小儿分享茴香豆,华夏传统犹如无知小儿,根本不成熟。鲁迅笔下的小孩子、苦力明明确确指向的是完整的或全部的华夏传统。鲁迅的字字句句章章篇篇都是崇洋媚外,全部著述都以挖苦华夏传统,时代不行咒祖宗、国家不行骂乡亲取乐。太炎先生早年一度偏颇,讲儒家“原则不必求其是”,而后来成熟之后,特别公开回信回应劬堂先生(柳诒徵)的点名批评,申明前非,知错能改,不贰过。当然也被崇洋媚外的直线思维社会进化论派权威专家教授们指谪为放弃革命趋向保守。

长久没有来了或失去帝制支撑、意识形态被颠覆,完全西化派将读经与帝制人工对立,接续孔学衣钵的儒家与华夏传统视为落后愚昧文化(有拼音字母符号书写系统才叫文明)正在逐渐消失。

还欠了十九文钱,大概指十九个世纪,都被孔老二的茴香豆糊弄着,愚昧野蛮。

打折了腿:疑似失去文武股肱,颜渊、子路;或强调失却了帝制支撑。

很难理解学博识精的毛泽东称鲁迅为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标准实在太低:鲁迅革命基本就是咒祖宗,思想基本就是挑骨头,文学基本就是挖苦人加抬自己,特长基本就是其常指责他人的:周纳尖刻,(1936年11月18日,鲁迅去世后,“新月派”女作家苏雪林在写给胡适、蔡元培的信中,也回骂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的小人”)。总之华夏传统一无是处,鲁迅就是百分之百丧失本位文化自信的崇洋媚外主流完全西化派。

其学术成果不过一篇古代小说史讲稿,无论教辅机构还是书商,攒这类书跟玩儿一样。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其书法可以称家,拿到当今可谓二流大家(也能一平尺千八百人民币);在当时,也可谓三四流名家。另外还是值得称道的翻译家,尤其是被某些人诟讥的“硬译”,确是真正的不同文化对译,保持各自文化的差异的正确做法。

鲁迅做官源于其师章太炎先生,章先生与蔡元培先生是革命同门盟友,蔡先生得教育部长职即聘用鲁迅,因鲁迅学而不优则只能仕。章先生一系弟子在北大,蔡先生后掌门北大,兼容并包,兼容并包的也是章先生系弟子。靠《孔乙己》才混出文名,加之胡适先生推动白话运动,万事开头难,教国文的教授耻于教白话与小说,导致大量岗位缺员,这样鲁迅才混到兼差教职。而且一兼就得以多兼,所以没学问的鲁迅也能有几间学校聘为教员、讲师、副教授,名气大了之后跑到厦门才坐上教授。而生活中的鲁迅既偏执又吝啬,做大哥的仅因弟媳“奢侈”,竟然能够与胞弟决裂,老死不相往来,华夏传统,非人所为。至于与密友钱玄同学术主张之异也闹到单向水火不容。所谓新道德,不过换发妻。洗脚【原文“濯足”】(今语足疗之类之类似)记账。不过不比举人老爷陈独秀有机会在狱中嫖娼。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鲁迅的理想就是希望孔门孔学乃至一切华夏传统,统统灭绝。

毛泽东本人才是真正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或者根本不能被西学式的分科区隔所陷域,而是不世出的伟人。毛泽东盛赞鲁迅,大概是喜欢他大执着,而不计较其偏狭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