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丁真-理塘
2020年11月11日,一个不到10s的视频在抖音火了。11月12日至11月13日,“藏族的康巴汉子有多帅”登上微博热搜,网络热度形成,接下来,这个少年的去向问题也成为关注热点,丁真成为小网红。11月18日,丁真签约所谓国企也就是一个微型博物馆的消息传出,其所在公司在微博注册“理塘丁真”账号,11月19日该账号发布第一条微博。其时,丁真被国企收纳,网上皆为一片欣慰之声。
11月11日至11月25日《丁真的世界》发布,此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人们主要关注的是丁真带来新鲜感的外貌以及他成为网红后的去向和发展,虽关注的是丁真本身,但为正常事态流转,网络声音也以赞扬和关切为主。
11月25日,《丁真的世界》发布,这也是丁真作为理塘旅游形象大使宣传理塘的开始。这部本来已经拍摄得差不多的旅游宣传片,适时地将丁真加入,在热度带动下获得了成功,人们的目光也通过丁真旅游形象大使的身份,向丁真背后的理塘转移。
接下来,在认识理塘,并由此认识高原扶贫工作的进展与不易后,丁真为家乡代言的意义获得了广泛的支持。而2020年的旅游寒冬,在网络上也被这股新鲜的热度加热,一时间各地“抢人”抢得不亦乐乎,网友们也看得兴高采烈,祖国各地大好风光争相展现,积极乐观和民族融合的氛围也相当和谐。此为第二阶段,时间从11月25日至29日。这一阶段涉及丁真的大小热搜共40条,其中29条是各地方旅游和“抢人”相关,1条和民族团结相关,这些都在将关注点从丁真个人转移到丁真背后的美和意义;其余为小马珍珠、捐书、同款和商标相关,加上直接个人的一条“丁真”,丁真个人相关为10条,皆非官媒主持。也就是热搜中关注点在地方旅游与政治的和关注点在丁真个人的比例为3:1。
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舆论皆为正向。本来也不过是扶贫摘帽没多久的高原落后小城借一个网红少年引流,争取一些关注,借此推广地方旅游,希望带动一下经济,各级见此扶一把,各地跟着热闹一下,这事就告一段落了。
但是11月29日之后,舆论突然开始转向,同时五花八门的丁真个人相关密集地登上热门,围猎丁真开始。
第三阶段,从11月30日至12月23日,丁真相关热搜43条,其中官媒为主持人的7条,加上四川媒体的一条游理塘相关直播的热搜,只有这八条与地方推广或政治相关,关注点在地方旅游与政治的和关注点在丁真个人的比例反变为1:4.3,这样的比例成功将人们的关注点从丁真的背后扯到了丁真个人身上。而淹没在其余35条个人相关热搜中的那7条,其主持人被巧妙地“成为”了所有热搜的“主持”。
我们看一下七条主持人为官媒的热搜,分别是:12月8日“华春莹提丁真”、12月15日“丁真说想来北京看升国旗”,由人民日报主持;12月1号、5号和6号三天,“为啥很多人以为丁真在西藏”、“丁真入选2020十大旅游事件”、“丁真直播带你游理塘”、赛马会预热“丁真得到一匹叫青龙的赛马”、“杜冬说丁真像理塘的眼睛”,共5条,由央视主持。从话题可以明显看出,丁真只是一个新闻引子,重点都不在丁真本人,而在于背后的旅游推广和政治意义,充其量只能说官媒帮了把理塘的旅游业,找了一个热点人物作为切入点来宣传祖国好和民族团结好,这样不以个人为重点的官样文章和几天的时间,压根就跟造流量搭不着边。
已知:丁真在签约前已是网红,官媒宣传的重点一直是丁真的背后,按丁真所在公司的说法他们没有买热搜,丁真只是被博物馆签为合同工。然而舆论却是,官方在造流量,官方在宣扬网红,官方在病毒营销,丁真被国企直接招为公务员,甚至2020年2月才摘帽的贫困地区也变成了富得牛油好吃懒做之地。很明显舆论推手只是对着风车激情狂舞的堂吉诃德,但他们表现得如此“真情实感”,同时还拥有可以声势浩大的储备实力,使得他们的节奏异常响亮,一呼百应,蔚为奇观。更奇葩的是,他们还能将所建的虚空之境升级加强,引起一波又一波对立,可见闲出屁的网友真的很多,或者,水浪真多。
而密集出现的热搜也包含着一些别致的韵律。12月8日,华姐提丁真,12月9日,男女对立冲上热搜一。12月19日,丁真和他的伙伴们在川台录制跨年节目,路透反响不错汉藏融洽;12月20日,中青报某文刊出,虽然该文中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段落,但掩不了其用词贱兮兮的气质,发文日可能有巧合,但利用此文推动对立的时间就没那么巧合了,中青报更是被强行提咖,成了国家意志的代表。这一波“做题家“对立,高度和深度在对立界可谓笑傲江湖,然而其基础却只是堂吉诃德的风车。
11月29日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是华姐在推特连发三条为丁真打call。
别致的韵律也出现在后面的阶段中,其实大韵律里还有小韵律,就不细说了。
按说,没有人是人民币,也没有事情是完美的,一些人不喜欢就不喜欢吧,非得自己扮上,对着空气竖牌抢地,振振有词,跳大神似的,是想召唤同类么。
12月23日之后,丁真相关热搜频率下降。11月30日至12月23日,围猎主要是针对“公德”,用搅浑的信息海浪带偏关注点,冲击混乱人们的认知,再捏造目标替换人们的认知并不断强化,在此认知下制造割裂与对立,配合放大声量的水行喇叭,掀起舆论。
曾有热门事件的数据画像暴露一个事件中水军的体量可能达到真实账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中国大陆境外。很多人对水军的认识还停留在复制粘贴的机器人,真是小看了水军统帅对技术进步的追求。现如今网上冲浪就真的是冲“浪”,能统帅多少水军就是在网络上翻云覆雨的“实力”。
“公德”显然满足不了围猎者。从丁真走红开始,其个人隐私就被不断外泄,各种旧照甚至与朋友的聊天信息和视频都被截图或录屏放出,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都被黄牛叫卖。在签约所谓国企后,丁真拥有了不寻常规模的黑粉,豆瓣甚至有三个丁真黑组,可谓前无古人的待遇。而黑粉总能拿到各种“物料”,利用这些“物料”用尽各种手段编造、设计和构陷,这说明黑粉信息获取能力很强,有自己的获取渠道,能搜寻联系到各种与丁真有关联的人,并收集到他们认为可以利用的信息,这不可能免费,能做到这种程度的,要么极度变态,要么背后有人。当然他们能收集到隐私信息,也说明有人出卖丁真。说到这,觉得那些羡慕丁真的人不妨先体验下你为家乡做事,却被身边家乡人背叛出卖的待遇,看看是什么感觉。
其实,流量中,真正不要迷失的,不是丁真自己,而是他周围的人。
围猎者的韵律节奏,是不论从“公德”还是私德,打下丁真这个符号,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很多东西,符号没有了,最符合他们的利益,自然是会积极准备,伺机而动。
1月11日,青年大学习的热搜刚上过,丁真抽烟的热搜就空降热搜榜中位,盘旋15分钟后,5分钟之内被直拉进前五,一时间,遍地传统听话圣宝,烟民鉴定达人,一些本就不喜丁真的人欢呼雀跃,走街串巷,逢人就拉住喊“看哪!他不听话了!他不纯真了!”宛如获得新生,十分出息。
一个自己房间抽电子烟的视频,被丁真的某个朋友录屏,并传到了围猎者手里。很明显,这个“朋友”深谙什么可以用来对丁真不利,并且有渠道提供给围猎者,可见一边早有存心一边早有预谋。一般爆料事件,像这种明显来源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料”,先是有人在某个论坛社区爆出,一定范围内发酵,然后媒体跟上,走到寻求回应的步骤。而这个事件中,前两个阶段匆匆带过,直奔回应而去,推手不仅是要紧踩时间节奏,造成正向和负面影响的巨大落差感,还要打理塘旅投一个措手不及,这么看他们也比较了解丁真所在公司的能力,觉得在措手不及情况下,公司大概率会出错。
然后本来一件青春叛逆耍酷装逼不值一提的事,在理塘旅投的不当回应下,成为围猎者弹冠相庆的乐事。
整个事件的把控不是简单的不喜欢或者会骂丁真的人所能做到的,要是你身边有会骂丁真的人说他能做到,可能你需要注意下他的身份。
其实所有以上这些都不用分析,很多人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已。
另一方面,1月11日的热搜事件也说明理塘在接住流量上有最重要的事情并没有准备好,若不是上面媒体点名批评,他们可能还沉浸在安慰中怡然吃瓜或者感叹媒体难缠,而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这是最要命的。实际上理塘旅投在2020年7月份就变更了经营范围,大概是为了运营康巴选美汉子,新纳入了经纪代理业务和公关服务业务,然后四个月的准备就都表现在了最开始的高光时刻,接着便显露出各种问题:各方面都缺乏专业性,大坑小坑操作不断,时不时在运营的翻车边缘疯狂试探,喜欢注册账号却不怎么会好好运营。每当你觉得它进步提升了的时候,又突然搞出“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我们又后退啦”的操作。好的宣传基本是别人白给或者主导,自己上手就透着股领导老气横秋和文青自我陶醉的气质。但是,也必须考虑到高原小城资源和人才确实缺乏,山下再怎么样,平均寿命也比高原长很多,人若没有一点理想和热情是很难好好待住的,而且他们要走的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这条路的机遇和挑战、所面临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这都是他们面对的困难。所以现在理塘旅投的局面就是敌强我弱,但相信不会一直是这个局面。
说到理塘旅投,从他们目前的重点看,是想以微型博物馆群作为差异点来提高理塘旅游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但如果没有足够历史地位和足够份量的藏品,想要用博物馆来作为地方旅游的首要招牌,就需要博物馆足够新颖夺目,这种新颖夺目可以是拥有经典建筑,例如苏州博物馆,而人为藏品为主又不够“夺目”的微型博物馆,作为留客辅助或不错,作为一级招牌目前还是勉强了点。现在理塘似乎是把丁真作为了博物馆的“夺目点”,如果丁真粉丝作为目标游客不够,还可以再搞些“丁真101”出来,再多建一些博物馆,但这样理塘旅游就会小众化了。
理塘的自然景观资源其实非常丰富,格聂神山下就是大宝库,但是开发和建设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时间,不是理塘能完全承担的。所以以微型博物馆群作为文化的载体,以更纯正更浓厚的康巴文化特色区别于其他藏地景区,不失为一个思路。但要吸引游客,应该是首先让人们对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愿意去了解愿意去探究愿意忘返流连,这时候博物馆就是接纳了解、探究和流连的地方。而文化真正的载体是人,而不是博物馆的物件,物件是保存是记录是重现,却不是灵魂所在。理塘旅投手上现成有个能够“夺目”的活生生的康巴少年,却基本只让他和网友当学生听讲解,未免死板。想要人们对文化产生兴趣,并且印象深刻产生探寻欲望,要有结合文化能够冲击视觉和内心的内容产出,就像丁真走红的7s视频,正是那种未经修饰的容貌与未曾有过的甜野气质,通过摄影师镜头扑面而来,瞬间俘获了人们的视线,打动了万千人心。
说的有点远,索性再说远一点。人们通过丁真关注理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扶贫事业。理塘24个乡镇231个村,到现在有名字的只有丁真家所在的“扒私圣地“下则通村,好吃饼干的来源地汉戈花村和背包书记的下汝村,后两个还是因为记者的报道,仿佛其他村都是阿斗不值一扶似的。当然这不是说每个村都通过丁真宣传一遍,实际上理塘扶贫超市、扶贫产品oto体验店等都有,说明政府也考虑了旅游之外的创收和发展之路,但这些基本就靠粉丝自发热情支持,让丁真带过的都不出博物馆和仁康古街。通过流量帮扶自然要考虑实际情况,帮扶哪些什么形式合适,但当下能帮到能解决一些困难是人们都希望看到的,要说公司职能限制,旅投只管文旅体,其他管不着,扶贫总是共同目标,有没有协调的可能呢?当然,任何帮扶都要做好质量和渠道保障,价格合理,这样才能长远。
其实好好运营丁真的流量让理塘更多受益,对围猎者就是很重的打击了。
除了“公德”和私德,围猎者还有一个可以利用的地方,就是粉丝。多年来这个圈那个圈粉圈战争炼出来的种种手段蔚为大观,什么卧底什么批皮什么无间什么反串,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都耍上,“高科技”也不落下,什么一夜之间出现大量克隆粉丝账号这种非阳间事都能整出来。
粉圈战争说到底,就是争粉群这块肥肉,有想吃的,有吃不厌足的,有想从别人嘴里抢的,有自己吃不到也不让别人吃的,有自己吃不到也不让别人吃到还要用粉丝当刀搞别人的,种种斗争也是导致粉圈异化产生各种弊端的主要原因。对围猎者而言,丁真粉群未必是他们的食物,但可以利用粉群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丁真粉群是典型的“掠夺式爱”的粉群。有数据统计丁真粉丝在25-34年龄段的占63%以上,但这63%多大概不怎么爱说话,如果爱说,可能就不会日均都有踩雷小技巧,时常不知分寸为何物。就这样的粉群还分化出几拨“疯粉”,一拨不论真假好坏都要质疑公司,随时随地挑刺找茬,四面八方兴风作浪,天天幻想自己英雄救美,搅得鸡犬不宁;一拨不论真假好坏都要赞美公司,有人对水平确实差的视频说拍得不好都要围上去咬,非说公司拍得好,官媒下给公司评论那阵仗,还以为公司“拥兵自重”了;还有一拨热衷于套近乎,丁真的同事亲戚朋友村民都要套一套,大概指着能和丁真关系更紧密,这就有点可怕了。
这么自己还折腾着的粉群,还需要进步的公司团队,围绕丁真的可谓是外有强敌内有弱兵,但相信不论丁真、公司还是粉丝,都有共同的目标和决心,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理塘发展得更好,让理塘的人们生活得更好,相信他们是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