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力浅析 - 空军(5)

所有资料及图片均来自公开网络及Google地图,所有分析均为个人观点,另外本文纯粹探讨军事问题,不涉及政治,各种机构、职务名称直接采用台方叫法。

空军作战指挥部

空军作战指挥部是台湾空军战术与防空作战的最高指挥管制机构,负责统一规划、指挥各战术联队的作战与战备训练任务。该部原为空军作战司令部,2006年“精进案”中降格为指挥部,驻地位于台北南部的大安区公馆福兴营区。

500

营区背后的蟾蜍山开辟有大型洞库,内设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其核心是从美国引进的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系统,通过“讯安”系统和衡山指挥所交联,负责全台制空作战规划、兵力派遣和空战管制,并协调三军联合作战中的空军行动。

500

> 2016年12月23日,蔡英文视察空军作战指挥部

【 “天网”系统 】

1979年台湾空军建成“天网”半自动防空系统,包括本地和外岛上的13座地面固定雷达站和3座车载机动雷达站,共有30多部雷达,覆盖台海周边500公里范围。系统将雷达信号输入中央计算机处理,然后显示在工作站指挥仪上,供战管中心人员进行判读指挥。1995年“天网”系统从台北迁往花莲佳山基地转为备份战备系统,2009年10月24日退役。

【 “强网”系统 】

1994年8月12日开始启用“强网”系统接替“天网”,将21座地面雷达站、海军“大成”系统10座海基雷达和4架E-2T预警机整合为一个全自动化的C4I防空体系,涵盖陆海空30多个作战单位,统一指挥三军的防空作战,对低空飞机探测距离为400公里,巡航导弹为260公里,无源探测距离超过900公里。

“强网”系统的核心设备是3套VAX6620中央计算机,配备了56个管制指挥席,采用AMD-44指挥仪(显控台),分为拦截管制、导弹管制和防炮管制三类。其中责任最重大的是拦截管制席,负责空情监视和目标鉴别。除了电脑屏幕显示,还设有大陆战机活动标示板、导弹接战区和战备妥善标示板等人工标示板作为备份。

500

> 2001年时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内景

“强网”系统具有全天候空情处理能力,可同时显示600批目标,引导150架己方战斗机拦截,并协调地空导弹、高炮、海军舰艇展开联合防空作战。系统发现敌机后将目标机型、速度、高度、航向等参数通过数据链发送给空中的拦截机,并提供最多15种攻击方案供飞行员选择,从目标判别、作战方案选择、命令下达到引导拦截整个过程实现全自动化,在90年代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500

> 高雄冈山空军官校航空教育展示馆展出的两代显控台

【 “寰网”系统 】

2012年1月1日,新一代“寰网”系统替代“强网”担负战备值班。“寰网”系统由洛马研制,强化了对“爱国者3”、“天弓3”等新型地空导弹的支持,具体性能指标仍在保密中,没有对外公布。该系统服役以来问题相当多,2018年发生19次紧急故障抢修,37次一般故障协修,进行了60项软件改进,2019年又列编了近170万美元进行系统升级。

500

空军战术管制联队

战管联队隶属空军作战指挥部,是“强网”、“寰网”系统的实际操作者,负责全台的空情侦测、空战规划和战术管制,每当解放军战机在台湾周围活动,台方声称“一切尽在掌握”,就是通过这个联队来“掌握”的。

战管联队下辖3个区域作战管制中心,分别是北部战管中心(驻台北中山区)、南部战管中心(驻高雄旗山区)和东部战管中心(驻花莲新城乡),这些区域战管中心平时负责自己责任区内的空情和战管,战时如果台北联合空中作战中心遭到袭击无法运作或者失去联系时,区域战管中心可以自动接替其职能或者独立指挥本区域的作战行动。

在区域战管中心之下是分布全岛的对空雷达站,装备美制AN/FPS-117、AN/TPS-77、HR-3000等型号的大型防空雷达。

AN/FPS-117是GE航太(现属于洛马)研制的固定式远程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1980年设计定型,最初是为美-加北极地区的北方预警系统设计的,2020年仍在生产中,15个国家采购了超过120部,至今仍是西方国家的主力防空雷达之一。台湾于2003年采购了7套,2009年交付投入使用。

该型雷达采用L波段有源相控阵体制,天线面积52.6米²,发射功率24.6千瓦,最大探测距离470公里,探测高度3万米。

500

> 部署在阿拉斯加里斯本角空军基地内的AN/FPS-117

为了应对歼-20等解放军新型隐身战机的威胁,台湾空军将在2020-2026年间实施“TPS/FPS-117雷达性能提升案”,耗资14.87亿新台币(5300万美元),改进这款雷达的早期预警能力,并将具备低雷达截面积目标探测能力。

AN/TPS-77是AN/FPS-117的衍生型号,两者有80%的零件通用,安装在平板车上可移动部署,运输时天线阵采用液压折叠,能用C-130和直升机空运,也可以通过卡车、火车运输。雷达工作在L波段,发射单元数量减半,天线面积27.1米²,发射功率下降到19.9千瓦,作用距离仍然是470公里。台湾空军和AN/FPS-117同批采购了4套。

500

>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在2007年部署的一部AN/TPS-77,下图为折叠行军状态

GE-592(V1)是AN/FPS-117另一个衍生型号TPS-59的出口型。TPS-59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专门研制的可移动版本,天线尺寸介于AN/FPS-117和AN/TPS-77之间,性能也十分接近。台湾在1988年进口了2部,另一部过去部署在乐山雷达站。2017年9月20日,退役的乐山雷达被移交高雄空军航空技术学院作为教具。

500

> 航空技术学院移交仪式上的GE-592雷达(似乎拆除了上半部天线列阵)

500

HR-3000也被称为HARD雷达,就是“休斯公司防空雷达”的缩写(如今属于雷锡昂公司),80年代中投产,为固定式S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最高功率1.5兆瓦,最大探测距离500公里,对雷达反射面积1米²的空中目标探测距离320公里。

台湾在1993年和F-16一起打包进口了2部HR-3000,但是这款美国自身没有装备而主要为北约盟国设计的雷达在潮湿高热的台湾明显水土不服,故障很多。

500

> 德国现装备的4部HR-3000计划于2023年退役

AN/TPS-75是西屋电气(现已并入诺格集团)的产品,1988年起从AN/TPS-43(V)三坐标雷达升级而来,采用无源相控阵体制,尺寸较小,全系统可分置在两辆5吨卡车中进行公路机动或由C-130空运。台湾空军的4部AN/TPS-75也升级自1977年购买的AN/TPS-43,其中一部交给航空技术学院作为教具。

500

> 美国陆军在宾夕法尼亚州托比汉纳陆军基地部署的AN/TPS-75

来看看这些雷达的分布情况,因为所有5种型号均为水平方向360°机械扫描,垂直方向电子扫描,且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下图中就不再画出各自的覆盖范围(不考虑山脉阻挡的话本岛上任意一部都能覆盖全岛空域):

500

北部区域作战管制中心:

1. 东引雷达站 - 隶属第五雷达中队,位于东引岛制高点的北澳恩爱山峭壁之上,是台湾空防的最前沿,距离大陆最近处仅47公里,为台湾本岛提供了160公里的防御纵深,也成为对台作战首批要拔除的目标之一。

500

东引岛的工事全部坑道化,雷达管制中心位于山体内部,通过隧道和旋转楼梯通往山顶雷达站。过去东引雷达站拥有两个大型雷达罩,北侧一座从2013年的卫星照片上看已经拆除,如今只剩下南侧一座,容纳AN/FPS-117雷达。

500

> 过去的两个“球”

500

> 如今只剩下南侧一个“球”,山腰是东引野战医院

2. 富贵角雷达站 - 隶属第六雷达中队,位于台湾本岛最北端的富贵角灯塔后侧,左侧雷达罩内配备固定式的AN/FPS-117,右侧坡道顶部雷达罩内是机动式的AN/TPS-77。

500500

3. 嵩山雷达站 - 隶属第三雷达中队,位于富贵角雷达站后方9.7公里处,新北市三芝区竹子山顶峰,比东北520米外的海军对海监视雷达站(黑色雷达罩)高40米,配备HR-3000雷达(白色雷达罩),从台湾北部的制高点监视整个北部空域。部署地点嵩山雷达站之前在1989年9月28日发生过爆炸起火的严重事故,整个战情中心被烧毁,死亡11人,轰动全台。

500

空军和海军在方圆10公里、垂直高差1千米的区域内布置了4座雷达站、6部大型雷达,显示出台湾军方对台北北大门空情、海情的高度重视。

4. 外埔雷达站 - 隶属第二雷达中队,位于苗栗县后龙镇外埔北侧的海滩边上,正对台湾海峡北口,配置和富贵角一样也是一部AN/FPS-117和一部AN/TPS-77。

500

雷达站外围东北两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坟墓!写了陆海空三个系列10篇文章,查了全岛南北几十处基地、阵地,无论是陆军、陆战队还是空军的,附近都有大片墓地。不知道是因为台湾地域太小只有墓地附近才有军事用地空间,还是反过来军事重地四周民居稀少所以被墓地占领,这也是台湾军营一大奇观了。


南部区域作战管制中心:

1. 太武山雷达站 - 隶属第四雷达中队,位于大金门太武山顶,负责金门一线的空情掌握,将台湾空军的雷达警戒线前推到了海峡西侧。

500

太武山过去和东引岛一样也是两部雷达的配置,2006年拆除了西侧一座雷达罩,只留下基座还在,东侧的雷达升级为AN/FPS-117。

500

2. 拱北山雷达站 - 隶属第七雷达中队,位于澎湖马公正中心的拱北山顶,隔壁就是澎湖县立殡仪馆“菊岛福园”500

500

拱北山配置的是一部固定的HR-3000和一部移动式的AN/TPS-77,在金门和台湾本岛之间增加一道探测拦截线。

500

> 2017年5月25日,汉光33演习中第七雷达中队的AN/TPS-77在澎湖进行公路机动训练

3. 大岗山雷达站 - 隶属第三雷达分队,位于高雄大岗山最南端,正对台湾海峡南口。阿莲区和田寮区的区界正好经过大岗山的山脊,雷达站西侧紧贴着区界,行政上属于田寮区。该雷达站配备了一部GE-592(V1)雷达。

500

4. 大汉山雷达 - 隶属第一雷达中队,位于屏东县春日乡大汉山顶,1968年根据美军建议修建,配备一部AN/FPS-117雷达。该雷达站和海军大汉山雷达站紧挨在一起,距离只有50米,雷达罩也是空军白色海军黑色。大汉山俯视整个南台湾,可以监控台湾海峡南口和整个恒春半岛正面。

500

5. 鹅銮鼻雷达站 - 隶属第一机动雷达分队,位于台湾本岛最南端的垦丁半岛鹅銮鼻,也是海空军共用,空军装备一部AN/TPS-75机动雷达,放置在坡道上的雷达罩内,北侧最大的绿色雷达罩是空军气象雷达。

500

东部区域作战管制中心:

1. 东澳岭雷达站 - 隶属第一雷达分队,位于苏澳军港南方5.7公里的东澳岭上,南隔东澳湾与海军乌石鼻雷达站相对,海拔要高出220米,视界更加开阔。

500

东澳岭配备有一部AN/FPS-117和一部AN/TPS-77,负责整个台湾东北方向的防空监控任务。AN/TPS-77没有配备雷达罩,而是在山头上6处预设阵地交替部署。在卫星地图上没有发现AN/TPS-77,可能收纳在AN/FPS-117雷达罩北侧悬崖下方的坑道内,洞口外是一个带斜坡的标准移动式阵地。

然而这座被称为“东台湾之眼”的雷达站多年来饱受塌方的威胁,2010年“梅姬”台风后东南侧围墙外的山体就不断坍塌,在山脚下海边甚至形成一个小型冲积扇。基地围墙崩落到半山腰,连直升机停机坪都歪了,整个雷达站摇摇欲坠。2011年9月13日,2架F-5从花莲基地起飞执行夜间训练任务,就在雷达站正下方撞山失事。直到今天虽然台军进行了部分土方回填作业,从卫星地图上看山体仍然有缺失,处于不稳定状态。

500

2. 美仑山雷达站 - 隶属第四雷达分队,位于花莲市中心的美仑山顶,东侧山下就是花莲县政府。该雷达站配备一部AN/FPS-117,为花莲和佳山两机场的空军作战单位以及附近的地空防空部队提供空情服务。

500

3. 林田山雷达站 - 隶属第二机动雷达分队,位于花莲市区南部的林田山(即贺田山)山顶,东北距海军固海营区海锋第七中队1.87公里,可能配备一部AN/TPS-75机动雷达。这是唯一一部不能确认的雷达,其余雷达在公开媒体上都有报道,因此我推测这是未公开过的第3部AN/TPS-75。

500

过去台军对台湾东海岸并不重视,在解放军获得苏-27、苏-30等远程战斗机和航母后太平洋一侧已经不再是安全区,台湾空军从2004年开始执行“安宇三号”计划,兴建了东澳岭和林田山雷达站,2007年投入使用。

4. 志航雷达站 - 隶属第三机动雷达分队,位于台东志航基地东南角,配备剩下的另一部AN/TPS-75机动雷达。

500

要判读台湾空军的大型雷达到底是机动式还是固定式,最简单的办法是看雷达罩基座是否有坡道,两侧带有坡道的就是机动式,比如志航基地这座。

500


500

乐山“铺路爪”

除了这13座大型雷达站,台湾空军还有一个镇宅之宝,那就是乐山“铺路爪”超大型相控阵雷达,隶属独立的空军侦搜预警中心。雷达站位于加里山主峰乐山之巅,海拔2618米。

500

一直以来媒体都说乐山雷达站在新竹县五峰乡,但从Google地图的县界划分来看站址位于苗栗县南庄乡、泰安乡和新竹县五峰乡三个乡的交界点上,站房主体在南庄乡境内,不过盘山公路全部都修在五峰乡,只能从新竹上山。

500

“铺路爪”是英文PAVE PAWS的意译。“PAVE”是Precision Acquisition Vehicle Entry - 精确捕捉再入载具的缩写,对应英文单词“铺设”,它是美国空军电子系统的特定计划代号;“PAWS”是Phased Array Warning System - 相控阵预警系统的缩写,正好对应英文单词“爪子”,所以组合起来被翻译为“铺路爪”。

这是美国在80年代为陆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研制的大型固定式相控阵预警雷达系统,单座雷达拥有2个或3个呈120°角安装的阵面,高达31米,后倾20°安装的相控阵雷达阵面直径22.1米,安装有2677个单元,其中1792个为有源发射/接收单元,剩余的只是接收单元,单个阵面的峰值功率为580千瓦,雷达波束扫描范围横向为120°,高低角为3°- 85°,具备天顶探测能力。

美国在本土部署过5座“铺路爪”,冷战后于1995年关闭了德州和佐治亚州的两座,加上格陵兰和英国如今仍然是5座,覆盖整个北美大陆周边区域。美国现役的“铺路爪”已经升级到第三代。80年代的第一代采用AN/FPS-115雷达;90年代更新为第二代SSPARS固态相控阵系统,具体型号为AN/FPS-123(加州Beale、马萨诸塞州鳕鱼角)、AN/FPS-126(英国约克郡Fylingdales,唯一的一座3面阵)或AN/FPS-120(阿拉斯加州Clear、格陵兰Thule);从2012年开始升级到UEWR改进型早期预警雷达,雷达型号为AN/FPS-132,采用全新的有源相控阵收发单元、信号处理器和后端分析软件,支持陆基中段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到2017年已经全部升级完毕。

500

参见:朝鲜的矛 vs. 美国的盾(下)

台湾在1996年台海危机解放军发射10枚“东风”后于1997年制订“安邦计划”,向美国求购2套“铺路爪”改进型,以加强弹道导弹预警能力。1998年正式向美国提出采购要求,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2004年3月美国国防部才决定出售2套系统,价值17.76亿美元,这也是“铺路爪”第一次对外军售。

500

> 台湾媒体介绍“铺路爪”时经常这张图,但实际上它位于美国阿拉斯加Clear空军基地,雷达型号AN/FPS-120

在招标阶段洛马和雷锡昂分别拿出了以舰载“宙斯盾”为基础的旋转阵和以第一代AN/FPS-115为基础的“铺路爪”改进型,后者增加了对中、低空飞机和巡航导弹的探测能力。因为雷锡昂在公关和技术上具有优势,洛马在2005年放弃竞标,雷锡昂方案于2006年5月通过评审。

台军对“铺路爪”的部署地点已经考察了多年,正式签署合同后又与雷锡昂耗费了一年多时间在全岛范围内选址,最后选定新竹乐山和屏东里龙山两处,均为双面阵配置。乐山面向西北大陆方向,里龙山是恒春半岛最高峰面向东南,构成360°环岛警戒圈。

500

按计划两座雷达站将按先北后南的次序建造,但是雷锡昂公司因故需推迟3年才能交付雷达,期间成本不断上涨,最终台军不得不取消里龙山雷达站的规划,集中力量完成乐山雷达站。

乐山工程在2007年8月开工,2008年工地受到台风破坏,美方提出需要加固地基,增加52亿新台币预算。2009年国民党重新执政后美方又提出要在控制系统中加装“防情资泄密软件”,价值12.5亿新台币。2011年工程完工前美方再次追加2亿美元用于组件研发和工厂级维护,使总造价达到14.4亿美元,接近最初规划2座雷达站的费用。

500

> 建造期间的乐山雷达站

而2013年初投入使用后,每年的维护费用高达7.13亿新台币 - 5倍于空军所有其它雷达的维护费用总和,另需1.7亿的水电费。因为台湾军方只具备基础维护能力,美方因为担心核心技术外泄从未把工厂级维修能力移交给台方,需要雷锡昂的工程师长期驻点,之后维护费用节节攀升,2012-2017年花费110.74亿,2018-2022年需110.47亿,十年维护费用达到造价的一半。

500

乐山雷达到底有多少个阵面一直有争议,兵器知识2013年第6期的文章说它是单面阵,国内有学术文章称是双面阵,台湾媒体则说具备360°探测能力(但是被台湾各路满嘴开火车的名嘴说怕了,实在不敢相信)。整个乐山峰顶范围都是军事禁区,民间登山爱好者无法接近,台湾所有官方、民间的报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背后的样子。

500

> 这是网上能找到的唯一一张乐山雷达站近景,其它都是张冠李戴用了美国本土的“铺路爪”

我在很长时间里也一直认为应该是单面阵,这次写文章研究了半天,还请教了业内专家,都没能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直到昨天洗澡的时候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所有看过的资料,忽然明白了,真的是三面阵!理由有以下几点:

外形:它和英国Fylingdales基地的AN/FPS-126雷达构型几乎一模一样,从顶部看都是等边正三角型,侧面为3个正方形加3个三角型共6个斜面,地基为六边形。不过乐山的尺寸缩小了一圈,顶部边长只有20米,而英国的阵面宽度是30米。

500

从不同时间、不同角度拍摄的Google卫星图片看,乐山三个阵面上都显示出深浅不同的圆形痕迹。

500

这个圆形是怎么形成的呢,实际上就是密密麻麻几千个凸起的圆柱型发射/接收单元,上面还带有4个倒刺一样的小天线,不同光照条件下反光不同,有时候明显有时候又被埋没在背板中。

500

> 鳕鱼角“铺路爪”阵面的发射接收单元细节

而全球其余四部双面阵“铺路爪”没有雷达的那面都是垂直的,侧面只有4个面,地基呈梯形。

500

下图是加州Beale空军基地“铺路爪”实景,背后一面是垂直的:

500

如果只计划安装单阵面或者双阵面,没必要把第三个正方形的大斜面也造出来,徒增造价。而且不同光线下照片显示不同的颜色,也说明那些收发单元是真的装上去了,而不是简单地漆一个不同颜色的圆圈作为欺骗手段。

安装角度:三个阵面中指向西北的这面毫无疑问是安装了雷达的,而另外两面中如果只有一面是雷达就显得很可疑了,因为角度不对。如果是东北方向安装了雷达,阵面指向日本,这可是台湾甚为依靠的“援军”;或者监视朝鲜及俄罗斯的弹道导弹发射,这对美国重要,对台湾而言没有多少意义。如果是朝南的阵面安装了雷达,除了海南岛基本上碰不到大陆的陆地范围,盯着菲律宾可比盯着朝鲜更浪费。

所以如果是双阵面配置,应该整体逆时针转60度,这样才能让雷达阵面中心分辨率最高的部分对准大陆腹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把整整一个阵面都浪费在海洋上空。

500

如果只是单阵面,那目前的角度固然是最合适的,不过还有一个疑问。台湾很早就宣称2012年12月12日朝鲜从东仓里发射场(距乐山1800公里)进行火箭试验时,乐山雷达成功捕捉到火箭发射路径,跟踪了从点火到坠落的全过程,比日本还早2分钟侦测到,并与美、日交换了情报。此外大陆、日本、韩国近期发射火箭的动态也能全程侦测。

东仓里发射场恰好位于西北阵面的探测边缘,虽然精度低一点,火箭点火还是可能照射到的。但是朝鲜的火箭向东飞入日本海,落点就绝对超出探测范围了,日、韩的火箭发射也侦测不到,所以单阵面无法满足这几个条件。

500

原计划是南北两座双阵面雷达,现在南部雷达站取消,环岛360°防空警戒的需求仍然存在,那么把北部乐山这座升级为三阵面,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切了。

500

造价:2004年南北2部4阵面报价17.76亿美元,2012年乐山1部雷达的造价14.2亿美元,这个涨幅一直被感叹台湾当惯了“凯子”,但如果换个角度看是升级到3面阵的造价(17.76亿 x 3/4=13.32亿),那就处于合理范围了。工程最后一年美方增加了2亿美元的神秘组件研发费用,这很可能就是为了这第三个阵面。

因为唯一现成的三面阵是英国的AN/FPS-126型,要把售台的AN/FPS-115型从双面阵升级到三面阵,不是简单添加一个阵面就可以了,增加的控制、电力、冷却设备硬件,不同阵面间的目标切换、跟踪接力和数据交换等软件都需要重新开发。

2020年10月13日,蔡英文前往乐山雷达站视察,空军向蔡英文简报时表示乐山雷达能360°扫描,全天候24小时掌握弹道导弹动态,这也证实过去台湾媒体报道所言不虚。

500

关于“铺路爪”的探测距离有多种说法,3000公里、3000英里(4828公里)、3000海里(5555公里)都有,有的台湾名嘴甚至吹到7000公里。2012年台湾空军参谋长陈添胜在立法院备询时声称是3000浬,但被有些媒体转述为3000公里,从而认为台湾“铺路爪”的性能被降低了54%。

美国导弹防御局于2016年7月28日发布的AN/FPS-132性能介绍上标注的探测距离是3000英里;美国国会研究所2017年10月30日发表的《台湾问题研究》中也说明售台AN/FPS-115探测距离3000英里;台“国防部”2013年的报告称“铺路爪”对雷达反射面积10米²的目标探测距离5000公里,对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为1500公里。这些都是官方文件,应该比民间报道靠谱很多,但台湾“铺路爪”的阵面面积比标准型号减小了56%,探测精度、目标识别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售台“铺路爪”按台方要求特意增加了对常规空气动力飞行器的探测能力,不过无论如何这仍然是第一代“铺路爪”技术,比起美军现役第三代“铺路爪”要落后20年。

虽然台军一直声称完全由自己独立操作乐山雷达,如果美方需要交换情报资料也得通过外交和军事渠道提出申请。但实际上雷达站内常驻美国军方和承包商人员,工厂级维修一直抓在美方手中多次谈判也不肯移交,再从该雷达对大陆腹地、朝、韩、日、俄火箭/导弹试验的大量监控活动来看,它主要为谁服务可谓一目了然。

500

> 在这次视察后台军公布的照片中第一次公开显示乐山雷达站内有美籍工作人员,而且就站在蔡英文身后毫不避讳镜头

“铺路爪”对台湾来说性能过剩,并不实用。受地球曲率限制,5000公里的探测距离虽然远达巴尔喀什湖,但只能发现几十万米以上高空的弹道导弹类目标。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只有200公里左右,和上面提到的那些大型相控阵雷达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

乐山雷达对中短程弹道导弹的预警时效比约为75%,即导弹飞行1/4距离后将被发现。但是乐山雷达因为带宽和频率的限制分辨率不高,无法直接制导反导武器;和“爱国者”导弹以及三军联合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兼容性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将拖延反导系统的反应速度,最多能让西海岸“爱国者”导弹的拦截时间增加几分钟,拦截距离从无预警条件下的5公里向外拓展到30公里左右,聊胜于无。

台湾引进“铺路爪”最大的意义就是把自己更加紧密地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给美国提供了一个位置极为优越的探测基地,将美国的早期预警网络从日本和朝鲜半岛向西南延伸了1500公里,可以从最理想的垂直方向窥探大陆西北-东北向进行的各种陆基、海基弹道导弹试验以及火箭发射全过程。战时则可尽早发现从华北、西北或南海射向北美的洲际弹道导弹,为美国提供更长的预警时间。

500

对这只成为美国帮凶的乐山“铺路爪”,解放军准备了软硬两手对抗措施。软性的电磁压制方面,在乐山雷达投入使用仅1年后,对岸福建惠安一座730米高的山头上就建成了一座单面阵的巨型相控阵雷达,和乐山的直线距离只有245公里,阵面尺寸约为30x20米,面积是乐山雷达的1.5倍,与之配套的还有多个大型天线罩内的电子对抗装置。这一组设施除了进行弹道导弹早期预警及反卫星追踪,另一大任务就是干扰乐山雷达。

500

硬杀伤的手段就更多了,解放军部署在东南沿海的众多中短程弹道导弹从发射到命中台湾目标仅需数分钟,如果混合采用巡航导弹、远程火箭炮或者无人机打击将更难以预警。

而台军布置在乐山阵地的防空火力只有传说中从退役军舰上拆下来的密集阵(目前卫星照片中并没有发现)和2座“天空卫士”系统的厄利空35毫米高炮,完全不具备对抗弹道导弹的能力。

500

> 蔡英文慰问防空炮兵连,背后就是厄利空高炮,靠它反导完全是以卵击石

所以作为对台打击的头号目标,乐山雷达发现来袭导弹之时也就是自己被毁灭的一刻。

 欲先了解更多,可移步公号:温哥华的鱼(ID:van--yu)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