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B-2(5)- 部署

幽灵老巢 - 怀特曼

B-2的主基地是位于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始建于1942年,最初是一个名叫希代利亚的滑翔机训练基地。1955年12月3日,已进驻B-47轰炸机的该基地被重新命名为怀特曼空军基地,以纪念二战中第一位牺牲在空中的美军飞行员乔治·怀特曼少尉 - 珍珠港事件中他试图从贝洛斯机场强行起飞迎敌而被日机击落。当晚10:13分,怀特曼牺牲的消息就传到了密苏里的家中,他母亲对当地媒体说:“难以置信,但这随时都可能发生,如果我们要赢得这场战争,我们就必须牺牲自己的挚爱。”14年后,美国空军参谋长唐宁上将亲自通知这位坚强的母亲她家乡的空军基地将更名以纪念她的儿子。

500

> 乔治·怀特曼少尉和他的P-40B战斗机,驾驶舱外写着“幸运,我真幸运!”

1963年,怀特曼基地从战略空军司令部的轰炸机基地改为“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基地,80年代时该基地曾经拥有美国第一支全女兵组成的导弹发射分队。1986年雷克雅未克美苏峰会后开始执行核裁军,怀特曼基地被选中从导弹基地重新改为轰炸机基地,并成B-2唯一的永久性驻地。

B-2隶属于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它和陆军太空和导弹防御司令部、海军战略核潜艇部队共同组成美国战略司令部,负责向各战区司令部提供核威慑和常规战略打击航空兵力。

500

全球打击司令部的责任区覆盖整个地球,下辖空军第8军(第204特遣部队)和第20军(第214特遣部队),前者是拥有5个联队12个作战中队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后者是拥有3个联队9个中队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部队,基地全部集中在美国腹地的中西部,既受到重重保护也便于支援两洋方向。

500

> 全球打击司令部在美国本土的基地分布和部队编成

在空8军的5个战略轰炸机基地中,怀特曼几乎位于美国的地理正中心,气候四季分明,既没有北方两个基地那么漫长的寒冬,也没有南方两个基地那么高温湿热。

全部20架B-2都配属给第509轰炸机联队,下辖第13轰炸机中队和第393轰炸机中队。密苏里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31轰炸机联队第110轰炸机中队也配属给509联队,和现役轰炸机中队共用B-2。不过中队下属的飞机并不固定,从历年的照片看同一架飞机在不同年份涂有不同的中队标志。

13中队是美国空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组建于一战期间;393中队虽然1944年才成立,却是二战中唯一一支核轰炸机中队,也是世界上唯一在实战中投掷过核弹的部队,大名鼎鼎的“伊诺拉·盖伊”号和“博克斯卡”号B-29都来自这个中队。

500

> “伊诺拉·盖伊”号和它的机长保罗·蒂贝茨上校,他也是第509混合飞行大队大队长,伊诺拉·盖伊是他母亲的名,该机目前收藏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史蒂文·乌德沃尔哈齐中心

从509联队和两个中队的队徽也能看出它们的作战性质,联队徽中间有一朵蘑菇云,13中队是拿着镰刀的骷髅,393中队则是头顶冒出蘑菇云的猛虎,看飞行员的臂章就能看出他或她属于哪个中队。

500

要分辨B-2属于哪个中队主要看主起落架舱门上的标志条:13中队的图案是小方格,中间写有中队昵称“Grim Reapers - 狰狞的收割者”;393中队绘制的是虎纹和“393d Tigers - 393老虎”;110中队则是拉烟的B-2和“Stealth Militia - 隐身的民兵”。中间的文字时有更换,图案保持不变。

500

基地内还驻扎着第432空中远征联队20中队的MQ-9A“收割者”无人机、空军后备司令部第442战斗机联队303中队的A-10C和密苏里陆军国民警卫队第35步兵师第35航空作战旅1营的“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并且拥有规模庞大的核武器/常规武器储藏、检测、保养设施。

500

不过怀特曼始终是属于B-2的,怀特曼基地入口这条路就叫“幽灵大道”,基地西门叫“幽灵之门”,都和B-2相关。

500

怀特曼基地的座右铭是“anytime, anywhere - 无论何时何地”,代表着B-2轰炸机可以全球到达攻击任何坚固设防的目标。它担负着美国空军的战略值班任务,指挥中心全年无休,24小时处于戒备状态。

500

> 2014年12月11日,肯尼西亚·威廉姆斯军士正在战略自动命令控制系统(SACCS)上工作,该系统负责向空军核武器平台和支持单位分发命令和验证密码

500

> 怀特曼基地塔台

500

> 2019年3月27日,基地内刚刚完成翻新装修的“亚特兰蒂斯”楼飞行员宿舍,非常典型的美国乡村旅馆风格,完全谈不上豪华

因为B-2的隐身涂层十分“娇贵”,需要在恒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保养和存放,美国空军在怀特曼为每架B-2都修建了专用机库,共21座。每座机库宽64米,深34米,前后都有大型移门,配备带空气过滤系统的空调设备,造价500万美元。

500

> 机库最初的设计效果图

500

> 比较少见的机库背面,库门打开,后方就是塔台

500

> 21座机库的位置

机库的左侧外墙上绘有停放飞机的专属标志,由机名所在州地图和星条旗图案构成。下图是2019年6月15日“纽约精神”号在完成当年航展表演着陆后驶过“加利福尼亚精神”号的机库。

500

B-2以维护极端繁复著称,每飞行1小时平均需要119个小时地面维护,不仅仅是隐身涂层的修补,机上几乎每一样设备零件都是非常特殊的。机体上的螺丝都采用隐身设计,如何从蒙皮上拆卸下来就有一整本书的操作说明。地勤机械师工位的书架上有超过一千本技术手册,每项基本维护操作平均需要查阅10本资料,而且必须严格按照上面的步序执行。

500

> 2002年12月17日,509飞机维修中队的地勤正在上紧3号发动机舱门上的隐形螺丝

每7年B-2将返回加州帕姆代尔空军第42工厂进行为期1年耗资6千万美元的大修,这一过程中整个隐身涂层将用含结晶小麦淀粉的化学药水彻底清除以检查底下的蒙皮是否有破损,然后再用机械设备全自动重新喷涂新的涂层。

500


500

前沿部署

在B-2服役的早期,每次从怀特曼基地起飞进行全球打击任务后都必须返回本场进行复杂的维修保养。1998年B-2途径关岛降落短暂停留期间,地勤人员发现安德森空军基地缺乏带有空调的机库,无法满足B-2隐身蒙皮的维护要求。于是空军作战司令部要求航空系统中心为B-2专门研制一种可移动部署的简易机堡供B-2在外场进行维护。

美国空间框架制造公司设计制造了“B2SS - B-2庇护所系统”,后改名为“XLDAHS - 超大型可部署机库系统”,宽76米,深38米,高18.3米,自重79.4吨,由32盎司重的PVC外壳和15盎司重的衬里构成充气软壳,内部有轻钢结构支撑,可以承受每平方英尺40磅重的积雪,抵御时速177公里的飓风和极端的高低温。

500

> XLDAHS外观

整座机库占地面积接近一座美式足球场,内部容积3.1万立方米,自带3部空调和1部加湿设备,重10吨的蚌壳式大门像眼睑一样闭合后可以维持B-2前沿部署所需的恒温恒湿条件,并具有三防能力,环控能力比普通的永久性机库还强。每个移动机库的造价在200万到250万美元之间,全套设备可以用29架次C-130运输完毕,也可以海运。

500

> 大门闭合后的XLDAHS内部

XLDAHS已知制造了5座,分配给英国费尔福德1座,迪戈加西亚4座。曾经计划给关岛再配备5座,但似乎从来没部署过。每座移动机库的外场建设周期预计是30天,但2002年在迪戈加西亚同时建造2座时共耗费了70多天。在此之后B-2于2003年3、4月间第一次前沿部署到迪戈加西亚支持“伊拉克自由”行动,2005年3月第一次部署到关岛安德森基地。

500

> B-2的3个主要前进基地,图中阴影为B-2依靠内油的作战半径覆盖范围,不过B-2的半径有多个条件未知的版本,上图标示的5555公里是诺斯罗普的官方数据,90年代末美国空军宣称为4630公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2006年的报告则说满载作战半径是3700公里。

不过XLDAHS毕竟属于临时性设施,经过多年运作,美国已经在费尔福德和关岛修建了永久性B-2机库,只有迪戈加西亚仍然全部采用XLDAHS。

英国费尔福德皇家空军基地:现在拥有2座永久性机库,在机场南端停机坪上还保留着那座XLDAHS,可以同时保障3架B-2的长期部署,满足欧洲方向的作战任务。

500500500

迪戈加西亚基地:4座XLDAHS就修建在机场塔台旁边,因为迪戈加西亚属于英国领土,修建之前还必须获得英国方面的批准。

500500

> 2020年8月18日的卫星照片,3架B-2正在迪戈加西亚机场部署

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在机场北部有两座永久性机库,外观和南部拱形的常规机库不同而和怀特曼的机库非常相似。

500

左侧机库修筑于2004年前,右侧这座机库从2015年5月开工,2017年8月才竣工。

500

平时部署在关岛的B-1和B-52都是露天停放的,没有室内机库的待遇。

500

安德森基地里同样能享受空调机库的只有稀少而宝贵的全球鹰了。

500

B-2通常以3机特遣队的形式进行短期前沿部署,包括200多名地勤人员,熟悉各地作战环境,配合各战区司令部下属单位展开联合演习,其它机种的战略轰炸机部队也会派出地勤人员进行交流,增强联合作战能力。自2004年开始,每6个月会有一支特遣队轮换部署到关岛,部署期数月不等,不过近年来间隔逐渐拉长,2016年8月之后直到2018年1月才进行了下一次部署。

500

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则2次部署到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着重演练和夏威夷空警队第199战斗机中队F-22的联合作战。2019年这次部署中B-2出动了27架次,飞行总时数171小时,其中8个架次和F-22合练。美国媒体明确指出部署到夏威夷就是为了躲避中国区域拒止力量的打击,虽然比关岛后撤了6千公里,仍然比怀特曼近6300公里,大大压缩了抵达东亚战区的时间。

500

> 2019年1月15日,1架B-2和2架F-22飞行在檀香山上空

按照最新国防策略中阐述的动态兵力部署构想,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2020年的战略规划终止了持续16年的战略轰炸机定期海外轮换部署,改为不规则的短期机动部署,让对手难以预计美军兵力会出现在何处从而做出规划和应对。拓展B-2的可部署地点就是该计划的一部分,除了夏威夷,B-2甚至首次出现在威克岛和冰岛。

但是非定期部署对B-2部队本身也是很具挑战性的,即使迪戈加西亚这样非常成熟的基地,在没有长时间准备的情况下临时进驻也会带来相当大的通信和任务规划问题。为此美国空军专门为B-2研制了海外移动作战中心,这是一种临时性的作战支持实体设施,可以不依赖远在数千公里外的战区指挥中心向临时部署的B-2提供强大的规划、指挥和通信保障。

500

> 2020年8月15日,B-2从迪戈加西亚起飞


500

实战经历

【 科索沃 】

B-2于1997年1月1日达到IOC初始作战状态,首次实战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在美军参与行动的前8周,北约战机共出动了3.4万架次,6架参战的B-2只占了其中50个架次,投弹量却达到总数的11%,摧毁了塞尔维亚地面目标中的33%,并且首次在实战中发射了GPS制导的JDAM“灵巧炸弹”。

500

1999年5月7日,509联队出动B-2往返飞行30小时,悍然轰炸了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中国大使馆,3名中国记者在袭击中遇难,数十人受伤,全球哗然。在一场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武装干涉战争中肆意轰炸第三国的外交设施,这是极为罕见的外交事件和战争罪行。政治外交上的问题这里就不讨论了,来看一下当时的实战情况。

当地时间5月7日深夜,B-2飞临贝尔格莱德上空(数量不明,也可能只是单机,不过西方媒体都用了复数),塞尔维亚防空系统完全没有反应。23时45分,B-2共投下5枚924公斤重的GBU-31 JDAM炸弹。第一枚斜穿使馆大楼在一层墙角下爆炸;第二枚从中央穿透楼顶,破坏了三楼的大使办公室、二楼会计室及一楼大厅;第三枚落在大楼西北角直穿到一层;第四枚从一层窗口钻入地下室在俱乐部大厅爆炸,五个煤气罐及车库内的储备汽油被引爆;第五枚落在大使官邸中央钻入地下,但没有爆炸,直到五年后才由塞尔维亚方面取出销毁。

500

> 遇袭后的中国大使馆大楼

坊间对于这次轰炸的目的一直众说纷纭,有说是为了摧毁藏在地下室的F-117残骸,有说当时米洛舍维奇躲在中国大使馆内,西方也有说法南联盟在大使馆内设置了通信转发设备和无线电监听站,这些都被从现场侥幸逃生的中国大使潘占林一一否认。而中文网络上流传颇广的一些文章就写得比较离谱了,完全罔顾事实瞎编故事,比如:

……然而美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大使馆楼顶架设了卫星信号接收装置“大锅”。悲催的美国人投射炸弹时,激光恰好照射到了大锅上,这样楼顶上就相当于又多出了一层,根据激光指引和之前设置的参数,每枚钻地弹每穿过一层炸一次,这样楼顶和楼上5层全都被炸了,而多亏楼上有层大锅,地下室里的F117残骸幸免于难,后来被运了回来,推动了中国隐身战斗机技术的发展……

槽点实在太多,一抓一把:B-2投掷的是JDAM,GPS制导,没有激光寻的头也无需外部目标指示;B-2没有安装任何激光照射设备;900公斤级的JDAM只能一次性引爆,每穿一层炸一次那是二踢脚。

至于美方的解释,袭击发生后美国第一时间声明这是误炸,之后又进一步辩称是负责情报的CIA用错了旧版地图,把中国大使馆误认为350米外的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采购局。

500

稍微了解一下美军的作战规划和情报体系就知道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从出动的绝密机种、投掷弹药的种类和瞄准点都可以看出这是精心规划的定点清除,4颗炸弹从不同高度、4个角度立体攻击使馆大楼的各个楼层,同时还不忘特意分出一颗炸弹精确命中大使官邸。其目的就是对中国和俄罗斯支持南联盟、反对科索沃独立进行恼羞成怒式的敲打报复,俄罗斯不敢碰就拿当时尚军力且弱小的中国开刀了。初出茅庐的B-2在科索沃战场上大显神威,不过也就此染上了它服役生涯中最大的污点。

【 中东 】

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迅速发动联军在阿富汗展开“持久自由”行动,作战的开端就是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大规模空袭。当时阿富汗各派武装势力都拥有一定的防空能力甚至战斗机,对联军飞机构成威胁。美国空军中央司令部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建议出动B-2打头阵,依靠JDAM炸弹小于3米的命中精度摧毁塔利班的雷达站、地空导弹阵地、机场、空管设施和训练营,为盟军的后续空袭打开大门。

从怀特曼到阿富汗最近的航线是穿越北极经俄罗斯南下,距离约11600公里。虽然冷战已经结束10余年,俄罗斯也绝不会允许全副武装的美国战略轰炸机从自己的心脏地带穿过,而且如果美国向俄罗斯通报飞行计划,塔利班很可能会听到风声从而丧失打击的突然性。第二近的线路是向东横跨大西洋和欧洲,距离约12500公里,但是飞跃的国家众多,如果一一通报同样会危及行动和轰炸机的安全。最终小布什总统选定了向西经太平洋、印度洋到阿富汗的最远方案,完全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500

整个任务规划过程用了不到30天,从10月7日到9日连续三天,509联队每天出动2架B-2执行轰炸任务,三次的航线基本相同。B-2从怀特曼基地起飞后在加州外海进行第一次空中加油,第二次空中加油在夏威夷附近的中太平洋上空,下一站是关岛附近的西太平洋,穿越南海后在马六甲海峡进行第四次空中加油,第五次也是攻击前的最后一次空中加油靠近迪戈加西亚,然后掉头北上穿过全程唯一需要长距离飞跃的大陆国家巴基斯坦(很可能没有通报),最终于深夜在阿富汗上空投下JDAM,此时已经飞行了近2.5万公里。完成攻击任务后在印度洋上空接受第六次空中加油,最后在迪戈加西亚落地,单程飞行距离2.95万公里(我在Google地图上量的大概里程,实际航线至今保密)。

B-2机组长期接受远航训练,在飞行模拟器上的演练甚至超过50小时,因此他们对这样的超长距离实战任务既不感到意外也不需接受专门的临战训练。

500

10月8日的第3架次由“美国精神”号执行,机组为马尔文·戴勒少校和布莱恩·尼尔上尉。他们起飞的时候第一晚的攻击还未展开,战争还没打响。当30小时后他们进入阿富汗时,目标区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近3/4的新目标瞄准点必须由机组重新输入火控计算机和炸弹中 - 在头3天空袭中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B-2也展现出它灵活的任务弹性。机组使用波音研制的“Combat Track II - 战斗轨迹2”空中情报系统给JDAM重新编程,需要手动敲击上千次键盘。以今天的标准看这非常费时费力,但是20年前能在空中为挂载的GPS制导炸弹重新指定目标已经属于黑暗科技了,B-2机组才刚刚接触该系统几个月时间。

“美国精神”号在阿富汗上空盘旋了2个小时,投下了16枚JDAM中的12枚。有的目标区需要B-2多次飞跃,以便使用机载合成孔径雷达绘制3维地图进行更精确的轰炸。完成之后他们脱离战场和加油机汇合,准备前往迪戈加西亚落地,此时CAOC联合空中作战中心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返回攻击几个新出现的目标。机组同意了,掉头在阿富汗上空又飞行了90分钟,投掷出剩余的4枚炸弹。

进行了计划外的第七次空中加油后他们终于抵达迪戈加西亚,不过降落前他们又在空中转了几圈让排在他们之前的一架B-52先降落。“美国精神”号触地时飞行时间达到44小时20分钟,创造了一个至今未被打破的有人驾驶战机最长实战续航时间记录。

500

> 2001年10月8日“美国精神”号在迪戈加西亚触地的历史性一刻

依靠航医开的特种药丸撑过40多小时的两名机组终于可以下飞机了,不过“美国精神”号的传奇还在继续。当时地域狭小的迪戈加西亚基地内已经驻扎了18架B-1和B-52,还有大量加油机,没有多余空间供B-2和它们的地勤运作。这次行动的6架B-2都是落地不关闭发动机,热车加油,厕所被清理干净,食品饮水等补给装上飞机,同时换上另外两名提前飞来的机组。

500

45分钟后飞机重新起飞,跨越印度洋、太平洋和美国西部返回怀特曼基地。6个架次的往返全程都超过了70个小时,期间发动机没有任何故障(连续运转3天),显示出超高的可靠性。而“美国精神”号因为中间的波折成为着陆前飞行时间最长的一个架次。

美国空军于2003年12月宣布B-2达到完全作战能力,不过在此之前B-2已经开始同时支持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2003年当年,B-2从迪戈加西亚等前进基地出击22架次,从怀特曼出击27架次,投掷了680吨弹药,包括583枚JDAM。

2010年2月1日,全部B-2和具备核攻击能力的B-52与洲际弹道导弹部队一起被转隶给新成立的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

2011年3月,B-2成为利比亚“奥德赛黎明”行动中第一个出击的机种,3架B-2从美国本土飞来,向利比亚机场投掷了40枚炸弹,全程由盟军空中加油机提供4次加油。

500

同年5月,在展开击毙本·拉登的“海王之矛”行动前,美军高层曾经考虑过动用B-2进行空袭,但因为计划使用的巨型钻地炸弹会对周围居民建筑产生附带损伤,而且空袭后很难验证本·拉登遗体的身份以确认战果,所以最终放弃。

2017年1月18日,2架B-2攻击了利比亚锡尔特西南30公里处的ISIS训练营,共投下108枚225公斤级JDAM炸弹,炸死85名恐怖分子,随后而来的MQ-9无人机还发射了“地狱火”导弹。2架B-2往返飞行了34小时,各进行了5次空中加油,被媒体称为“极端昂贵的打击ISIS方式”。

【 东亚 】 

2013年3月28日,2架B-2自怀特曼起飞,往返2.1万公里在韩国靶场投下了训练弹,这是美韩年度军事演习的一部分,也是B-2首次飞抵朝鲜半岛向朝鲜施压。

500

> 当天在驻韩美军F-16护卫下飞跃乌山空军基地的B-2


500

关岛之殇

关岛是B-2部署次数最多的前进基地,却也是B-2的伤心地,两次重大事故均发生在这里。

关岛为热带海洋性气候,地面湿度很大,而采用电传操纵系统的B-2对大气数据采集的要求非常高。在2006年的前沿部署中,B-2的外场维护技师(Line maintenance technician)就发现必须经常性地对机上的ADS大气数据系统进行校准,他们向诺斯罗普致电询问如何处理这种在美国本土没遇到过的环境新问题。诺斯罗普的技术支持工程师推荐在校准之前先用机上的皮托管加热器将PTU大气数据传感器烘干(参见细说B-2(3)- 细节)。这个加热器的原始设计是用于空中除冰的,工作温度高达500度,在地面长时间使用有可能过热而损坏皮托管-静压系统。

500

> 在关岛的暴雨中工作的B-2地勤

这里需要顺便更正一下,第三篇中提到AN/APQ-181雷达系统包含5个LRU - Line replaceable unit, 这里的line原指距离,中英文都有这样的意思,比如操作地点(现场)叫1st line - 一线,引申到军事上是外场的意思,所以LRU就是在外场可更换的单元,不需返厂维修。

有不少维护技师都成功地用皮托管加热器烘干了潮湿的PTU并准确校正了ADS,但是这一方法并没有被经验总结报告收录,或形成正式的技术修正文件在全机队推广。只有部分参加2007-2008前沿部署的B-2机组和地勤注意到ADS对潮湿的敏感程度以及皮托管加热器的功能。

2008年2月25日早晨,隶属393中队的“堪萨斯精神”号和另外一架B-2在完成4个月的前沿部署后准备返回怀特曼基地,当天刚下过暴雨,空气极为潮湿。

500

> “堪萨斯精神”号,最后飞行时数5176小时

9:29,在地面做准备的机组收到飞控系统发出的“AIRDATA CAL”信号,说明大气数据系统需要校准,两名飞行员和当时在机上的飞控专家并不了解皮托管加热功能,所以他们只是执行了校准操作,而没有先开启加热器烘干PTU再校准。这导致24个PTU中的3个在校准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读数偏差。

10:29,当机组做起飞准备时,对照检查清单开启了皮托管加热器,从而烘干了全部PTU。这一湿一干之间的校准误差造成高度表读数比实际机场海拔高出了41.45米,但是机组对此一无所知,因为在跑道附近的视野内没有机场海拔标志牌。

10:30:12,“堪萨斯精神”号排在第二位滑跑起飞,在松开刹车约19秒后,主警告灯亮起,状态指示器上也显示出飞控系统警告。机组发现大气数据错误标志,不过6秒钟后飞控系统关闭了警告灯。机组继续执行起飞程序,因为所有警告灯都是熄灭状态,飞行仪表也显示空速早已超过100节的起飞决断速度。

10:30:49,飞行员用正常杆力在指示空速142节时抬起机鼻(事后估计实际空速为132-134节),按标准的起飞攻角和爬升率起飞。在前轮离开跑道的瞬间,飞控系统根据错误校准的ADS数据计算得出一个负攻角(严重的机鼻下垂姿态),于是自动将机鼻抬高30度,叠加在现有攻角上。飞行员试图重新获得飞机控制权,但是高攻角、大起飞重量、高气温、低空速叠加造成飞机能量过低,已无力回天。

500

飞机在6秒钟内失速并向左偏转,左翼触及地面的瞬间2名机组成功弹射逃生,飞行员只受了轻伤,任务军官脊椎受损后来康复。“堪萨斯精神”号则一头栽倒在两条平行跑道之间的草坪上爆炸起火,机翼折断,残骸散布在18964平方米内,复合材料燃烧引起的火灾直到8小时后才被扑灭,飞机彻底损毁。

500

当时前一架B-2已经顺利升空,起飞滑跑距离为1775米,空速145-147节。而因为飞控系统的错误,“堪萨斯精神”号滑跑距离只有1333米,比前机缩短了442米,指示空速为142节,比实际空速快了12节。起飞过程中机组看到黄色的“主警告灯”亮起,显示屏上出现一排大气数据错误警告,但这些报警信息几乎立即消失了。机组按照操纵规程继续执行起飞程序,因为黄色警告无需自动触发终止起飞,而且此时已经超过了决断速度(他们并不知道实际速度慢了12节)。

500

为什么告警灯会熄灭?调查发现显示屏大气数据阵列中的攻角一栏显示了2个黄色的叉和2个白色的叉,这就是电传操纵系统中的“2对2”状态,四余度系统中2组数据和另2组不同,此时飞控系统必须用一个先前被系统接受的数值去调和2组大气数据通道之间的数据差。“堪萨斯精神”号调用的恰巧是校准时产生的偏移数值,2个数据通道被调和后正好位于允许值范围内,飞控系统逻辑退出“2对2”状态,警告消失。

调查组发现关键问题还在于B-2机组、地勤和管理层对于大气数据校准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因为“AIRDATA CAL”警告信号频繁出现的现象只在关岛短期部署时才会发生。维修主管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因各种问题停飞的飞机上,而大气数据校准问题从来没有导致停飞所以没被记录在案,因此地勤必须去咨询已经超过10年没接触B-2项目的原厂工程师。

调查认定机组在事故中没有违反规程,操作正确。509联队当即下令“安全性停飞”以检查安全程序,4月1日才复飞,皮托管加热被正式列入PTU的校准程序。一团小小的湿气和一个错误的操作次序,造成了世界航空史上最为昂贵的一起空难,损失超过14亿美元,在安全运作19年后B-2机队只剩下20架。

关岛的魔咒还没完。正好2年后的2010年2月26日早上7点,“华盛顿精神”号在训练任务前的地面准备阶段由地勤启动了4台发动机,随后因为发电机故障将左侧一台关闭,再启动时旁边正在运转的发动机将泄漏出的燃油蒸汽吸入排气管并被点燃,随后大火向前蔓延到发动机舱,燃烧了26分钟才被扑灭。

500

事故中没有人员伤亡,这架B-2从外表看损伤轻微(这也是美国空军最初通报时认为只是小火灾的原因),但是大火的高温融化扭曲了部分钛合金机框结构,并烧毁了大量电缆和液压管线。因为B-2被高度保密,关岛基地的消防队员事后说他们甚至不知道排气管舱的存在,也不知道排气管会着火。

500

> 2013年3月6日,吉姆·迦盖诺技术军士正在怀特曼基地焊接B-2排气管衬里的接头,可以看到排气管的S型曲线,这里正是“华盛顿精神”号的起火点

美国空军已经无法再承受另一架B-2的损失了,诺斯罗普派出维修工程师团队秘密前往关岛,事故的严重程度也没有对外公布。评估后确定维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修复结构和机械系统,成本为6790万美元,使用了超过一千件零部件,从小夹具到庞大的机身支撑结构都有,一些已经停产的零件甚至得对照最初的设计图重新制造,然后由一架特别指定的C-17运往关岛,整整18个月后“华盛顿精神”号被恢复到适航状态。

2011年8月它从关岛直飞回加州帕姆代尔工厂。为了避免对飞机结构带来更大压力,这次飞行的起飞重量、高度和速度都受到严格限制,通过空中加油来降低起飞时的载油量。耗时13小时的不着陆飞行中一架支援飞机全程伴飞,提供大气探测以避开乱流,同时和空管协调航路安全,因为空管雷达上看不到B-2。

回到出生地后“华盛顿精神”号开始耗时2年的第二阶段维修,工程包括了一次计划内的大修项目,全机的蒙皮、面板、螺栓、设备全部都拆卸下来,只剩下修补好的骨架,然后用新部件重新装配,耗资3720万美元。修复工作于2013年12月完工,“华盛顿精神”号重新加入现役。

500

> 2013年12月6日,“华盛顿精神”号在完成修复后的第一次飞行训练后降落在怀特曼基地

美国空军在调查事故原因时发现,大量填充在排气管舱和尾喷口区域缝隙内的雷达吸波材料发生了脱落现象,这些散落的特种材料像海绵一样吸满了燃油,当发动机起火时立即被点燃。

这是一起发生几率非常小的偶然事故,美国空军改进了消防训练技术手册,首次注明了B-2排气管舱的位置和灭火程序,并在为关岛等海外基地配备了飞机专用举高喷射消防车等特种设备。

距离B-2首飞已经过去了32年,凭借超前的设计、冷战时期不计代价的投入和多年来的改装升级,即使在今天它仍然是一个拥有强大作战能力的隐身战略平台。

B-2最大的不足就是它极其高昂的运作成本和过少的数量,从而导致相当低的出动率。迄今为止B-2的最大出动数量是2017年9月间的11架和2018年4月19日“海王星猎鹰”演习中的10架。大多数时间里处于战备状态能够随时出动的B-2只有3、4架,因为全部20架中在任何时间段内都有3-4架留在加州帕姆代尔工厂进行翻新升级,另有1架常驻爱德华兹基地进行系统测试,剩下的飞机除了执行繁重的训练任务还要进行基地级维修保养,这大大削弱了它实际能够承担的战略威慑能力。

只有到2025年B-21开始大批服役后,美国空军隐身轰炸能力不足的状态才能得到改善,届时B-2亦将谢幕。

500

5篇B-2的正传终于写完了,正在考虑要不要加一个后传写一写它的继任者B-21。最后再补充一点,一位业内的朋友告诉我细说B-2(4)- 运作中提到的“PEN - 渗透”按钮在中控面板中央显示器的上方。

500

 欲先了解更多,可移步公号:温哥华的鱼(ID:van--yu)

对了,《细说B-2(4)- 运作》观友们要是感兴趣,可以戳这里:

https://mp.weixin.qq.com/s/ujcFxjMPL12TtW89AS-MkQ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