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运

运气这个东西,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一样。我们经常会扼腕叹息,曾经有那么一个什么,但是没有抓住,追悔莫及。

所以国运是一回事,能不能抓住是另外一回事。

从我们国家建国前后看,我们的抓住的大运都有哪些呢?

第一 美苏争霸的布局阶段

1945年美苏英三个主力国家打败了德国和日本,取得了反法西斯的全面胜利。随着丘吉尔的演讲,铁幕的落下。英美开始筹备如何遏制和打击苏联。这个时间大概就是从46年开始到55年稳定,代表的开始是东西柏林的划分、铁幕演讲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及东欧苏联占领区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独立,一直到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可以说美苏争霸的布局阶段,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就是48-49年,标志就是围绕着柏林的剑拔弩张,大有从冷战过渡到热战的趋势。

正式这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当时的美苏两大集团都陈兵欧洲,彼时有一种看法,大家会认为趁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未抚平,直接开始第三次世界大战。直到1949年8月苏联的原子弹成功。原子弹的恐怖平衡后,美苏双方之间的大战基本没有可能,于是开始布局全球扶植各自的势力进行小规模的热战。

这个时间窗口,我们国家干了些什么呢?

我们组织三大战役,快速的解决了国民党的精锐武装力量。背后是蒋介石处处被美国制肘,言听计从。拿了美国的军援,签了苏联的不平等条约;

毛泽东同志组织政治协商会议,团结全国所有政治力量,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即便是斯大林明确要求不支持打过长江,哪怕是英国的军舰横亘长江阻挡去路;

党的领导层在国民党大势已去的时间节点,坚定的押宝苏联。毛主席以一封“别了司徒雷登”为代表的雄文,换取了苏联的全力支持。

为什么说,这些机会都准确的把握住了呢?如果时间拖过了1950年,甚至拖过了49年的8月,如果美国发现苏联也拥有了原子弹,美国的军事优势瞬间丧失。美国大概率会提前介入到中国内战,因为一个庞大的亲苏中国,对于美国的远东利益乃至亚洲利益都是重大的损失。

而这个机会抓住了我们国家又获得了什么?

通过参加朝鲜战争,我们坐实了一边站的国家策略,全面倒向苏联阵营。只有这样,才能有真心实意的苏联工业支持。中国在49年的时候还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国,但是59年短短十年就基本建设完成了重工业的基础,开始转向为工业国。这其中有自己的努力,但是更离不开苏联援助的156个重型工业项目,自此我国才开启了工业化的道路。

假设没有一边站,没有朝鲜战争的表态支持,苏联有什么理由会不计成本的经济援助中国?苏联为什么会这样做,正是他们认定中国是亚洲对抗美国的前锋,所以要加快中国的工业化来增加苏联阵营的实力。

第二  布局第三世界

60年代随着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崛起。在赫鲁晓夫和毛泽东谈判破裂后,因为要坚持中国的主权完整,苏联不再认同中国作为阵营中的一员。此时的美国也同样视中国为敌人。内忧外患的60年代是中国最危险时间。环伺周边,均是敌人。国家安全陷入到最大的不确定中。

而世界也并非太平,美苏争霸进入到双强阶段,你来我往,各不相让,势均力敌。

这个时间,我们做了什么?抓住什么机会?

出兵印度,利用古巴导弹危机世界的聚焦和美苏无暇分身,快速的解决了我们周边国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和最大威胁的国家。通过一场战争换得了30年的西南边疆的安宁。

援助越南,抵制住法国和美国在中南半岛的势力扩充。同时也极大地消耗掉美国的实力。一场越战让美国实力大损。这才能换回来70年代美国劣势下对中国示好。

全力援助亚非拉兄弟,通过第三世界概念的提出,团结了非美苏两大集团外的其他的新独立的弱小国家。中国在世界上扮演第三世界的领袖地位。从而成为美苏两大集团外的第三股势力。世界开始进入三国杀的博弈中。

三国杀中的老三是最游刃有余的。加入任何一方都可以打破平衡。

第三 加入美国阵营

79年的正式改革开放和美国的全球劣势地位,这个最大的机会结合在一起。我们抓住了时机,通过对越战争和与苏联的东北对峙。成功的以中国这样的曾经的苏联盟国半个身子加入到美国的阵营。

因为加入这个阵营,中国才有机会获得了全球的资本的支持。中国经济在停滞的重工业之外,开始快速的发展轻工业。而轻工业不单单是衣食住行,家用电器,最重要的是大量的化肥厂轻工业的建设。有了化肥,才有现代农业,才真正使得中国的第一产业得到了解放和丰产,释放了劳动力,进而爆发出人口红利的巨大优势,如果没有这一系列的操作,即便是改革开放,我们没有人口的红利,低廉的劳动力也很难嵌套到世界的工业体系中去。

所以说80年代是中国的黄金十年,中国得到了生产力的极大释放,最大红利就是释放出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之后我们才有可能用人口红利去消化掉世界的生产需求。

第四 90年代的南巡讲话

作为70年代都会有一个深刻的记忆,我的回忆中90年代初中阶段,忧国忧民,因为当时的国营单位的满目疮痍,毫无生机,让我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深深的焦虑感。为国家的出路而担忧。正是那个年代,通过解放思想,领导人的南巡讲话。进一步国家释放了人口红利,调整了不良的国有资产。

而世界好巧不巧的在90年代爆发了海湾战争,拖着美国进入到中东的复杂局面,伊拉克、伊朗直到99年的双子塔恐怖袭击。美国一直围绕着中东做各类文章,无暇东方;

苏联灭亡进入俄罗斯时代,整个国家都转入了内部的调整和整顿之中。整个90年代,世界几乎都忽视了中国的存在,欢庆这冷战的胜利,饕餮着苏联的肥硕遗产。

而中国这个时候韬光养晦,埋头发展,才可以抓住机会,更大的开放国门,坐实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也正因为有了面向全球的生产,在一代人的人口红利下,我们国家从无到有掌握了大多数工业产品的完整供应链体系。从而打造成目前中国的独一无二的全产业工业链。

这个重要的十年才奠定了中国能开放国门的基础。否则20世纪加入WTO,开放国门,恐怕我们的民族工业不是成长而是被摧毁。我们国家完美的在开放国门之前,消化掉了国营冗余的企业和工人,建设出来一整套的民间工业资本力量。轻装上阵,才能与国际巨头进行拼杀博弈。

时间如梭,进入21世纪,再之后的事情,大概今天的年轻朋友都设身处地的经历过了。当美国打算围剿中国时,陷入了反恐战争;当奥巴马集中力量打算遏制中国时,出现了普京强人和乌克兰危机;中国似乎真的开始了国运的宏图大展。

总结过去,回看历史,其实更准确地描述,应该是:中国有国运,那么也要有一个前提,是否能抓住国运的每个节点,快速的应对,才能抓住机会,才能创造机会,才能把机会变成真正的国家发展。

这也许才是我们国运的真正历史。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