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五味】台湾如果吃完5万吨凤梨,接下来还得吃什么?

大家好,欢迎收看《历史五味》第25期,我是观察者网的萧武。

 

最近,海关发布公告说,从台湾进口的凤梨中检出了蚧壳虫,所以暂时禁止继续从台湾进口凤梨。一石激起千层浪,台湾目前正在努力“自食其果”,将原本销往大陆的凤梨就地消化。

 

台湾的凤梨,就是我们所说的菠萝,与我们常吃的菠萝略有差别,但不算太大。台湾原本并没有凤梨,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菠萝从大陆南方传入台湾,现在主要是在台南、屏东和高雄等地种植。

 

为什么是在康熙年间呢?原因众所周知,就是在这个时期,清朝消灭郑氏势力,将台湾纳入主权管理范围,台湾与大陆的来往大幅增加,人口和物资交流也更多了,菠萝也从广东一带传入了台湾。

 

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朝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从此台湾进入日据时期。在此期间,日本人发现凤梨口感不错,于是设立罐头厂,台南等地的凤梨种植产业开始发展。抗战结束之后,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大力研究和培育、改良凤梨品种,鼓励农民种植,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产业。

 

两岸达成三通之后,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台湾凤梨也进入大陆市场。按照台湾公开的数据,去年台湾凤梨产量43万吨,外销大约5万吨,其中97%销往大陆。也就是说,大陆是台湾凤梨外销的主要市场。

 

由此可见,台湾凤梨从无到有,从开始小规模种植,到发展成为一个产业,都与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息息相关。

 

就大陆而言,随着历代不但的开疆拓土,大量的外来物种也进入了中国。比如三国时期,曹魏重新恢复了对西域的管理,葡萄就在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内地。棉花也是在元朝时期从中亚一带传入内地,并在各地推广开来,棉布取代麻布成为主要服装材料。玉米和马铃薯传入中国,更是促成了中国人口在明清时期的迅猛增长。

 

500

中国历史的变动,也会带来生物物种的迁徙。

 

比如在历史上,我们经常说,南宋南迁带来了南方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但如果只是单纯从生产力水平来说,南方种植水稻,北方种植小麦,北方种植小麦的技术传到南方,对南方种植水道的技术,能有什么帮助和提高?

 

按照历史地理学家韩茂莉的研究,这种提高主要就是种植方式的变化。南方以前不种小麦,南方人也不吃小麦,但南宋南迁,大量的北方人口进入南方,有吃面食的习惯,所以南方才开始种植小麦,并且将北方的种植技术带过来,让江南地区从以前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变成每年可以种一季水稻,还可以种一季小麦。这就大幅度提高了南方的粮食产量。

 

今天在长三角一带,小笼包是知名的美食,而小笼包的主要食材之一,就是面粉。这就是南宋南迁时,从北方中原地区带过来的饮食习惯。在河南开封,今天还有包子宴,其中就有各种各样的小笼包,也是江南地区的小笼包的远祖。

 

按照有关方面的测算,此次禁运凤梨,可能会让台湾遭受约10亿元的损失。如果只是看数字,这个数额并不算很大,但政治影响却不小。凤梨的主产区所在的台南、高雄和屏东等地,长期以来一直是民进党的票仓。这十亿元如果传导到果农身上,就会涉及不少台南果农家庭的生计。所以,台湾各方面目前正在极力想办法,消化这部分产能。

 

大陆对台湾凤梨禁入的消息公开之后,台湾一位新闻主播在节目中连线大陆网友,这位网友指出,大陆的菠萝年产量约200多万吨,广东徐闻一个县就有70多万吨。所以,对大陆来说,从台湾进口的凤梨,本来就只是九牛一毛,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这位主播感到非常惊讶,很显然他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大陆不但也产菠萝,而且产量这么大。他被震惊了。

 

在历史上,各地向朝廷进贡,也主要是各地的土特产。随着中央王朝实际控制力的不断延伸,一些地方的特产也会传播开来。比如荔枝在岭南地区长期存在,但在唐朝以前几乎没有什么记录,而在唐朝却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因为唐朝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控制,而荔枝也从广西经四川,进入到了关中地区。

 

除此之外,一些周边小国家,在和中原王朝建立宗藩关系之后,也会向朝廷进贡自己的特产,朝廷则给予一定的赏赐。比如在历史上,就可以看到由国家进攻狮子、孔雀、大象等等,这都是当时定都北方的朝廷见不到的动物。

 

一般而言,从中原王朝的角度看,这种朝贡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反正这些东西有也可以,没有也无所谓,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对进贡的小国来说,朝廷的赏赐还是很可观的,回程的时候,他们可以用朝廷上次的财物,采购中原地区的生活物资,带回去出售,从中渔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朝贡贸易。盐、铁、茶、瓷器等,都是朝贡贸易的热门产品。

 

这种朝贡贸易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存在,但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贸易,还是在宋朝以后。宋朝因为始终未能控制河西走廊,缺乏好的产马区,战马数量不足,从而出现了茶马贸易。周边的少数民族把马卖给宋朝,用卖马的钱采购茶叶等产品,运回本地销售,利润也比较高。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地区的“茶马古道”。

 

明朝初期,因为军事实力强大,对北元的蒙古残部坚持进行军事打击。北元灭亡后,蒙古分裂,各部之间互不统属,分别向明朝称臣纳贡,明朝也只接受这种称臣的部落的进贡,而达延汗、俺答汗等等比较强大的势力,不肯称臣,企图与明朝平起平坐,明朝则拒绝他们朝贡,也拒绝开关互市,进行贸易封锁。

 

而那些获得了到北京朝贡资格的部落,在进贡的时候,并不完全是本部落的人,而是会混入大量被禁止到北京朝贡的部落,所以,朝贡的队伍越来越大,甚至出现过三千多人的朝贡队伍,到边境地区要求明朝的地方官员接待。朝廷认为有人浑水摸鱼,拒绝他们入关,于是他们在边境地区大肆劫掠一番,然后扬长而去。

 

这一来,明朝更加认为以前的怀柔政策失败,转而采取强硬政策,干脆封锁边境,不仅禁止所有部落朝贡,而且禁止边境地区的民间贸易。蒙古各部无法进行正常贸易,也转而联合起来,进犯边境。面对这种情况,中前期明朝都会出兵打击,而到中后期,军事实力衰退,无力大举出兵,只好开关互市。

 

到明朝后期,始终把蒙古各部视为最大威胁,坚持封锁和打击,抑强扶弱,所以才会一度扶持女真的情况,就是认为女真当时还比较弱小,可以成为对付蒙古的盟友。但没想到玩脱了,最后蒙古各部没崛起,但女真借势击败蒙古各部,成了明朝最大的对手,最后取代了明朝。

 

总之,历朝历代在边境贸易问题上,都希望掌握主动权,但并不是所有的朝代都能做到,有的朝代能做到,有的朝代就做不到。汉武帝时期为了汗血宝马,不惜劳师远征,大举出兵中亚地区,发动汗血宝马之战,但结果得不偿失。到了晚清,英国要把鸦片输入中国,中国禁烟,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战败后签订城下之盟,也就是《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完全失去了贸易主权。

 

实际上,作为一个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地区,台湾的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20%,比例也不算高。在台湾与大陆的经贸往来中,工业品也是绝对的大头,农产品数额较小。2020年,台湾的外贸顺差大约600多亿美元,大陆就贡献了860多亿美元的顺差,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工业产品。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大陆的贸易贡献,台湾就会出现逆差。

 

既然台湾的农民基数并不大,为什么还是会让台湾如此紧张呢?因为台湾实行所谓的“民主选举制度”,所以即使一些边缘群体,如果比较团结,也会带来强大的政治压力,让主要政党不敢忽视。就像美国的非洲裔人口,只占美国人口数量的15%,但美国两党丝毫也不敢放松。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在提高,已经成了全球瞩目的市场。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农产品,中国市场的巨大体量,都是任何国家无法拒绝的诱惑。所以,中国今天的外贸政策的一些小变化,就会引发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一场大风暴,以后将会成为常态。

 

此前,一些东南亚国家企图通过所谓的国际仲裁,来争夺南海主权,中国就宣布禁止菲律宾香蕉进入中国市场。菲律宾是全球第二大香蕉生产国,中国禁止菲律宾香蕉入境,菲律宾香蕉出口市场大幅萎缩,蕉农利益严重受损。杜特尔特上台后,调整了菲律宾的外交政策,中国才又开放市场。

 

台湾各方面正在极力想办法,消化无法按计划销往大陆的凤梨。但现在正值凤梨采摘季,而以台湾目前的市场体量,即使真的像台湾一些人说的那样,全民吃凤梨,也未必能完全消化这个5万吨凤梨。

 

这只是一个产品,受影响的果农还只是一部分,但还有释迦、莲雾等其它产品,主要市场也在大陆,如果大陆也采取相应的措施,台湾难道也能自己消化吗?即使现在台湾引以为豪的电子芯片,也许用不了几年,大陆也能完全自主生产了,到时候台湾怎么办呢?

 

说到底,大陆之所以开放大陆市场,允许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是为了台湾民众的利益,让台湾老百姓也能享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但一些台湾政客却贪天之功为己有,将这些视为自己的功劳和政绩,以此来在选举时争取选票,上台后又大打政治牌,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拒绝两岸统一,这就完全背离了大陆释放的善意。

 

台湾当局如果真正为台湾人民的利益考虑,为台湾的未来考虑,他们就应该认识到,只有统一,台湾才有出路,才有未来。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人违背这个大趋势,逆潮流而动,都只是螳臂当车,会被历史发展的车轮无情地碾压。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