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手榴弹投掷距离102米,被誉为人肉迫击炮,实战中有用么?
作者| 科罗廖夫
来源| 科罗廖夫的军事客厅
手榴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用手投掷的弹药,现代手榴弹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手榴弹的投掷也是我军的一项重要训练科目,长期以来得到军队上下的高度重视。《解放军报》曾经报道过,北部战区某炮兵团的教员宋福旦,手榴弹训练投掷科目打破并保持军区记录,他被记二等功一次。他的手榴弹最远投掷记录是102米。
根据军报的新闻介绍,宋福旦于1986年12月出生,在2011年被评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宋福旦最擅长的训练科目是投掷手榴弹,新兵结业考核时就投出了62.5米的好成绩,先后29次夺得各级该项比武的冠军,打破并保持了军区、军、师、团、营、连6级的记录。
从军报新闻里的描述,宋福旦的投弹动作是舒展身躯,右脚蹬地,扭动腰部,侧身引弹,投掷出手。这是立姿投掷木柄手榴弹的全军记录。依靠人力能投掷出这个距离,是十分了不起的,因此他又被战友们称为:”人肉迫击炮!”
不过,有网友认为这个投掷成绩主要是用来进行训练比赛的,实战意义不大。理由是手榴弹引信延迟时间只有3.5秒,手榴弹投掷出手的初速大约是15米/秒。在投掷实弹的时候,手榴弹飞行到50米的适合就能在半空中爆炸了。所以,要取得102米的好成绩,必须使用不爆炸的教练弹才行,所以这个投掷记录只能在竞赛中实现,没有实战意义。
根据我军的新训练大纲要求,士兵进行手榴弹立姿投掷,分为投远和投准两项科目。投远的标准是及格30米、良好35米和优秀40米,能投出50米的战士就可以授予投弹能手的称号。在一些抗日神剧里,经常看到八路军士兵把手榴弹扔出上百米远,这太假了,其实一般士兵能投到30米就符合要求。目前,手榴弹投准的训练更有意义,在靶场设置一个内环直径3米,外环直径6米的投弹区。战士距离30米投出投3枚手榴弹,全部命中或者2枚命中内环的为优秀,全都没命中环形靶就是不及格。
也有网友认为,手榴弹投的更远,是有很大作战意义的,因为可以让手榴弹空炸,取得更多的杀伤效果。
确实,空炸是一种很理想的杀伤方式。手榴弹投出后,通常是落地以后爆炸,其破片和轰爆波有一半被打入泥土中,毫无杀伤作用,另一边呈漏斗状向四周放射,对敌人造成伤害。如敌人发现手榴弹投掷过来,立即卧倒或躲藏,身体姿态越贴近地面越安全,导致手榴弹杀伤力下降。如果手榴弹在空中爆炸,就能够增大两倍以上的杀伤半径。
不过,想要扔手榴弹取得空炸效果,难度是非常大的,现代手榴弹的安全距离一般为15米,地面密集杀伤半径在5米左右。空炸的杀伤半径要更大一些,大约15米左右。不过,手榴弹空炸很难掌握,如果扔得过高或过低,过远或过近,都会严重影响杀伤效果。要想取得空炸的效果,需要将手榴弹准确地扔到敌人脑袋上方10~15米高度,并且手榴弹的延迟引信要在这时恰巧爆炸,这对于士兵的要求太高了,非人力所能为。
在近距离作战时,有经验的老兵会采取一些土办法,缩短手榴弹落地后的延迟爆炸时间,让敌人没有时间卧倒隐蔽。甚至让手榴弹形成空爆,来增加杀伤力。战士们将手榴弹拔保险销后,并不立即投出,而是先将保险握片释放掉,再默数1~2秒后投出去。这样可以防止敌人拾起来反投回去,偶尔还能造成空炸效果。但前提是士兵扔手榴弹的手艺要相当好,心理素质必须非常过硬,不然很容易造成自伤。
所以,我军现在进行手榴弹训练,更多的贴近实战,要求战士投的准。根据军报的报道,某集团军某旅组织一场充满实战气息的手榴弹使用课目演示,这次演示设置了碉堡、坑道等工事,全部都使用手榴弹实弹。示范班副班长庄旺是投弹尖子,平时手榴弹训练,随便一甩手就是60米开外。可这次不同。
在课目演示中,他需要在距离5米,而且有敌情的情况下,将手榴弹扔进长宽仅有20厘米的“敌”碉堡射孔。而且按照实战要求,手榴弹应该在拉出引信后停顿1~2秒再出手,以防止敌人回掷手榴弹。这个科目对于战士来说就十分高难了,而是比较危险的训练科目。
手榴弹是步兵训练最危险的弹药,直到现在也是。每年各级部队组织手榴弹训练考核时候,部队长全都提心吊胆。因为部队里最令基层主管恐惧的训练科目,并不是枪械实弹射击,也不是长途拉练或实弹演习,而是手榴弹的实弹投掷,尤其是新兵训练的手榴弹实弹投掷科目。
曾经有这样的玩笑,新兵手榴弹实弹训练结束以后,新兵们与教官都会抱头痛哭,新兵:“感谢班长的救命之恩!”,教官:“感谢兄弟们的不杀之恩!”。投掷一枚手榴弹,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