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需一个土馒头
——人人平等的思想启蒙
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邢岫烟曾引用妙玉的话:
他常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这两句诗引自南宋诗人范成大《石湖诗集》卷二十八:
家山随处可行楸,荷锸携壶似醉刘。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三轮世界犹灰劫,四大形骸强首丘。蝼蚁乌鸢何厚薄,临风拊掌菊花秋。
《红楼梦》的作者在这里改了一个字,将“限”改成了“槛”,主要是为了使它更加通俗化,我们俗语常说有权势的人家“门槛高”,所以“铁门槛”也就很好懂了。
作者为什么将这两句诗的地位提的这样高呢?这是因为作者亲眼目睹了明王朝的灭亡后,其实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才会写“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如红尘若许年。”
国家的灭亡又促使作者深入的思考:为什么曾经“远迈汉唐”的明朝会灭亡呢?所以才会有探春的如下的一段话: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样的人家是外头一时啥不死的?只有国家!显然作者看透了明朝的灭亡是自己内部出了问题,就像“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中林黛玉抽的签一样,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那究竟是什么内因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呢?当然原因有很多,但是,作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平等的封建特权制度导致的。
在第二十一回中,作者特意引用了庄子《南华经·外篇·胠箧》中的一段文字:
故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彩,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庄子这段话是在说明为什么封建社会总是会有窃国大盗?那是因为统治阶级,尤其是封建帝王拥有太多特权,这特权诱惑太大,而维护这些特权的制度又如此强大,所以才会导致天下争斗不休。只有废除这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所谓“圣法”“律令”,天下才能太平无事。
《红楼梦》作者引用庄子这段话的用意即在于:只有废除压迫人的、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才能避免封建王朝总是陷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改朝换代的历史宿命。
第五十八回中,贾宝玉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怨不得芳官!自古说:‘物不平则鸣。’他失亲少眷的在这里,没人照看;赚了他的钱,又作践他!如何怪得!”
“物不平则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物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就会鸣叫。即使物体都会“鸣不平”,那么,当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当然反抗也就理所应当。
显然《红楼梦》的作者是反封建的,其切入点就是通过对男尊女卑的彻底否定,并以此彰显对整个封建等级制度的否定。这就是作者为什么总是贬低男性地位,同时又把女性地位无限提高的原因,这也算是“矫枉过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