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五味】宋朝宫斗奇案:狸猫换太子还是代孕?

​大家好,欢迎收看《历史五味》第19期,我是观察者网的萧武。

 

大家都知道,代孕这段时间突然上了热搜,成了热门词汇。虽然我国法律仍然禁止代孕,但在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类似代孕的事情,也就是经常所说的“借腹生子”。

 

其中最著名的“借腹生子”,要数“狸猫换太子案”。该案的具体情况,大家在《包青天》等影视剧里都看到过。这些影视剧基本上都来自民间传奇故事,历史事实并非如此。

 

宋真宗起初封韩王的时候,第一个夫人是名将潘美的女儿。这个潘美,在“杨家将”、“呼家将”等宋朝传奇故事里,出镜率很高,一般都叫潘仁美,是主要的反派。在这些故事里,潘仁美之所以能作恶,就是因为他是潘美人的父亲,是皇帝的老丈人,但其实这都是民间故事的演绎,实际上,潘美的女儿很不幸,22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真宗继位之后,追册为皇后,史称章怀皇后。

 

真宗的第二个夫人是郭皇后,真宗被封为襄王期间,由太宗主持给他娶的,真宗继位之后,册立的第一个皇后就是郭皇后。郭皇后性格、品行各方面都不错,但她也很不幸,33岁就去世了。

 

刘皇后祖籍是太原,祖父在后晋、后汉时期曾经担任过右骁卫大将军,到她父亲刘通的时候,已经迁居益州,也就是四川。刘通在随宋军攻打北汉的太原的时候,在路上去世了。这时候刘皇后尚在襁褓之中,家道中落,成了孤儿。

 

刘皇后的母亲庞氏无奈,只好将她送到娘家抚养。庞家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只是普通人家,所以,她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不高,综合素质一般,唯一的特长是“播鼗(tao)”。按照《周礼》的记载,鼗是一种乐器,实际上是一种小鼓,播鼗就是摇小鼓。这显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特长。

 

从刘皇后接触的人来看,她小时候的生活也很一般,并不富裕。一般都认为,实际上是刘皇后长大之后,嫁给了一个银匠龚美。龚美认为她颜值高,可以靠脸吃饭,就带她去了京城开封,寻找机会,将她送进了襄王藩邸。

 

500

进入襄王藩邸的时候,按照《宋史》的记载,刘皇后只有十五岁,刚到及笄之年。不过,她后来曾经临朝称制一段时间,肯定修改过官方记录,篡改她个人履历也是有可能的,比如就对她和龚美的关系交代的很隐晦。由此推测,她外祖父家也很困难,很可能是把她卖给龚美的。

 

不过,刘皇后的颜值在线,情商也很不一般,进了襄王藩邸,马上就得宠了。

 

太宗的长子元佐得了精神病,无法继位,次子元僖早亡,所以老三襄王就成了热门的皇位继承人,受到特别关照。皇帝的孩子,当然都有乳母,长大之后离开皇宫就藩,乳母就会跟着去。宋朝的皇子封王之后没有封地,只有藩邸,也就是王府,就藩的时候就是离开皇宫,去王府里住。

 

襄王的乳母对襄王很用心,警惕性也很高。刘皇后进入襄王藩邸之后,很快受宠。乳母觉得,这个小姑娘来路不明,出身低微,却能很快得宠,会惑乱宫闱。所以,她像《红楼梦》里的袭人一样,偷偷打了小报告,向太宗报告了这个情况。太宗就让襄王把刘皇后赶走,不得留在藩邸。

 

襄王不得已,只能暂时把刘皇后暂时送出藩邸,寄养在别人家里。实际上,是寄养在他的王宫指挥使张耆家里。都是自己身边的人,名义上是送走了,当然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实际上等于另一种“金屋藏娇”,糊弄一下他爹。

 

等到太宗驾崩,真宗继位。就像唐高宗李治把武则天从感业寺召入宫中一样,真宗也不忘旧情,把刘皇后召进宫了,封为美人。因为刘皇后早就成了孤儿,没有娘家,他就让龚美改姓刘,当作她的兄弟,加官进爵,充当她的娘家人。

 

这之后,刘美人在宫里就一路晋升,先是修仪,然后又进封德妃,地位就比较高了。郭皇后死后,真宗就要把刘德妃册立为皇后,大臣多数都表示反对。理由主要是,刘皇后出身低微,太宗生前又曾经反对她留在真宗身边,做个普通嫔妃也就算了,要册封为皇后,母仪天下,不太合适。所以,这件事拖了很久。

 

就在真宗在位期间,宋朝与契丹发生了澶渊之战,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随后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岁币,之后,双方的和平维持了近百年,是历史上稍有的比较和平的时期。同时,西边的西夏也是在真宗中后期崛起,势力越来越大,成为威胁。

 

在澶渊之战时,真宗在前线,对后方感到不太放心,就派他信任的参知政事王旦回京城,协助他留下的雍王元份留守。王旦临走时问真宗,如果前线十天没有捷报,我在京城该怎么办?因为这时候真宗御驾亲征,如果一旦打了败仗,就有可能发生不测。真宗沉默良久,最后说了三个字:“立太子。”意思是,如果我有什么不测,就立太子为帝。

 

这说明这时候真宗有儿子,但之后没有记载了。真宗其实生了几个儿子,但前面的五个都早夭了,一直到澶渊之战结束六年之后,身边的一个宫女,司寝李氏才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仁宗,这已经真宗的第六个儿子了。

 

李氏就是后来史书上所说的李宸妃。影视剧里一般都说,生了孩子之后,是被刘皇后偷天换日,用狸猫把孩子偷偷的换走了,实际上并非如此。

 

李宸妃是杭州人,小门小户出身,入宫之后也不出众,是刘氏的侍女。真宗宠爱刘氏,爱屋及乌,加上李宸妃为人沉默寡言,不爱说闲话,真宗觉得这是个比较好的品质,适合做需要保密的工作,于是将她叫到自己身边,做司寝,也就是每天伺候皇帝睡觉、起床等等。

 

司寝这个工作虽然本质上还是宫女,但毕竟离皇帝近了,机会也就多了,所以还是有很多人抢着做的。但宫闱之中,需要保密的事比较多,尤其是皇帝身边的人,更加需要口风紧一点。所以,真宗选中了不爱说话的李宸妃。

 

果然,李宸妃就是上天注定要生皇帝的那个人。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真宗临幸,有了身孕。之后,她跟着真宗出行,上台阶的时候,头上的玉钗掉地上了,李宸妃觉得这不是个好兆头,心里很不高兴。真宗看到后,却在心里暗暗许愿,如果玉钗不碎,就生个男孩。身边的人拾起玉钗,交给真宗,果然没摔碎。

 

十月怀胎之后,李宸妃终于生下一个男孩。但她地位太低,没有资格当孩子的母亲。真宗命人把孩子送给了刘德妃,让刘德妃和杨淑妃一起抚养,对外宣称刘德妃生了孩子。宫闱事密,外界无从得知真相,就以为真是刘德妃生的。

 

有了孩子,真宗就理直气壮多了,坚持要把刘德妃立为皇后,大臣也不好阻拦了。大中祥符三年,仁宗出生,两年后,刘德妃终于如愿以偿,被册立为皇后,可以母仪天下了。

 

所以,虽然后来有狸猫换太子的传说,但从真宗、刘皇后和李妃的关系来看,实际上并不是,而是真宗要找一个人“代孕”,借腹生子,不管是宫中谁生了儿子,都要变成刘德妃的儿子,好让她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后。

 

这个孩子给李宸妃带来的好处也很有限。孩子出生之后,她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只是进封县君。之后,她又生过一个女儿,但没能活下来。真宗驾崩之前,她的地位也缓慢上升,先是才人,后是婉仪。到仁宗继位的时候,她作为先帝嫔妃,晋升一级,成为顺容。按照皇宫的制度,如果她能升到妃,就可以在宫里安心养老了,但却没有,所以只能被送去给真宗守陵。

 

刘皇后虽然小时候受的教育并不好,但人非常聪明,进宫之后一直在继续学习,所以对各种典章制度都非常熟悉。真宗在后宫批阅奏章,有时候需要996,加班到深夜,也是刘皇后在身边陪侍。真宗觉得有疑问了,她可以随时提供咨询意见,对朝政就比较熟悉了。

 

太宗一系有祖传的病,真宗也未能幸免,第一次发作他熬过去了,到天禧四年,这次熬不过去了,病得越来越重,眼看着就起不来了,宫里的人和大臣都开始各自打算。寇准这时候是宰相,因为不愿意出现女主临朝的局面,所以准备奏请皇帝,让皇太子监国,但事机不密,被刘皇后知道了,先下手为强,背着真宗,以皇帝的名义将寇准罢相,外放到地方去了。

 

除了寇准,宫里的太监也在串联准备。宋朝皇宫里的太监头子是入内都知,此时的入内都知叫周怀政。周怀政也反对后宫干政,认为皇帝久病不愈,皇后干政不是好事,所以打算发动政变,废黜刘皇后,杀掉宰相丁谓,然后拥立太子监国,再将寇准请回来辅政。

 

客省使杨崇勋、内殿承制杨怀吉知道了这个消息,连夜出宫,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丁谓。丁谓马上明白了这件事的严重性,连马车都来不及准备,就直接带着杨崇勋、杨怀吉乘着牛车,去找枢密使曹利用,商量好之后,连夜进宫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刘皇后。刘皇后又一次先下手为强,将周怀政抓起来,第二天以皇帝的名义下诏,处死周怀政,寇准被贬为衡州司马。

 

把这一切处理妥当,又顺应人情,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一方面宣布由太子监国,开资善堂,会见大臣,商量军国大事,然后刘皇后在宫中最后裁决。

 

到真宗去世时,仁宗才12岁,就延续了这个局面,刘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垂帘听政,大臣奏事时,称呼她为“陛下”。所以,后世评价说,她“有吕武之能,而无吕武之恶”,也就是有吕后、武则天的能力,但却没有做她们做过的坏事。

 

因为出现了女主临朝的局面,自然更加不会有人告诉仁宗,他的生母其实并不是刘皇后,而是李宸妃了。李宸妃为了自保,混迹于先帝嫔妃宫人之中,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更加不可能出现影视剧里那种找包拯讨回公道的情况了。

 

但刘皇后情商也很高,为了表示对李宸妃的感谢,特意命人寻访李宸妃的家人,找到了她的弟弟李用和,从此李用和的人生就开始飙车。

 

仁宗继位9年之后,李宸妃在宫中去世,走完了她籍籍无名的一生,时年46岁。仁宗已经21岁,但仍然没有亲政,还是刘皇后在垂帘听政。刘皇后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准备在宫外用宫人礼仪下葬,草草了事。

 

宰相吕夷简奏事时突然说,听说宫里有人去世了,我觉得葬礼应该隆重一些。刘皇后听到这话,非常吃惊,马上站起来,领着仁宗走了。过了一会儿,她又独自出来,坐在帘子后面,将吕夷简召来问,宫里死了一个宫人,你突然这么说,你什么意思?

 

吕夷简说:“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斥:你这是想离间我们母子吗?吕夷简很平静的说:“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太后这下知道瞒不住了,外面早都知道了,于是又问:“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吕夷简说,丧礼应该用一品嫔妃的礼仪,而且要殡于洪福院。

 

不仅如此,吕夷简还特地找到负责操办此事的入内都知罗崇勋说:“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罗崇勋也明白此事的严重性,一一照办了。

 

李宸妃去世一年后,刘皇后也走完了她轰轰烈烈的一生。马上就有人将真相告诉了仁宗,并且添油加醋的说,李宸妃不是正常死亡,而是死于非命,暗示是刘皇后害死了李宸妃。仁宗这才知道了他的身世,马上泪崩,非常悲痛,将李宸妃由宸妃追赠为皇太后。

 

但他亲自到洪福院祭奠,并且打开棺材的时候才看到,李宸妃入殓时的冠服都和皇太后是一样的,而且用了水银,颜色如生。仁宗这才感慨说,别人说的未必都是真话。但这之后,还是不断有人上书,诋毁刘皇后,范仲淹上书劝谏说,刘皇后虽然不是生母,但养育也是有功的,不应该过分追究责任。仁宗也下诏,禁止大臣再继续诋毁刘皇后。

 

在皇宫里,其实这样的事不少,不少皇帝都不是由生母养育的,而是生下来之后,就送给了其他人抚养,但有的人能把事情考虑周全,给自己留有余地,有些人则翻车了。比如明朝宣德皇帝的儿子英宗,《明史》就声称不是孙皇后所生,生母另有其人。明宪宗宠幸万贵妃,很晚才有了孝宗,孝宗被送给宪宗之后,他的生母纪氏就被万贵妃毒死了。

 

在后来的民间传说里,这个故事却被演绎成了“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演绎之后,刘皇后成了恶毒的反派,固然不符合历史事实,但却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价值观里,对这种偷天换日、借腹生子的行为是坚决反对的。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和“代孕”一样,“借腹生子”是一个风险很高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长大之后,如果知道自己的身世,会在认识上出现混乱,到底谁才是我的母亲,究竟是贡献了卵子的母亲,还是生下她的那个孕母?所以,在对待代孕的问题上,还是更保守、更谨慎一些为好。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