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池人,知道河池市多大吗,为何让市区急救背县一级的锅?

【本文来自《“救护车外包让车祸伤者二次受伤”?广西河池120回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是河池人,我就问你们一个问题:

知道河池市多大吗?

河池市下辖2个市辖区和9个县,而且两个市辖区(金城江区和宜州市)之间距离都有接近70公里,金城江区和宜州市的急救系统都要分开来管理

你想让市区的急救去背县一级的锅?百度地图可不收费,搜一搜费不了您什么事的

县一级医疗机构人手能不弱吗?

——————————————

被风闻小编拎出来D了,看到原评论下面回复我再说两句

首先第一,有人对我这段话的重点没搞懂。我质疑的是为什么巴马县急救的问题,要去找河池市急救的询问情况?广西其他地区的我不知道,河池市的急救体系是县级和市本级之间相互独立的,9县(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大化、环江、罗城)1市(原宜州市,现河池市宜州区)的急救中心和河池市急救中心是分开的。河池市急救中心只管理金城江区(城区)范围内的急救警情,其他各县市急救警情由各县市急救中心独立接警处置。

这里放一张河池市到巴马县的导航地图,给大家看一下到底有多远

500

第二,我也不是给家乡洗,我也没必要洗,“东巴凤大会战”这个词肯定有人听过,巴马县2019年刚刚脱贫,现在深圳市还在对口帮扶,我母亲家祖籍就是巴马的,我还有亲戚在那边,县里的情况我也基本都了解。巴马县人民医院只是一个二级甲等医院,河池市各县医院基本都是二甲技术实力,县一级的急救中心也都是由各县的县医院独立牵头。

这里引述一下巴马县人民医院官网上的介绍:

一、医院概况

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预防、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是全县医疗技术指导中心,产科急救中心;承担全县及周边县部分人民的医疗诊治和各种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工作,同时也是全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的龙头,承担基层卫生人员的临床培训任务。

你们指望一个县级医院在承担全县大量由基层转诊的病人治疗任务的情况下能很好地完成急救任务吗?巴马作为“世界长寿乡”、有着深圳市对口扶贫援助尚且如此,河池市其他八个县什么样你们可想而知了吧。

另外补充一点,巴马县有三家县级医院,分别是巴马县人民医院、县民族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正常配置吧,一家综合医院、一家中医院和一家妇幼保健院。但是诊疗压力和实力呢?

巴马县人民医院的官网是这样写的:

2016年医院年门急诊诊疗超过30.57万人次,工作量同比增加了16.24%,住院病人2.55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出院病人超过2.51万人次,药占比为30.03%。目前医院占地总面积43亩,可用业务用房22000m2,医院编制床位340张,实际开放病床400张。现有职工总数52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85%,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22人,中级职称114人。医生130人,医技48人,护士236人。

基层医疗是老大难问题,基层急救出现问题我觉得最不该的就是一通乱㨃(dui3的正字),更不是把问题往民营医疗和所谓的“外包”上引导。河池市民营医疗基本没人看,有大问题不是往市区或者宜州跑(看市一级医院),就是早都去柳州南宁(看省级大医院)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背后的基层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如果基层医疗资源充足,人手不短缺,会出现这类问题吗?如果我们能给基层的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报酬,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服务山区县域的人民医疗事业,会出现这种问题吗?

当然我也不是说“你又不会制冷你评价什么冰箱”,我也觉得这些医护人员他们做的有缺失。但是我希望大家能更多的关注县域医疗和乡村振兴,关注这些事背后的问题。而不是开地图炮

最后,我也希望大家能多来河池走走看看,多关注山区、乡村的发展和振兴。我们国家、我们党的根在基层,这些基层的问题如果上升到一些无谓的高度,那恐怕就是有人在作祟了,正如《三体》里所说的,“邪乎到家必有鬼”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