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后被惯坏了,各个都想当主角,但集体体育项目没协作配合水平怎么上去?

【本文来自《国足没资格评价中国男篮?前男篮国家队后卫王仕鹏言论惹争议》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三大球,从娃娃抓起,从吃苦耐劳开始。

       客观的讲,现在我国足球篮球排球在国际上的排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是退步了,国足虽然打进了世界杯,但是是在决赛圈扩容后进去的,与容志行左树生他们1981年那支国家队有差距,他们是因后面被沙特出卖给新西兰而没有进入决赛。

那时男子篮球排球的排名比足球好不少,在亚洲拿不了冠军也得拿个亚军,篮球在后来还有进步,姚明王治郅等都很了不起,排球的汪嘉伟那时可是世界排坛有名的,后来的张翔周建安也很不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感觉是教育问题,由此而产生的是运动员的吃苦精神问题,是团结协作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的运动员,由于我们经济落后,娃娃出生就没有吃饱穿暖,更不要说营养保证了,所以他们的身体素质普遍比西方人差,与别人碰撞非常吃亏,可是他们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什么,他们都吃过苦,不怕苦,能拼命,1981年容志行34岁了还打主力,张翔说过一句话:哪怕你是世界冠军我也要争取咬你一口,不惧任何对手。

80、90后出生的这些运动员,吃饭穿衣不是问题,营养过剩,缺的就是吃苦精神。80、90后的娃娃,父母怕把他们累坏了、摔坏了,从小不让他们干活,中小学幼儿园没有劳动,上体育课怕受伤,大学运动会参加中长跑比赛的人越来越少,一些稍微有点危险的项目都不敢开展。

所以,有人呼吁培养“男子汉”,这太有必要了。在各项活动中,个个想当主角,都希望别人来配合自己,对于三大球这种集体项目,没有协作配合水平怎么上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