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独居竟是罪

作者 | 柳飘飘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

果然,悲剧是不会挑时候发生的。

春节刚过,一条社会新闻就盘踞在热搜榜。

“23岁女生在货拉拉车上跳窗身亡。”

500

从被报道的21号,到今天,事件不断发酵。

但得到实锤的信息,还是围绕在那几条:

女孩车某夜晚下班搭乘货拉拉搬家;

司机曾经三次偏航;

在跳车前的第6分钟,车某仍在微信工作群内愉快聊天;

而在她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与跳车前的这6分钟内。

货车行驶平稳,女孩手机未发出任何求救信息。

500

因为得知的确切信息依旧非常有限。

所以飘还是希望,把法律的归还法律,静候调查的结果。

飘今天想聊的,是在拨出真相的萝卜前,已经开始飞溅的那些“泥点”——

热搜评论下那些关于女孩与货拉拉的真实故事。

乱要价、更改路线、态度恶劣。

还有或语言,或肢体的性骚扰。

500

但,奇怪的是,不同以往走在维权前线的“大女主”网络环境。

这一次女孩们陈述的故事结尾,多半都是“不敢投诉/投诉无果,就此作罢。”

而原因,则是简单的一句话:独居,怕报复。

500

怪独居女孩怂吗?

还是怪独居女孩的“弱”,从没得到真正的保护?

500

其实,因平台管理的缺位而导致的搬家乱象,在货拉拉早有发生。

2018年,就曾有货拉拉司机因发信息骚扰女顾客。

被取消订单后,还继续进行电话骚扰。

忍无可忍的女孩,委托男性朋友帮忙解决。

电话里,男性朋友质问货拉拉司机:

“你怎么那么有胆(骚扰女顾客)呢?”

司机大言不惭地说:

“我就是这么有胆。”

“货拉拉司机就是明目张胆这样搞的。”

500

500

而在最近的采访报道中,20岁的女孩刘谨玲,也说出了自己使用货拉拉的经历。

路途中,司机先是有些“毛手毛脚”。

然后开始询问一些极其私人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要搬家?”

“男朋友在这里吗?”

“我迟到了你为什么着急,是急着见男朋友吗?”

500

图源:《人物周刊》

当刘谨玲想确认一下司机手机里的地图软件时,司机将他的手也伸了过来。

触碰了刘谨玲的手。

而当到达目的地后,邻居询问刘谨玲怎么到得这么晚。

刘谨玲坦诚的一句解释:“司机迟到了。”

却招致司机的一番指责,从语气奇怪的埋怨“你怎么能怪我呢?”

到变态的威胁“我现在看到你就想掐死你。”

500

图源:《人物周刊》

新家的第一夜,谨玲并没有睡好。

时时刻刻担心有人来敲门,也因为害怕报复而不敢立即投诉。

500

500

图源:《人物周刊》

其实,即便是没有这一个个故事,危险真的就不显眼吗?

一个行驶在公共领域的封闭环境。

一位缺乏平台监管的陌生司机。

一个付了费,在繁重的家具面前需要帮助,因此被掌握了家庭具体住址的独居女孩。(甚至也包括一些纯女孩合租的情况)

光是猜想,都能发觉这其中的不安全因素。

隐患,从来都存在。

却总是要人命去印证。

更可悲的是,独居女孩的现实困境,还远不止搬家这一项。

先是,入室盗窃。

500

这段视频,看得飘是心惊胆战。

如果不是家里养了狗狗,后面的事情简直不敢想象。

然后,是偷拍。

去年8月底,一条新闻就曾报道。

南京的某小区,一位男子光着上身,站在户外的空调机,不断巴拉窗户。

500

所幸被对面楼的王先生发现,报警捕获了这个试图偷拍的男子。

还该庆幸的是,这位独居女孩很有自我保护意识。

早早地将窗户贴了膜。

让男子偷拍未遂。

但其实。

仅仅是发现有一个试图窥探的模糊脑袋,出现在窗户外面。

就足以让人留下阴影。(前方可能引起不适,害怕慎点)

500

还有,最常见,也是最容易被疏忽的。

来自外卖、快递、跑腿、送货等各种行业里,人员冗杂而带来的暗藏危险。

前段时间,网络上就有一段“上海独居女子给差评遭外卖员上门报复”的短视频。

视频里,门外的外卖员对着门内的女生破口大骂。

并威胁:“三分钟之内不解决我弄死你。”

500

飘不得不夸一句女生在视频里的冷静。

镇定地说着:“你激动什么,我先打电话。”

500

500

虽然很短,但也举着手机,录下了这一段视频。

不过,即便是如此聪慧勇敢的女生。

让外卖员受到了法律惩罚。

但最终,还是因后怕,选择搬离了这个居住地。

500

500

像是遭遇了部分货拉拉司机不断骚扰的独居女孩们。

无论来自外界的伤害,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躲,都是她们最后的选择。

500

或者说,躲,是她们最后的自保手段。

因为早在侵害发生前,独居女性就已发明了一连串的“安全守则”。

先是用各式各样的器具,“封死”了屋内与外界沟通的两大渠道——

门,窗。

韩国电影《门锁》中,独居的女主赵京敏,不定期地,就会更换自家智能锁的密码。

500

500

而现实中,在豆瓣生活组关于独居生活的各种指南里,独居女生们还会购买强力的阻门器和门窗报警器。

防止不轨之人破门而入。

500

还有单面的窗户膜。

希望在保有阳光的基础上,争取一些私人空间内,自由着装的权利。

显然,无数的社会新闻让独居女孩们意识到——

仅仅依靠门窗自带的防范能力,是索求不来安全感的。

硬装的手段后,还有“软装”的掩饰。

掩饰独居的事实,营造男性生存的痕迹。

电影中,赵京敏会在玄关处摆上一双男士的皮鞋。

500

在晾衣架上挂上几件男士的衣物。

500

而现实中,独居的女孩,还会在外卖和快递的信息栏上。

选择“先生”,而非“小姐”的称呼。

或者干脆,就让大堂的信箱桶,楼道的消防栓,当签收人。

500

更为谨慎的,甚至会细致到连盥洗用品,也买一些属于男性的“摆设”。

而这份小心翼翼,会溢出这个独居的小天地。

在电梯间里,有他人,就不敢大方地按下自己的楼层号。

若是独自一人先行入内,便会多按几个按钮。

以防中途有陌生人搭乘,混淆视听。

500

500

危险的气息再往外扩散,来到那些难免996的晚上。

回家的路,没有放松的愉悦,只有处处提防。

任何一个从身后传来的,单一的脚步声。

都可能被独居的女生们疑为尾随的声音。

提供安全感的不只是满格的充电宝,还有防狼喷雾或是自制的辣椒水。

500

你看,在这个个人隐私无从避免被交出,又缺乏来自社会有力保护的时代。

去复刻一个独居女性普通一日的生活轨迹。

才发现,即便侵害没有到来。

独居女生,也难免让渡出自己的时间。

像一个检修人员,日复一日地检查着这些“安保措施”。

甚至,明明对“受害者有罪”与“荡妇羞辱”如此愤懑。

却也不得不上心、屈从于一些腐朽的规训——

夜间少出门,着装少暴露。

500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独居女性的日常》

明明,货拉拉的司机,在3年前就说下了“就爱骚扰女顾客。”

但,货车却没有监控录音设备。

前车一列列翻倒,但真正的“鉴”,却总要靠人命去兑现。

500

500

500

500

500

而相关平台那些雷声大,雨点小的“整顿”。

也往往不是女孩们的保护伞,只是侵害者的遮羞布。

500

独居,其实不是个新鲜话题。

2021年,国内的独居人口预计到达9200万。

而社会学家对这一趋势,也早有察觉。

在稳定增长的人口数字下,真正新鲜的,是对独居二字态度上的转变。

最开始的“独居”二字,是自带凄凉感的。

因为人类,的确是群居生物。

提起独居,就好像是一个“无人与我共黄昏”的凄凉场景。

独居二字的语义,与“空巢”几乎是重叠的。

500

500

是鲍曼口中那句:“个体化是命定之事,而非可以选择之事。”

但如今,把“独居女生”四个字放进搜索引擎。

出来的,大多都是一些有滋有味的生活画面。

烹饪、撸猫、种花草。

并没有太多关于“孤独”的自怨自艾。

500

独居这一生活方式,化被动为主动,不再是无奈至极的“命定之事”。

而成为居住方式下,一个会被真实考虑、甚至优先考虑的选项。

为什么?

日剧《凪的新生活》里,女主角大岛凪曾是一个处处察言观色,时时委曲求全的人。

500

500

可惜,如此小心翼翼地讨好,并没有换来一个“倍受欢迎”的形象。

只是成为了一个失了个体的工具人。

500

500

500

500

备受打击的小凪,辞了职,来到乡下。

开始了一个人,一台电风扇的生活。

500

小凪的目标非常明确:

放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假,成为一个不再处处讨好,察言观色的人。

独居刚开始,看到楼上总是在路边捡别人丢弃之物的老奶奶。

她也担心一时的冲动,是不是会让自己沦落为孤苦伶仃的拾荒老妇人。

但被老奶奶邀请进家门后,她才发现。

老奶奶的屋子,没有她想象的破败不堪,相反,一切不仅井然有序。

还处处散发着生活的气息。

大大的投影仪,随时供老奶奶挑选自己喜爱的电影。

500

还有自制的饼干,以及拾来的物品做成的家庭日用品。

500

小凪终于明白了,孤独与人数,真的毫无关系。

正式开始独居的她,终于可以不再顾及男友的喜恶,顶着天生松软的自然卷生活。

可以在家里种植喜欢的蔬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而不被男友嫌弃“抠门”。

也敢在买菜找错钱时,勇敢地向买家讨回来。

500

一个人的生活,让小凪意识到:做自己,原来是那么爽的事。

500

500

后悔的前男友追到了乡下,用激将的语言,希望她回心转意。

看着在屋内转来转去的前男友,曾经为他做羹汤、烫头发,只求赶紧结婚的小凪。

感觉到自己的领地,被人侵略了。

500

500

500

她告诉前男友,她已经不再依靠那些谨小慎微生活了。

在她自己的天地里,空气,是用来呼吸,而不是观察的。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发现没,“独居”本该可以是一抹浪漫明亮的艳黄,象征着个体精神的觉醒。

我们这些曾因害怕孤单而总是成群结队的“沙丁鱼”们。

终于在茫茫人流中得以发现精彩的自己。

孤独的苦,原来不需要曲意逢迎的假糖,去化解。

一个人的内心,足以容纳一整片又喧嚣,又宁静的瓦尔登湖。

500

500

但,当“独居”撞上“女生”时,艳丽上却蒙了一层恐惧担忧的黑。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需求的理论排列。

这个需求金字塔里,人对安全的需求,放之倒数第二,而人对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位列最上。

500

越来越多的女生自主地选择独居,在金字塔顶端的自我实现上,本该意味着许多。

或许是她们有了像永里大介一样,打造“个人城池”的能力。

也或许是她们有了像小凪一样,脱群逆流的勇气。

又或许,这象征着女孩们,终于战胜了“早点嫁人”的规训,和“需要人陪”的刻板印象。

那几亩几分屋檐下的小世界,本该是许多女孩战胜规训,找回自我的勋章与终点站。

却偏偏。

被金字塔下端,来自“生存”的恐惧,绊住了精神自由的脚。

独居的女孩们,即便早可以徒手换灯泡、拧螺丝、扛水桶。

却仍不得已的,去塑造一个有“男人在”的假象。

方能获得最终的安全感。

500

500

500

500

500

这份无奈的基础,是大多数女生无法改变的,属于“生理性”的“弱势”。

而这份无奈的根源,是无底线利用这份“弱势”的恶意,一直无法在出现苗头的一刻,就引起重视。

谁都不想成为,那个用生命去引起注意的无辜受害者。

于是只得在社会的无视下,将自己从头武装到脚,一点点自保。

但也阻止不了,内心的不安全感肆意滋生。

500

《门锁》影评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货拉拉车上,女孩丧命前,那真空的6分钟,似乎不外乎两种解释。

一是司机做出了切实的伤害;

二是女孩因过度的警惕而被内心恐惧吞噬。

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个锅,都不该仅由个体背负。

那些将女孩们数次呐喊,数次鸣响的警笛。

沦为房间里看不见之大象的庞大恶意。

才是真正的,杀人利器。

本文由公众号「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原创,点击阅读往期精彩

https://mp.weixin.qq.com/s/kU0gw_PRxzVRcHyEWycdAg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