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务应该算作一种生活常识,还是建议大家正规学习一下
【本文来自《保险不会让人少得病,只是用来对冲重疾后经济风险,别指望保险发财》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axiang
我同事前几年就给父母买了保险,每年几千块,前几天不幸他老妈脑梗,估计保险也赔不了多少。
如果你同事都工作了,才给父母买保险的话,那父母作为被投保人,估计起码要45岁以上,50左右最大可能,每年保费才几千块,估计不是重疾险,第一,重疾险50岁以上,很多产品压根就不卖了;第二,保费支出和投保年龄、保额充分相关,一般保额不应低于20万,否则几乎很难涵盖大部分重疾造成的治疗与误工损失,社会主流就是50万,这个保额投保终身的话,则年龄每增长一岁,大概年保费就要增长300到600元,比如一名男子同样是50万保额,三十年投保期,35岁买的话,可能每年支付保费是9000元左右,25岁购买的话可能每年才支付不到5000元。
注意看,35岁壮年男子投保都每年快一万了,您同事父母这岁数每年才几千元?大概率他买的不是重疾险,而是补充医疗险,这种险是报销制的,就是一年下来看病花了多少,减去医保支出,然后余额通过补充医疗险继续补齐,可世面上我印象中承诺6年续保的补充医疗险在2018年以后才出现,现在最长的是京东终身防癌险,您同事父母大概率是一年一续的产品,实际上估计就报一年后会被拒绝续期。
所以如果对保险业务有了解的,一看保额和被投保人情况,就能估计出个大概,而大家平时如果不关注的话,可能连重疾险、补充医疗险、意外险、寿险等几大险种的理赔机制都不了解,这些有的是确诊就给钱,不管实际治疗花了多少,有的则是治疗完毕后计算报销,总之,作为一种生活常识,就像做饭技能一样,入门花不了多少时间,还是建议正规学习一下。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