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侃战史(一)国共内战时期蒋军的战术问题(9)

两支互相不认识对手的部队开打后,将领的悟性和判断力是非常关键的。好的将领总是能抓到对方的漏洞而占便宜。不过打仗到以后,失败的一方也会去学习成长。从莱芜战役那阶段起,国军徐州的主力就呈密集队形排列,逐次前进,难以让共军得到歼敌机会。9个整编师排成一路长蛇阵,密密麻麻也不过100公里,攻击共军根据地核心区域,逼迫共军决战。共军且战且走。整74师冒进攻占坦埠而突出,被华野抓住战机而消灭。所以讲孟良崮战役后,蒋军的战术就是一个“并膀子”战术,几个师紧紧靠在一起前进,谁也不冒头。每天上午小心谨慎,前进几公里。下午早早停下来,赶快修防御工事。胡琏在“堡垒战术”的基础上,总结了日军防御阵地的优点和自己的体会,提炼出自己的战术。即向前进攻时,要选好一个对自己防御有力的地点,“跃进”到后,就要储备一周的粮、水、弹药,并且规定:不打仗不得食用,作好被共军围攻的准备。工事上要普遍构筑子母堡,每连至少在十五个以上(每班一个至两个),采菱形配置,各堡之间可互以火力支援,每个子堡仅以战斗小组(三至五人)守备,并配以轻机枪、冲锋枪,地堡之间,有交通壕联系。地堡之前有铁丝网、鹿砦等障碍物。胡琏靠这个战术打赢了南麻战役,也被国军各部效法成为战术的标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