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出戏演够一百场,才觉得熟了
《游龙戏凤》响排剧照
《宇宙锋》响排剧照
QA&史姐姐好,这次依弘剧场开幕,您选择这五出戏的出发点是什么?
这五出戏都是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本来没有《刺虎》,前一阵刚学完,有机会也想多演,其他几出戏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包括《捧印》,十几年没唱了。这次依弘剧场开幕机会难得,想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
《铁冠图·刺虎》响排剧照
《贵妃醉酒》响排剧照
QA& 是的,大家都觉得姐姐这次特别实在,带给观众这五出戏,期待观众可以有哪些新收获呢?
这次依弘剧场开幕,我觉得一定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么多年积累的好戏,应该展示给观众,这也是依弘剧场给观众的诚意。这五出戏各有特色:游龙戏凤是花旦戏;醉酒里面的卧鱼儿花工夫,既有花旦也有青衣的部分;宇宙锋是纯的青衣戏,但表演很多,载歌载舞很好看;刺虎呢,比较冷门,现在既然恢复了就要多演;捧印这出戏很有意义,一般开台演出经常会演,它的情绪很振奋,唱段大家也熟悉,观众很喜欢。
《穆桂英挂帅·捧印》响排剧照
《贵妃醉酒》响排剧照
QA& 《穆桂英挂帅》是梅先生从豫剧移植过来的,姐姐您在其他场合也唱过一两次豫剧。观众反馈特别喜欢您的豫剧唱段,那您自己在唱京剧和唱豫剧的时候,心情有什么不一样呢?
马金凤先生的《穆桂英挂帅》非常经典,正是因为经典,梅先生才会想办法移植过来。京剧和豫剧的表现方式不太一样:豫剧几十句唱,但京剧可能一段二六就结束了;豫剧的唱词比较平民化,京剧里就会拔高一点。所以两种形式的气质不一样。这出戏有些地方很感人,有些唱段你唱的时候会落泪。
《穆桂英挂帅·捧印》响排剧照
《宇宙锋》响排剧照
QA& 对戏迷而言,《游龙戏凤》《贵妃醉酒》和《宇宙锋》相对比较熟悉。请姐姐简单介绍一下《捧印》和《刺虎》吧。
《捧印》我学过三个版本,最早的唱念是和卢老师(卢文勤)学的,后来跟很多老师学过,但最后都会归为一个路子,吸收各个老师的强处。每个老师的脚步、心情、理解都不一样。这次是跟孙元喜爷爷学的,他的路子比较接近梅先生。
这个戏好看就好看在它的变化。穆桂英从对朝廷的不满心寒,不愿去接印挂帅,到后来佘太君一直鼓励她,最后她愿意上战场,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一是为了安慰太君,二是再次报效祖国。穆桂英解甲归田二十春,做家庭妇女,已经没有心情再去打仗了。而且这一路看来,也就我们杨家特别心寒,为报效祖国,死的死伤的伤,结果朝廷宠幸的全是那些能说好话,没真本事的人。所以穆桂英的这种心理变化是很大的,一定要表现出她之前对朝廷的失落和心寒,到后来,她因为老太君一片忠诚感人心,从这开始决定去挂帅。
从这里开始,穆桂英就变了,她的水袖、脚步和身上一些动作,吸取了武生身上的特点。因为穆桂英是武将,这个戏可能是唯一一出穿披的旦角戏,穿披演大将气质是很难演的。
这个戏最早我是94年演的,老师给我说什么,就怎么演,想装出一个50岁左右女人的心情,老端着老拿着,但那个劲儿是真的出不来。其实现在也未必出得来,可能再过个10年演,又是不一样的感觉了。现在演这出戏,我希望自己能把穆桂英心情变化的每个层次都表现出来,让观众感觉出分量。这个人物表达其实有好几个层次,应该一层一层递进,这个人物才会好看,关键是水袖的表演和脚底下要走得深。
孙爷爷讲这出戏的时候大多是细节,梅先生演这出戏的时候,心理和生理年龄都和人物匹配,感受都是对的,艺术也已经炉火纯青了,所以怎么来怎么对。
《游龙戏凤》响排剧照
《穆桂英挂帅·捧印》响排剧照
上一次刺虎首演完成,我给自己打了65分,虽然背熟了唱词、牢记了唱腔、完成了基本的身段,但是技巧还没有彻底化为己有。上下句之间的衔接没有那么自如,对角色的理解和把控也不可能完全到位。这样的戏,不演够一百场,很难说彻底熟练。
我自己很喜欢100这个数字。费贞娥在刺杀一只虎的时候,扔掉匕首有个“反蹦子”的动作设计,很难把控,一不小心就会整个栽倒在舞台上,有一定的危险性。第一次做这个动作时,整个人拧在一起,身体呈斜线歪在一边。我当时就想,没关系,我练个100遍,肯定能掌握。
之后,我就每天练,练功房、排练场,空余时间都拿来练,到底练了多少次,也已经数不胜数了。正式演出的时候,这个动作成功完成。反蹦子和正蹦子完全不同,表演中的任何一个细微之处都不能大意,从学会到熟练,最后才是自己的。演出《昭君出塞》,完全沉浸在角色中,一招一式刻骨铭心,也是近二十年来一百多场的演出磨练,尤其在日本巡演时,每次一二十场的连续演出计划,积累了丰富经验,任何时候拿这出戏见观众,都觉得自信满满。
此次依弘剧场开幕演出,五场大戏,我第一个想到《刺虎》,有了自己的阵地,必须要多打磨。这种好戏不演够一百场没感觉,新学的戏都是规范,学会后上舞台只是完成而已,只有演过两三遍以后,跟观众见过面了,才知道观众要什么。和观众的互动是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铁冠图·刺虎》响排剧照
《贵妃醉酒》响排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