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古人的牛年表情包后,我爸都忍不住和我斗图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沉睡在通讯录中的各大亲友群觉醒之时。
无论是在“老同学校友群”、还是“相亲相爱一家人”里——
在持续几个月高延迟回合制聊天后,斗图总是打破这份冷清最合适不过的集体活动。
有人直到这时才发现,原来爸妈也是用90后表情包的潮人。
有人甚至因为大意,反而在斗图之战中被爸妈反将一军——
“以前我以为最多30个来回,我就打败我爸。结果当他发来一整年份的土味表情包后,除了一句‘爸爸,我错了’,我居然找不到另一张风格相同的表情包回复他。”
为了能打破这种“跨服斗图作战”的尴尬局面,许多年轻人不惜亲自下水,成为表情包的主角。
简单的抠图+模版,再叛逆的酷girl酷boy,都抵挡不住中老年表情包里的土味加成——
“不知道爸妈看完后会这么想,反正拍完这组表情包,我感觉自己一夜老了十岁。”
但其实,解决以上所有的春节斗图BUG其实非常简单。
无需亲自下海,无需担忧尴尬。
史上最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男女老少通吃的牛年表情包,其实老祖宗们在几百甚至几千年前就为我们准备好了!
什么,有人说不信?
漆面木偶牛头已经听到了你的质疑——
现在你信了吧?再不信的话——
1.最顶的牛年表情包,
其实千百年前就诞生了
所谓潮流是一场轮回,而关于牛年表情包的潮流,或许从几千年前就开始埋下了种子。
十二生肖中,每个属相都有对应的个性,比如鼠代表智慧、虎代表勇猛。
而牛,则一直代表着勤奋朴素。
然而你千万别以为,所有青史留名的牛都是正经牛。
古今中外的老艺术家们,玩起牛来,比你压箱底的表情包都风骚。
其中最不正经的牛,一定来自朗索瓦·德·特洛伊在1716年所画的《掠夺欧罗巴》,讲的是宙斯变身大白牛,勾搭腓尼基公主欧罗巴的风流故事。
结果被我那喜欢美术的大表弟,玩了一个谐音梗——吸吸欧气。
而咱们东方艺术,比风骚也绝对不会表示谦让。
南宋维山墓生肖壁画里的牛君,就有一股朴素中透露掩饰不住的“皮”:
看到这只牛的第一秒,我就笑场了。心想是谁家匠人的巨作壁画如此随性传神?
结果一查,我才发现这头浪荡老牛的背景,居然十分不简单:
2006年,在一次田野调查中,湖南岳麓书院的胡彬彬教授意外发现了一座神秘古墓。
表面上,这只是一座深山里十分凄惨的一处贵族墓:规模普通,但内里早已被盗墓贼洗劫一空,就连墓志铭都被人拆去烧成石灰修水库了。
但实际上,这座古墓内部却有极其华丽的壁画,教授柳肃曾这么惊叹过:
“对比知名的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维山古墓上的壁画虽然不如其历史价值,但就艺术价值来说却毫不逊色,甚至更传神灵动。”
南宋维山古墓二生肖壁画
简单来说,上面这位貌不惊人的老牛,艺术价值上其实是一处皇室级文物。
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我迅速找来东晋瓯窑青瓷点彩牛形灯,对牛哥表示尊重:
诸多皇室文物级的抽象表情包,引起了我对牛年文物表情包的极大兴趣。
想到我爹也是一名文字工作者,我决定借这个机会和他玩一个游戏:
“给文物中的牛写上文案,看看咱妈用谁的去拜年。”
一听说能成为咱家门面,我爸立刻就也来感觉了,搬出了一头眼里有光的小牛——
本来我感到一阵心酸,正想嘘寒问暖承认不孝,结果我爸来了句:“你看像不像你?”
面对这个灵魂拷问,我也来感觉了。
但其实,这只小牛本尊是个正经牛,既没有“被诱惑”,也不“凶狠”。
它出自魏晋时期的壁画《播种图》,画的是一对普通农民夫妇,哼着小曲,赶着牛,撒下种子的劳作场景。
而后面的小牛则负责一边溜达,一边替主人犁地:
主人的表情十分放飞自我,完全不做表情管理。而小牛的神情也是温顺中带着俏皮,好似做好了偷袭准备——没想到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当代审美的命门。
正当我得意之时,我爸玩出了直击我社畜内心的绝活。
他的灵感来自唐代宰相韩滉为了鼓励农耕所做的《五牛图》,本意是表达朴素的重农思想,歌颂任劳任怨的耕牛们。
这是韩滉的传世孤本之作,也是目前所见最早作于麻纸上的绘画珍品
一千多年后,我爸竟然从中也Get到了我们这帮打工牛的心声:
同样戳中我内心的,还有我爸做的另一张“打工牛”表情包——
说起来,在中国古代,牛的地位是六畜之首,虽比不上印度神牛在人心中的神话地位,但还是十分有排面。
在机械尚未发明时,牛才是老百姓唯一能指望的“耕田机”,是先进的生产力代表。
壁画里大部分的耕牛都面露笑容,可见在当时,牛都不需要996:
出自清朝《广阳杂记》中的春牛耕春
不患寡而患不均,面对这人不如牛的现实,我已经接近崩溃了。
随后我发现明代的牧童骑牛形铜熏炉,记录下了牧童骑着水牛,悠然吹着短笛的风骚瞬间。
这让如今彻底远离田园生活,只能骑共享单车的我羡煞不已,然后暗搓搓地试图扳回一城:
正当我以为翻盘有望时,我爸请出了清代的骑牛老君像,对我发射了一记“别人家孩子”的年终奖炫耀暴击——啥也不说了,我死心了。
清代骑牛老君像
在诸多文物中,唯一获得我和我爸默契两票的“最可爱”选手,是来自景德镇中国陶瓷馆馆藏的一只黑釉卧牛。
我爸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立刻写下评语:
仔细定睛一看,这牛表面虽然憨厚,但眼珠确实十分灵动。
尤其是头部微微仰侧的样子,彷佛作品还未点睛之前,工匠便已经在心里定位了点睛之笔。
被牛憨厚感动的我,不禁也感染了这种洪荒之力:
最终,我和我爸由于最喜欢作品的和谐一致,友好平局结束了这场竞赛。
毕竟文物里的牛牛们实在是太可爱了,这谁顶得住啊?
清代骑牛老君像
2.成为牛人的终极攻略
无论如何,充满风波的鼠年马上结束,我们即将迎来崭新的牛年。
斗图只是形式,除了成为斗图牛人,其实我们都更想成为亲友眼中的牛人——
没有人不想得到同事们“牛B”的称赞;没有人不想在买了股票基金后赶上牛市。
而在此之前,你不妨先努力,做一个最懂牛的人。
牛文化博大精深,你也能猜到这条道路充满艰辛,但眼下我们却可以找到一条捷径——
即便蹲在家中,你滑滑手机就能参与腾讯博物官、中国文物报联合发起的“百牛拜年活动”。
打开博物官小程序,你可以先来“测测牛年你有多牛”,知牛知彼,牛年牛运不成问题——
测完牛气后,你还可以获取抽奖机会,抽取各博物馆定制红包封面和牛文物专题壁纸。
班长就抽取到了南京博物院的红包封面,这新年给亲友发红包,发的不仅是友谊,还有历史文化底蕴,倍有面子!
测试里也埋藏着诸多或可爱或调皮的牛们,它们也都大有来头,是穿梭了千百年时光,走到你面前的上古神牛。
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红包封面,是来自唐代的兽首玛瑙杯,堪称中国的顶级国宝。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
它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
又如上海博物馆红包封面,是商代的凤纹牺觥。牛在商周时期是最隆重的祭祀牺牲。牛首、牛背作盖,牛背上立有一虎为盖钮。牛的颈部作短流口,腹部浑圆,腹下部有四个小乳突,尾部垂有尖短尾,四个壮实的蹄足后部有突起并列的小趾。
这些生动的细节反映了古代工匠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艺术表现力。
再比如“立于天地间,凝聚丝路魂”的唐三彩立牛。
在西域,丝绸不仅意味着美丽、高贵,更意味着贸易跨越国界的繁荣与兴盛。
因此,丝绸之路不但是一条商路,更是一条连接中国与全世界的戈壁通道。
但无论是亚洲还是欧洲,各国人民或许各有容貌不同,但一致的是,在每个国家里牛都有独特“美好”的寓意。
参与测试、抽红包封面的同时,班长顺道开了下脑洞,随手解锁更多了牛年表情包,让斗图来得比斗牛更猛烈!
民国·“霍津”款素胎卧水牛
西周·青玉牛首形佩
而“百牛拜年活动”中的“牛转乾坤线上生肖展”,堪称一次让你成为真正牛人的文化盛宴。
牛年春节期间的“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是中国文物报社联合44家文博机构推出的。
展览甄选数百件牛主题文物,在全国50多个城市博物馆和公共文化空间推出。
为了让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吸牛”,腾讯博物官将线下数百件牛文物搬上云端展厅——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进入“牛转乾坤线上生肖展”,轻松浏览穿越千年、来自全国各地的牛文物,成为2021年最懂牛的牛人:
在诸多参展文物中,我认为其中最“呆萌”的,当属下面这只乾隆款錾胎珐琅牺尊——
与之画风相近的,是故宫博物院藏的牛首形杆饰——
乍一看,他似乎表情憨厚,有些傻乎乎。
但其实,这座杆饰的原型是华夏先民们驯化的野牛。
在线上博物馆中,每个与牛相关的文物,都让我大开眼界。
不仅是中国文物,就连行走在棕榈树下的“外国牛”,也能在线上牛展中见到身影。
而现代民俗艺术作品,也会时不时地按摩你的疲惫心灵。
比如下面这个醴陵窑童子牧牛瓷水池笔插,牛儿乖乖趴在小童旁的样子尤其惹人怜爱。
把它摆在书桌上,打工人疲惫了一年的身心也会得到治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