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年GDP增2.3%这么了不起的成就也有人说风凉话,怎么看?

中国2020年GDP增长2.3%,总量破百万亿,这是全球经济昨天的大新闻,但它在中国互联网上的反响一般,老胡在热搜的头部没看到它,老胡发了帖子,评论区说怪话的很多。

中国经济去年克服疫情的巨大困难而实现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唯一的正增长,这是重大成就,普通中国人也知道的。中国社会整体上对此很满意,甚至挺骄傲的,这个事实错不了。

500

然而这种集体的满意和骄傲,未必就是舆论场日常的主色调,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人情绪可以尽情抒发并且寻找知音的互联网时代,二者常常不是对应关系。国家整体上做得很好,但是每个人的生活是具体的,2.3%的增速毕竟比上一年的6%少了3.7个百分点,而少的这3.7%是很多个人和家庭的挫折和困难,这些挫折与困难是那些人个人情感的主要来源。

全球化中的国家竞争态势很重要,大多数中国人都爱国,但也会有一些人将个人境遇迁怒于社会,甚至很多时候爱国与这种迁怒是并行不悖的。所以我们会看到,出了再好的消息,也会有一些人说风凉话,与社会的集体满意和喜悦南辕北辙。加之开放的互联网舆论场还有额外的复杂性,有少数势力刻意煽动情绪,试图劫持舆论导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反响,比如老胡看到一个帖子,在一张配图下用大字质问:“为什么我国这么富,我们却这么穷?”

500

这就是舆论场。中国的进步再快,也会有大量不满情绪的释放,也会有看上去义正辞严的诘问冲击眼球。对这种现象,窃以为既要引导和管控,也要不断增加我们社会对它的承受力。因为这是舆论场的原生态,有着绵延不绝的再生力量。

当然不能让负面的情绪宣泄成为主导性声音,误导社会的认知,比如就去年的抗疫和GDP,真让他们说的好像国家搞得不好一样,那既不是事实,也非社会的主流认识。但是,如果社会能够适应这种牢骚及挑衅性声音的存在,能够清楚辨识它们与基本事实之间的扭曲关系,那么国家的工作会轻松得多,社会秩序对管控强度的依赖也会降低很多。

500

▲北京居民在接受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之前填写同意书。图源:新华社 

说到底,中国事情做得好,政治上的底气越来越强,其实最经得起说。另一方面,社会总会有一部分事业或生活不顺的人,还有一些人需要用说“独特观点”乃至唱反调来彰显自己的存在,这是永恒的舆论结构。

老胡年轻时学俄语,是“从苏联走过来的”,而且穿越了世界的很多动荡,我深知“胡说八道”对有些社会的破坏力以及治理它面临的挑战。也许中国是最有资本在这方面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的国家,希望中国能够在反复探索中成功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磨合,最终形成国家强大的综合韧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