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解读——走进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伴随着军改的拉开,第二炮兵终于取得了正式的军种地位,成为和陆海空三军并列的第四大军种。这一举动对外表明——中国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决不放弃尖端型自卫武器的发展。我们有能力以自己的力量来捍卫国家的安全。而这一力量就是早已抬高到战略地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不管是信息化战争当中的常规精确打击,还是核大战条件下的自卫核反击,中国的火箭军总能让觊觎中国领土的那些战争狂人望而却步。
中国的火箭军部队分成院校,科研单位,后勤单位,作战部队的军事机构。其中的主要院校为位于西安东郊的火箭军工程大学。作战部队按级别分为基地——导弹旅——导弹团——导弹连几级单位。当前,中国火箭军的具体人数不详,但是装备的武器在性能上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下面我们进行一一解读。
东风15乙系列地对地战术导弹,射程在600公里左右。该型导弹是1980年代开始研制,199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的一款地对地战术导弹。装备部队以后就参加96年的台海军事演习,震傻了台独势力的嚣张气焰。93阅兵上出现的东风15改进型东风15乙,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可具备末端变轨能力,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增加地形末端匹配制导。导弹的生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在未来,该型导弹依然是中国火箭军进行常规打击的一把利剑。 东风16导弹为我军的新型战术导弹,在93阅兵上第一次公开展示。该型导弹填补了从台湾海峡到第一岛链之间的火力打击空白,该型导弹的射程达到了1000到1500公里,能够对第一岛链上的敌方重要目标形成威慑。
东风11甲导弹是东风15乙导弹的孪生兄弟,两型导弹都在阅兵式当中公开出现过。东风11甲导弹具备末端变轨的能力,射程也从原有的200公里增加到了300公里远。并且增加了地形末端匹配制导能力。
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这是我军一种新型的反舰弹道导弹,其在东风21中程导弹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射程可达2000公里,能够对敌方的航空母舰舰队形成有效的战略威慑。该型导弹使用了末端变轨技术,生存性能大为提升。在中继卫星,大型无人侦察机,超地平线雷达等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东风21D导弹将让一切对中国领海有想法的敌人望而却步。让我们为东风21D导弹点赞。
长剑10甲巡航导弹为中国火箭军部队进行中远程精确打击的一把杀手锏武器,大家都不会忘记,在攻打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沙漠风暴当中,美国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担当开路先锋的情景。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巡航导弹了。该型导弹射程2000到2500公里,采用地形匹配制导技术和数字式景象制导技术,精确制导能力大幅度提升。
东风26中程导弹是我军研制的又一款中程导弹,该型导弹的射程达到了4000公里,能够对第二岛链范围内的敌方军事目标形成有力的震慑,该型导弹也具备了东风21D导弹反舰的能力,使得我军又增加了一种不对称作战的杀手锏。
东风31甲洲际导弹,这是我军为提高洲际导弹生存能力而研制的一款洲际弹道导弹。 一般情况下,由发射井发射的洲际导弹生存能力差,而我军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进行自卫防御的核战略,这就对我军的核导弹生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风31甲洲际导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该型导弹射程达到8000公里,采用机动式发射平台,生存能力高。并且有诱饵式弹头,突防能力大大的加强。
在2017年朱日和阅兵式上出现的东风31AG洲际导弹是东风31A洲际导弹的改进型号,使用和东风26一样的无依托发射技术,无论是导弹性能还是生存能力和东风31A相比,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依托全公路和山洞进行作战部署。
东风5乙洲际导弹,这是我军东风5导弹的改进型号。东风5导弹早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已经亮相,93阅兵上出现的东风5乙导弹,体积更小,运输机动性增强,同时也具备了多弹头分导能力,导弹的突防能力增强。改进型东风5乙导弹的射程达到了12000-14000公里。成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战略盾牌。 从1966年到今天,中国的火箭军走过了50多年的光辉岁月。当年,一代科学家们在外国技术进行封锁的情况下,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共和国打造出了自己的核盾牌。50多年过去,中国的导弹部队不仅拥有了多型号的洲际导弹,具备了强大的自卫核反击能力,而且还装备了多种常规战术导弹,巡航导弹。多样化的打击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成为信息化条件下维护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利器。让我们把深深的祝福送给中国火箭军的将士们!在世界上仍然有核老虎威胁的今天,中国需要用自己的核盾牌撑起民族的脊梁!没有这些战略核盾牌,也就没有中国世界大国的影响力。 火箭军将士们,你们辛苦了。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