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部分地区的拜祖先与拜年同时进行,但又意义不同

最近两年山东一些地区的叩拜礼在网络引起热议,这种仪式感极强的传统礼仪风俗,通过网络的传播展现,让更多人见识到了齐鲁大地的礼仪之邦的风采。有很多人觉得这种传统的带有礼仪性质的风俗习惯是区域文化内涵的一种表现,也有一些人认为这是封建文化糟糠应该摈弃。由此甚至引发地域攻击。而作为一名山东人我认为在舆论没有进一步发酵以前有必要对此做出一些说明和介绍,我认为介绍过年期间山东叩拜礼的风俗习惯,首先要从介绍山东一些地区的一种纪念仪式活动说起。了解了这项纪念活动仪式,你或许就会了解山东叩拜礼的传统,这种纪念活动的名字叫做“请家堂”。

一、何为请家堂

请家堂

请家堂是山东一些地区古老的风俗传统文化和纪念活动,是指在除夕这一天,把过世的祖先和亲人的亡灵请回家中过年,以表达对亲人的孝道与思念,也是在世后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祖先请回家中了,后人当然要磕头叩拜。

“家堂”是什么意思?

第一种看法:堂,即高堂。堂者,本指内堂,引申为令堂,成为母亲的代名词,但又有高堂的意思,是父母的指代词。

如陈子昂《宿空舲峡青树村浦》中“委别高堂爱”、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送张秀才从军》“抱剑辞高堂”,可见至少唐朝已经将高堂等同于父母。“家堂”意思自然为家中高堂,所以家堂就是家中父母。

第二种看法:家堂为供奉祖先的屋子,即祠堂。社科院考古所的傅国宪研究员的《安阳鲍家堂仰韶文化遗址》一文是介绍鲍家祠堂。同样还有赵成新描写的古宅,其宅子名为“荫家堂”。在这里可见“家堂”皆指祠堂,从而引申为祖先的含义。

第三中看法:“家堂”专指山东特有的祭祀祖先用的年画,又称“家影”、“祖影”,因此“家堂”亦被引申为祖先。500根据鲁中南的请家堂习俗,家堂一词可以明确,其词义被扩大成祖先们的代名词。而请家堂自然就有了请祖先回家的意思。回家干什么呢?过节!过什么节呢?按鲁中南地区来看,其请家堂风俗一般在春节前后(除夕和初一)进行,所以可以确定,请家堂就是春节的祭祖活动。

二、什么人能被请、什么人有资格请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国家尚且如此,家族就更加重视祭祀。既然是家堂,那就不是任何人都能来,在中国,家族中的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有严格区划,且不可乱了伦理纲常,所以请家堂有严格的“请”的范围。

能请的家堂都有谁呢?以“请客”的东家本人为核心,向上推五服(四代),五服以内的祖先皆是被“请”的对象。如果家族单传(上面的祖先太少)也可再往上类推,推至十服(九代)、七服(六代),将祖先名讳按顺序写于红纸(一般是红纸,也有别的色)之上,其顺序为从右向左,长幼有别。

什么人才有资格请家堂呢?一般来说,已婚男子、超过结婚年龄的男子都有资格,但父母健在的情况下不能“请”,如果父亲去世可以请。倘若家族人丁兴旺、兄弟众多,一般会在长兄家中请家堂。500(供撰写家族祖先名讳的家堂卷轴)

三、除夕请家堂过程

春节期间的请家堂活动往往非常隆重,其过程极具传统和仪式性。不同地点请家堂过程不同,一般都包括迎、守、拜、送四个阶段。一般请家堂会在除夕下午进行。

请家堂之前要进行室内装饰,至除夕晚饭之前(正式请家堂之前)装饰必须完成。家堂轴子是必需品,所谓家堂轴子即是族谱,有的是表达家族和谐平顺的年画,样式如古装剧中风雅人家正堂正对门的墙壁上的挂画。

家堂轴子一般都是以表现家族人丁兴旺、家族成员平安健康、家族事业顺顺利利、给祖先歌功颂德为内容。因为涉及过年,所以家堂轴子又被赋予了传统的新年年画的特征,运用类似于年画绘画法表现人物,以红绿等艳丽喜庆的色彩表现为主。挂画要挂与中堂八仙桌之上,太师椅要放端正,这些都是为祖先而准备。500500500(请家堂,迎接祖先回家过年)

在正式请家堂之前,除了要装饰,还要准备香案、用红纸折成的写有要请祖先名讳的牌位,(如果当年有本家去世的亲人,为表达对刚去世亲人的尊重则会全部换成紫色的纸)三副香炉并香、三只火烛、五包火纸(火纸要叠成元宝状)、酒水一盅、下酒菜四盘六碗,一只鸡、一对花馍和若干馒头;又要准备爆竹、火纸等。这种祭祀活动最开始不允许女性和幼童参加,现在已经有所改变。准备好前菜就开始请家堂。500500500(祖先已经请回家)

仪式一般在下午傍晚之前开始,请家堂开始时,女性在家摆放祭品,男子则拿着装有用于迎接祖先祭品一个大托盘去祖坟或村头(一般是通向祖坟的村口的大路上)进行仪式。通常是年纪大的长辈作为主持人,带领自家的男性大大小小的族人,浩浩荡荡的去迎接祖先,到达地点后仪式开始进行,放好香案,摆放好祭品,排好牌位,牌位要面向村外,族中有一人焚香代表路灯,然后由主持人点燃6对元宝(用纸钱叠的),并将酒洒向点燃的元宝,与此同时,主持人口中念叨着“请祖先回家过年”之类的话语。然后主持人率领族人于香案前向村外方向叩头跪拜,跪拜完起身,主持人命人点燃爆竹,以表示对祖先的欢迎。然后两人抬着香案在前,众人按辈分年龄大小排队返家。在返家途中,众人必须向前看不能回头,从而体现对祖先的敬畏。回家途中如果需要拐弯主持人还要口中念叨提醒“祖先拐弯了,别走错了路”,如果途中要过桥,还要在桥头点燃一对元宝,向桥神上交,感谢他让祖先过桥。进家院门前要在院门左右各点燃两对元宝上交门神,主持人口中还要念叨祈求门神放祖先进家过年,“门神官让祖先进家吧!过年了,让小辈的后人尽显孝道”,然后进院门往正房走,祖先进了家后,要在门口外放一根棍子,成为拦门棍,防止邪魅的东西跟着混入家中。500(拦门棍)

进入家中之后,将牌位按顺序摆放于八仙桌上,香炉,蜡烛,香烟要摆放好,贡品包括鸡鱼肉,各种菜碟,还要摆放好筷子,酒盅酒杯,茶壶茶杯,然后焚香焚纸,而此时太师椅就不能坐人了,因为那是祖先的座。继而本家之人进行叩拜祖先,此为“拜家堂”。拜过之后,便是一大家族的人其乐融融一起吃团圆饭的场景。酒茶及时更换,香火及时续延。

团圆饭之后,家族中的人(一般为成年男子)会进行“串香”,就是去也请了家堂的其他人家中上一柱香,大家有来有往,从而使得请家堂的香火不断,增进家族感情。因为请家堂是在下午进行,团圆饭是晚饭,所以“串香”这一活动,实际会在夜间进行。

而串香完后就要守家堂,俗称熬五更,即陪伴祖先过年,不至让祖先觉得孤单,受了冷落。通常都是家族中人通宵打牌打麻将,娱乐消遣,看电视,玩游戏,就是不睡觉。现在都没有以前人那么实在了,熬不住就睡觉了,因为明天还有议程。500500 (守家堂,熬五更)四、初一当天的拜祖先和拜年

初一当天仍旧是“请家堂”的延续,通常是男的一队,女的一队,去大家族内的各家拜年和拜各家族内的祖先,因为都是未出五服的族人,祖先与祖先之间都是兄弟亲人,所以完全拜的着。这时候的拜就包括了磕头,体现了对祖先和长辈们的敬畏。这时候的拜就与抖音微博上的画面有关了,通常长辈或兄长带领去家族各家串门拜年,注意!这时进门首先要跪拜的是供奉与高堂之上的祖先,通常是磕4个头,有的磕3个,这时的叩首是要作揖的。叩拜玩祖先,如果这家 族人中有在世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则要单独给老人行叩拜礼,一个老人要叩一个,而这个礼是不作揖的。注意!而这一个单独叩拜老人的礼,才能算是拜年。而前面的叩拜4个的礼是拜祖先的,因为祖先在家。以前还要进屋坐坐,喝壶茶,聊聊天,后来人一多,进不去屋了,所以就省略了,看上去就成了只是磕头这种仪式了。

还有,能受的起叩拜的一定是年纪大辈分高的,年纪轻轻就要受人叩拜我们这里是没有的。而至于网络上拿一个盆放在前面用头砸盆的这种山东是没有的,山东的叩拜礼是很恭敬的。

所以说拜年和拜祖先是有区别的,只是同时进行。

拜祖先是首要的,磕四个头,首先完成的。

拜年是串串门,聊聊天,喝喝茶,嗑嗑瓜子,遇见上了年纪大老人要单独行一个叩拜礼,如果这家没有请家堂,没有上年纪的老人,那也就不要叩拜了,只是串串门聊聊天而已。有祖先在的话当然要叩拜了。500500(天不亮就要去拜年)

至初一下午,一般是吃完午饭。开始送家堂,这是仪式的结束也是仪式的最后。除了各自送各自家的“家堂”外,也会有不同家族、多个家族一起送家堂的情况。各家留下看家的人,其他家族成员会举家出动,带着香、爆竹、牌位、贡品在村头进行送别仪式。这样整个请家堂仪式才宣告结束。

余下的时间就开始去左邻右舍,不同族不同姓的朋友同学家串门拜年,而这些人是不用叩拜的。500500500500 (送家堂,送祖先) 请家堂不是封建迷信而又很大的现实意义。除夕请家堂、家族聚餐之后,长辈会对晚辈进行教育(炉边谈话),介绍家族历史,包括家族历史上的名人、家族传统、家族历史上的辉煌,还包括现实生活中有外人在场的酒桌上应如何陪客、接客、与人相处的礼仪,等等。

在当前这个功利化的社会,血缘亲情渐行渐远,但请家堂是一个大家族共同的活动,通过请家堂无疑有联络各家感情、增进家族意识、团结家人的作用。而请家堂这一套仪式本身就是文化的表现,有很高的文化学术价值。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山东的拜年期间有叩拜礼,但叩拜礼并不是拜年。拜祖先和拜年他们同时进行,但又意义不同。还有,不管去世的人还是在世的人,叩拜的只是祖先亲人老人!

(部分内容引用自网络)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