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和汇率波动的关系

   10月7日,赶在假日的最后一天,央行又宣布降准了,而且是1个百分点的降幅。马上就有敏感的朋友联想到人民币是不是又要遭遇比较大的贬值压力。直观上这似乎是个不用思考的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二者之间的联系真没有那么紧密。

   对于货币供给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大众舆论喜欢用中国庞大的货币供给存量数据做论据,以证明人民币现在的汇率被严重高估,应该大幅度贬值,不少学者也持有类似观点。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粗暴,但十分接地气:社会财富的增长是缓慢的,但货币发行是比较容易的,钱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所以哪个国家的钱少哪个国家的钱就应该更值钱。

   甚至有网络写手(当然,这类写手一般是不署名的)直接拿中、美两国的M2数据对比一下就算出了美元对人民币的所谓“合理”汇率。以2017年底的数据为例,由于2017年底中国的M2余额是169万亿元,美国的M2余额是13.9万亿美元,据此得出美元兑人民币的“合理”汇率应该是1:12左右,人民币汇率被大幅度高估,所以一定会贬值的结论。

   其实反驳上述逻辑特别简单,直接找一个反例就可以了。按照上述计算方法,选取韩国2017年底的M2数据,可以计算得出美元兑韩元的“合理”汇率应该是1:182,但当时实际的汇率水平是1:1071。这样看,韩元是被大大地低估了,低估幅度大约是83%,所以韩元应该大幅度升值。

   千万别觉得韩元是特例,按照上述计算方法,2017年底,美元兑日元的“合理”汇率应该是1:71,而当时实际的市场汇率是1:113,所以日元也被大大地低估了。

   按照同一种计算方法,人民币被大大地“高估”,而韩元和日元则被大大地低估,到底哪个才是合理的结果呢?但无论哪个是合理的,另外一个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最终的结果都只能是计算方法出了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各个国家的M2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的,起码在测算汇率水平时,这是个很糟糕的方法。

   有些朋友可能很快就想到了一个理由: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总量差别很大,经济总量和货币存量之间关系密切,所以直接用不同经济规模国家之间的M2进行对比一定是错的。

   有人可能会说,M2存量是历史积累的结果,直接进行对比肯定不行,但他们的变动情况应该可以作为汇率升贬的参考依据,货币发行量增速快的货币就应该贬值。笔者相信,很多朋友也是这么想的。

   但实际情况如何呢?还是看看数据再说吧。2017年,韩国和美国M2的年度增速都是4.7%,如果货币供给的边际变化直接影响汇率,那么美元兑韩元汇率应该基本不变。但实际情况是,2017年全年韩元对美元升值了13%,这是个相当大的幅度。

   可能有朋友会说,韩国人经常干预汇率走势的,所以韩国这个例子不能算。

   好吧,我们换一下。国际上公认的受政府干预最小的两个大币种应该是美元和欧元。同样是2017年,欧元区M2的年度增速是4.65%,也几乎和美国M2的增速相同。但欧元当年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是14%。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似乎货币供给量的边际变化也不能直接用来作为汇率波动的测度指标。

   可能还有朋友会说,你用的数据时间太短了,市场信心的变化需要一个过程,用长期数据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

    那我们就把时间段拉长。5年总可以了吧。2013至2017年,欧元区和美国的M2增速分别为24%和32%,美国的增速明显更快,按理说美元应该贬值,但同期欧元对美元贬值了大约9%。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可以说,单纯依靠观察货币供应量,恐怕无论在中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很难对汇率走势作出理性的判断。

   为什么?是因为货币供应量真的不影响汇率吗?

   当然不是。货币供应量是影响民众对货币长期信心的重要指标,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清楚这一点。但究竟货币供应量大到什么程度才会明显影响民众的信心却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测度指标和临界值,而即使有一个测度指标,在不同国家迥异的经济结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其临界值也必然区别巨大。

    此外,影响汇率的因素除了货币供应量还有很多,经济增长潜力、资本管制效率、居民教育水平(民众对金融市场的理解深度)、居民投资品种的多样化程度、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等,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人民币进入外汇市场的实际规模,货币供应量只是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此货币投放增加并不等于外汇市场交易规模增大,货币投放减少也不必然导致外汇市场交易规模萎缩。

    再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降准的首要目的在于避免经济增长动能因流动性不足而受损,但在汇率问题较受市场关注的情况下,对外汇市场的确可能产生连带影响,但货币当局不存在牺牲汇率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观动机。再加上逆周期因子已经重启,远期售汇风险准备率已经从零上调至20%,离岸市场央票也已整装待发,笔者认为不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降准进行过多联想。

祝各位老朋友好运!也祝人民币好运!

500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85
最热 最早 最新

  • 全部楼层
    猫客
    这不完全是中国内部法治不足的原因,普通百姓的投资理财意识、能力处于发展初期,缺乏理性是主因。比方说中国股市与西方股市相比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A股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西方也不太一样。中国的监管层似乎不太愿意让大量资金流入股市,认为大量资金流入股市会削弱实体经济发展,西方则无所谓;同时监管层更希望股民分享上市公司的经济发展红利,而通过各种手段阻止股市炒作,但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却是铁公鸡,只想从股市圈钱,剥削股民。因此中国股市任重道远,目前还看不到股市按监管层的意图运行的前途。
    结果大量资金进入楼市,更是削弱实体经济发展。健康的股市是扶植实体经济的最佳途径,炒楼才是真正削弱实体。我所说的法治不足,可不仅仅是股市上的,而是整个经济体系中,所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缺乏法治保障让企业发展受到阻碍,同时鼓励企业走歪门邪道而不是走正道。比如中国十四亿人的市场,为啥经济却偏重出口?为啥自己人的生意不做去做外人生意?答案是因为对发达国家出口回款顺利,较少遇到坑蒙拐骗卷货跑路的情况。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碰到这样一档子事,可能就直接扑街了。这样的横死率过高,才是中国经济组织化程度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这就是良好法治的作用,这就是法治不足的危害。所以你再看看我说的话,“投资只会投非常简单的东西,稍微复杂一点的投资标的,由于法治不足,各路害群之马不能被及时清除,出现各种问题的概率都很高”,再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 米国一加息、制裁,多国就崩溃,就是干预汇率啊。
  • 试试以购买力平价比较呢?
  • 美元是有霸凌地位的货币,所以人民币不能与美元相比。
  • 关键问题是大部分财产还没货币化,且不说理论对不对。
  • 全部楼层
    已注销用户
    问题是各大财经网站的最近谈到M2和GDP比值的财经文章,都没说这个问题,我不仅怀疑到底你说的对不对,还有如果中国M2对美国的M3,是不是中国M1对美国的M2?
    你去查一下美国和中国的M2统计口径的差别就知道了,中国市场主要以直接融资为主,借贷杠杆会直接体现在M2上。美国间接融资为主,借贷杠杆并不直接影响M2数据。国内那些财经媒体一个个都是观点太多,思考太少货色,永远是马后炮和鹦鹉学舌
  • Lawrenceglow 七字符
    零子
    将钱存放在床底下,央行发再多,恐怕也不够呀!! 但是,一旦,都床底拿出化或存银行,恐怕货币又是太多。。周转,金融化,才是重要的。。M2/GDP高,只能说明,金融还不够发达,银行办效率太低,转个款,要好几天,好几个小时,才到。。货币周转太慢,就象上市公司总资 产周转率,与美国比,有点低,说明床低下放得太多了。。
    什么现金搁床底下周转慢都说出来了,现钞再多有M2多吗?先了解下M2是啥再说好吗
    一会儿说钱再床底下,一会儿说银行转款慢,到底是银行慢还是钱没长脚不会自己做高铁啊?
  • ぴ~~~
    不用美国的M2来衡量,他们也会找一个别的东西,比如找MBA来,依我看不如找美国的私人枪支来衡量比较准确。
    说话太快,可能还说得不够清楚,他们不用M2还会用NBA2,或者美国私人持枪数量“枪2”,反正得用一把美国尺子。
  • 不用美国的M2来衡量,他们也会找一个别的东西,比如找MBA来,依我看不如找美国的私人枪支来衡量比较准确。
  • 全部楼层
    飞翔的鸟
    中国的银行办事效率恐怕比西方发达国家快多了,转款为什么要几天,并不是不能及时到款,而是很多网上诈骗利用转款到款太快骗了不少的钱,所以才把转款的时间延长了,看来你是活在真空中,要不你从来不转款,对中国银行的转账效率一无所知,中国银行工作人员的态度可以没有西方的好,但效率真的不低!
    好象只有中国有网上诈骗!! 自藕。。。
  • 零子
    将钱存放在床底下,央行发再多,恐怕也不够呀!! 但是,一旦,都床底拿出化或存银行,恐怕货币又是太多。。周转,金融化,才是重要的。。M2/GDP高,只能说明,金融还不够发达,银行办效率太低,转个款,要好几天,好几个小时,才到。。货币周转太慢,就象上市公司总资 产周转率,与美国比,有点低,说明床低下放得太多了。。
    中国的银行办事效率恐怕比西方发达国家快多了,转款为什么要几天,并不是不能及时到款,而是很多网上诈骗利用转款到款太快骗了不少的钱,所以才把转款的时间延长了,看来你是活在真空中,要不你从来不转款,对中国银行的转账效率一无所知,中国银行工作人员的态度可以没有西方的好,但效率真的不低!
  • 猫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全部楼层
    天地悠悠
    自己被西方经济学忽悠瘸了还自作聪明自以为清醒。市场的表现,恰恰说明中国这种所谓清醒的人太多了,一个个骨子里唯西方马首是瞻,生搬硬套概念和理论。中美GDP一样吗?至少我们的GDP里是没有HUANG-DU-DU的,军火应该也是相形见绌,甚至房地产也是自叹不如。再说所谓的M2,这是个什么东西呢?中美国民对储蓄和消费的态度一样吗?如果真不看好自己的国家和货币,赶紧自行了断,该干嘛干嘛。
    说得好,难得糊涂!那些迷行西方教条的把性质不同的两个东西拿来比较,然后抱怨对方为什么跟自己不一样。拿中国的一个成语来形容,这叫做驴唇不对马嘴。
  • exlion 我的小红书是1966年版的
    M2就是个笑话
    不同国家堆M2定义都不同,更何况还有M3,4
    再说个笑话
    居民储蓄增长也属于M2
    居民把钱拿去投资也属于M2
    那么居民究竟应该把钱怎么花,才能降低M2增幅?
    这么看来欧美吃光花光也是好事了,被保险律师费骗光钱,反而是好事了?
  • 全部楼层
    赚钱容易
    此评论已被屏蔽
    因为美国的油气比俄罗斯的要贵,就这个理由,而中国的油气进口量又大,他的说法应该还是保守的估计了
  • 全部楼层
    觳觫葫芦
    中国M2和美国M2不是一个东西,美国流动性大的一般等价物种类是非常多的,中国这一块金融工具是匮乏的,和中国M2能对比的是美国M3。这些应该是金融学基础知识,不懂就别凑热闹指点江山了
    问题是各大财经网站的最近谈到M2和GDP比值的财经文章,都没说这个问题,我不仅怀疑到底你说的对不对,还有如果中国M2对美国的M3,是不是中国M1对美国的M2?
  • 全部楼层
    赚钱容易
    此评论已被屏蔽
    一个国家是社会主义,不代表这个国家对其他的国家也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对外搞帝国主义,不代表在自己的国家内部也搞帝国主义
  • 对于网上的大部分文章来说,M2只是一个装饰符号,用来装饰“中国最大输家”论的。和以前的“GDP”、“ 外汇储备”等热词一样,无论增减高低,中国总是药丸。
  • 全部楼层
    赚钱容易
    此评论已被屏蔽
    明明是个LOSER,还要打肿脸冲胖子取个拉仇恨的名字,丢人!
  • 全部楼层
    赚钱容易
    此评论已被屏蔽
    自己被西方经济学忽悠瘸了还自作聪明自以为清醒。市场的表现,恰恰说明中国这种所谓清醒的人太多了,一个个骨子里唯西方马首是瞻,生搬硬套概念和理论。中美GDP一样吗?至少我们的GDP里是没有HUANG-DU-DU的,军火应该也是相形见绌,甚至房地产也是自叹不如。再说所谓的M2,这是个什么东西呢?中美国民对储蓄和消费的态度一样吗?如果真不看好自己的国家和货币,赶紧自行了断,该干嘛干嘛。
  • 全部楼层
    赚钱容易
    此评论已被屏蔽
    人不知而不愠。文章作者在认真说话,我也就认真写个回复罢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