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英雄毁了电影和文化?传奇漫画大师「大放厥词」为哪般

500

  作者/气球上的喵

  编辑/若风

  “...让他感到厌恶的是对超级英雄千篇一律的脸谱化塑造,是“最多使用35个字就能总结一个角色”的“漫画业界主流”。

  这段时间,又一部超级英雄电影《神奇女侠1984》(Wonder Woman 1984)正在热映当中,但是对影片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超级英雄电影席卷银幕时,一位知名漫画家在前不久接受《Deadline》(《美国好莱坞新闻前线》)采访时却大胆表示:“超级英雄电影不仅毁了电影本身,在某种成程度上也摧毁了文化”。

  敢于在媒体面前如此“大放厥词”,抨击时下超热门超级英雄题材的人,就是对超级英雄题材产生重要影响的漫画大师——阿兰·摩尔(Alan Oswald Moore,1953- )。

500

  来自大师的凝视

500

  摩尔手握他的蛇形“魔杖”

  他的代表作就算你不看漫画也一定早有耳闻——《守望者》《V字仇杀队》《蝙蝠侠:致命玩笑》等等...而其中《守望者》更是被广泛誉为图像小说/成人漫画的奠基石之一,曾获得1988年度雨果奖(Other Forms,雨果奖和星云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更是作为唯一入选的漫画/图像小说,与《动物农场》《麦田里的守望者》《了不起的盖茨比》《洛丽塔》等小说一起被《时代》杂志评选为“1923年以来百佳英文小说”之一。

  摩尔获奖无数,曾九次获得美国漫画界最高奖艾斯纳奖最佳作者奖,并于2014年入驻艾斯纳名人堂

500

  在美国长寿动画《辛普森一家》中出场的摩尔,已经成为流行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出自The Simpsons: Season 19, Episode 7)

500

  海绵宝宝版本的摩尔漫画场景复刻,分别来自《守望者》《V字仇杀队》《超凡绅士联盟》《来自地狱》(从左至右)

  摩尔自称从蒂姆·波顿导演的第一部《蝙蝠侠》(1989)之后就没有看过超级英雄电影,早在几年前他就说过:

  “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迹象:成千上万的成年人排队观看50年前为娱乐12岁男孩而创作的角色们。这似乎说明了一种‘想逃离现代世界的复杂性,回到一个怀旧的,记忆中的童年’的渴望。这似乎很危险,它正在使人们幼稚化。”

  同时,他还表示自己依然不再创作漫画,部分原因与“很多人将漫画和超级英雄电影等同”有关。

  但事实上,摩尔的创作生涯却与超级英雄有着无法分割的复杂关系,这种既紧密相连又排斥的矛盾关系也成为了贯穿摩尔职业生涯的两条主线之一,另一条主线则是类型与反类型之间的创作张力。

500

  摩尔和他笔下的人物们(《守望者》中的罗夏,《V字仇杀队》中的V,《致命玩笑》中的蝙蝠侠和小丑)

  如果你已经领略过一些摩尔构建的迷人漫画世界,亦或是还在犹豫不决,那么不妨通过这篇文章一起来探索一番阿兰·摩尔的创作世界吧!

  阿兰·摩尔在英国

  “他不希望超级英雄都朝同一个方向发展,不想让他们变得趋同。”

  阿兰·摩尔的许多作品都兼具商业性和艺术性,拥有着颠覆和反叛的精神,甚至无政府主义的政治隐喻,超级英雄角色更是频繁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为了寻找摩尔的创作根源,我们必须回到英国的北汉普顿,和这时尚未成为“个性酷老头”的年轻摩尔相处一会儿——看看他如何进入主流,如何通过《V字仇杀队》和《奇迹超人》(原名Marvelman,后在漫威的要求下更名为Miracleman) 展现他对超级英雄,政治,以及漫画类型的思考。

500

  1963或是1964年的摩尔(右侧)和弟弟的合影.

  图源:The extraordinary works of Alan Moore.

  出生和成长于普通工人阶级家庭的阿兰·摩尔,是一个“非典型的小城少年”。一方面,虽然生长于识字率很低的贫困街区,但摩尔却是当地图书馆的常客且涉猎广泛,各类漫画也是他的觅食范围。另一方面,摩尔在高中不仅被退学还上了当地所有学校的“黑名单”,无学可上的他早早开始了在社会上的摸爬滚打。

500

  摩尔的家乡北汉普顿

  严肃文学如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和H·P·洛夫克拉夫特的类型小说都是摩尔欣赏的作品,他一直坚持的“有价值的作品既可以在类型内也可以在类型外被创作出来”的观点在儿时已经埋下了种子。

  除了读书,摩尔自小也沉浸在漫画的世界中不能自拔,既阅读英国本土漫画杂志也阅读当时在英国颇为流行的美国漫画杂志,既有主流超级英雄漫画也有小众的地下漫画,他对超级英雄的深厚感情在孩提时代完成了“原始积累”。

  .

500

  爱手艺小说封面(没错是你们熟悉的克总)

500

  摩尔作品《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2015–2017)封面,是熟悉的克苏鲁风格

  在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后,一向好学的摩尔却逐渐开始厌恶学习,他认为学校的教育制度只是教会学生“守时,顺从和接受单调乏味的生活”,这似乎预示了他之后“不想被约定俗成束缚”的创作道路。

  处于叛逆时期的摩尔开始了漫画投稿,多是在当地杂志上连载的地下作品。而在他17岁那一年,摩尔因为使用和交易致幻剂被学校开除,但他对“幻觉的研究”却从未停止,这在之后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500

  疑似摩尔中学时期的班级合照,猜猜哪个是他?(原推下网友真诚发问:他是因为发型的原因被开除的吗?)

  摩尔尝试了很多份工作,最终找到了一份坐办公室的差事并成了家,家庭的责任无法使他抑制对漫画的热情,但他决定走上更为稳定的创作道路,一条尽可能平衡创作自由和商业价值的道路,他从不避讳谈论自己的工资,并对数目表示满意。

500

  摩尔(左侧)与之后共同创作《守望者》的画师戴夫·吉本斯自2000AD时期就开始了合作(图为二人庆祝《守望者》发行)

  从老家报纸上的儿童漫画连载开始,摩尔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主流漫画生涯,故事和作画均由他负责,但他也渐渐注意到“自己无法从作画中谋生,因为画得太慢了”,继而开始转向纯粹的故事创作,长期积累的阅读量也在故事创作中派上了用场。

  为了事业更好地起步,80年代早期,摩尔在2000AD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漫画, 之后又接手了主流超级英雄漫画《英国队长》(CaptainBritain)。

500

  《英国队长》封面


  漫画事业已经逐步走上正轨的摩尔即将迎来“令他骄傲的最爱之一”——《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1982-1989)。在这部作品中,摩尔构建了一个由法西斯政府统治的幻想英国,孤女艾薇·哈蒙德被神秘人V从“秘密警察”手中救出,而V亦是被独裁政府折磨过的受害者。

  透过艾薇的视角,漫画讲述了戴着盖伊·福克斯面具的神秘人V采取“恐怖主义”式行动试图摧毁独裁政府的故事。在摩尔笔下,V反对专制政府,但同时他的极端行为又为他的形象打上了一个问号,他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英雄。摩尔采用了一个传统“复仇故事”的类型作为框架,但“复仇的结果”并不是他关注的重点,对于政治的观察和思考才是。V和独裁政府的对抗体现了摩尔对于两种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思考,他同时也把问题抛给了读者。

500

500

  《V字仇杀队》英文和中文两版封面

  摩尔在采访中表示,“法西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政治原则的两个极端,而它们都有些疯狂”,而“政治上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被统治吗?,这也是《V字仇杀队》在讨论的问题。但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我们也许是优秀的漫画家,但我们没必要知道关于道德,人性和政治的一切”。

  摩尔在之后的访谈中也表示,法西斯主义在当代很难再出现,而无政府主义则“更符合现实”一点,虽然他只提到过自己的政治倾向“比较激进”,但并未明确提及自己的政治倾向,他不愿意自己被定义,正如他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定义

500

  《V字仇杀队》中的主人公V已经成为了某种政治隐喻符号

  《V字仇杀队》为拯救一切的超级英雄戴上了暧昧不清的面具,展现了在漫画中并不常见的“政治主题”,增添了几分严肃的品质。摩尔的另一部作品《奇迹超人》(Marvelman/Miracleman,1982–1984)则是对超级英雄进行的一次彻底“审视”。

  摩尔“向后退了一步”,自觉与他“自十二岁就想‘复活’的角色”拉开了距离”,冷静地审视超级英雄这一类型,“对明显的老套设定和荒谬之处进行点评”,他将超级英雄的标志一次性地摆出来,包括与世隔绝的堡垒,秘密的身份,超能力以及起源故事等等,当这些俗套的设定被精巧地组织在一起就产生了完全新鲜的东西。

  主人公迈克尔·莫兰因为一场实验丧失了关于超能力的记忆,在寻找记忆和身份的过程中他遇到了其他拥有超能力的人,他们都渐渐体会到了超能力带来的痛苦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果。

500

  《奇迹超人》封面,主人公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在这部作品中,摩尔让主人公拥有外星人和记者的双重身份,明显在向超人致敬,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被头痛,焦虑,婚姻和责任深深困扰着的中年人,他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

  摩尔在这一时期已经显现出了他在之后作品中处理超级英雄的态度——他不希望超级英雄都朝同一个方向发展,不想让他们变得趋同

  我们可以看出摩尔并不反感超级英雄本身,恰恰相反,摩尔自幼就被超级英雄的点子迷住了,让他感到厌恶的是对超级英雄千篇一律的脸谱化塑造,是“最多使用35个字就能总结一个角色”的“漫画业界主流”。而主人公是政府秘密实验受害者的设定,也再次流露出摩尔对政府权力的不信任感。

500

  《奇迹超人》中灾难场景的分镜非常有冲击力

  英国人摩尔的作品亦在美国漫画市场上开始受到重视。为了满足自己自由创作的欲望,也为了更好的报酬,摩尔决定跨越大西洋,在美国继续突破超级英雄漫画的类型边界,更为黑暗和神秘的风格也浮现出来。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DC时期

  “摩尔一直坚持漫画是一种艺术,但不是画廊中的艺术,漫画并不比任何媒介低等,其他艺术形式可以体现的品质漫画也可以拥有。”

  让粉丝津津乐道的DC暗黑风绝对少不了摩尔的一份功劳。他将在英国时期就慢慢培养出来的对人性和政治的思考进一步带到了美国的超级英雄身上,也将在超级英雄漫画中少见的恐怖类型和哲学思考融入到了创作中。一个英国人正式开启了他的“美漫大师”之路。

500

  摩尔标志性的大胡子和他标志性的作品

  在《沼泽怪物》(Saga of the Swamp Thing,1984–1987)第21期到第36期的创作中,摩尔对原有的作品进行了大胆改造。他将恐怖类型融入到《沼泽怪物》中,“将其称之为恐怖之书”。

  漫画中的主角沼泽怪物生活在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沼泽之中,与破坏环境的行为和各种超自然邪恶力量进行对抗。美国南方特有的巫术文化和阴暗沼泽为摩尔颇为感兴趣的恐怖类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背景,让读者领略到了在主流漫画中较为少见的灵异神秘世界——鬼魂,地狱,魔法以及神秘超验的氛围(英伦魔法师,地狱神探康斯坦丁也在此系列中出场)。

500

500

  《沼泽怪物》中英文两版封面

500

  《沼泽怪物》中的魔鬼形象

  但摩尔对于恐怖类型的运用并没有局限在俗套的鬼怪惊吓中,他强调“人性邪恶比地狱中的魔鬼更为可怕,对于人性之恶的调查让我着迷。如果问我的故事讲了什么,那就任何人都有变成恶魔的能力却假装邪恶是怪物和恶魔造成的”。

  沼泽怪物并非人类,但意外吸取了死去科学家的意识,作为超级英雄,在运用“非人”的超能力战斗之外,主角却始终在摸索什么是人,什么是人性。

500

  意识到自己“重生”能力的沼泽怪物产生了丰富的意识流

500

  沼泽怪物和他拯救的人类女孩艾比之间细腻的情感连结

  摩尔创作《守望者》(Watchmen,1986-1987)的主要目的就是展示一个没有英雄和恶人的世界,因为正邪的对立是危险的错误,在虚构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都让人困扰,摩尔在创作过程中极力避免一般冒险作品中角色取得所有胜利并最终获得英雄称号的套路,他不想替读者做道德评价——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赋予每个角色复杂的个性和身份。

500

500

  《守望者》中英文两版精装版封面

  超级英雄在《守望者》中似乎不再是重点,而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传达更深层次思考和内涵的载体,用摩尔自己的话说,《守望者》是一个用超级英雄讲述的道德和政治故事,而不是有政治和道德想法加入的超级英雄冒险故事。《守望者》展示了每位角色不同的选择,但不加以评判。

500

  《守望者》中的“英雄们”:二代丝魂,曼哈顿博士,二代夜枭,笑匠,法老王和罗夏(从左至右)

  和《V字仇杀队》一样,摩尔希望读者拥有自主性,流行少年漫画中简单的,主流价值判断在摩尔这里完全行不通。他不希望读者像学校的学生那样只会一味服从老师。

  随着摩尔创作和接触越来越多的超级英雄漫画,他对主流市场的反感也在加深,“新的较为年长的读者会偶尔喜欢超级英雄题材作品,但不会长期‘以此为食’。不幸的是,超级英雄电影如此的同质化,好比是所有的电影都变成了西部片”。

  也就是在对高度流水线化的漫画产业失望透顶之时,也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摩尔宣布他“和超级英雄题材玩完了”,并且“再也不会和DC漫画合作了”,但他并不会放弃漫画,对于他来说,漫画仍然是最令人兴奋的,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媒介。

  带着开拓新领域的期许,摩尔返回英国,开启了自己的独立漫画事业,开始创作一些带有实验性质的作品。

500

  重返英伦:Mad Love

  在终止了与DC的合同后,摩尔创办了自己的公司——Mad Love。他将之前创作的主要题材——超级英雄暂时放置在一旁,转而进一步探索魔法和人的精神世界,继续突破漫画的类型边界。

  魔法对于他来说,是可以在常规意识之外观察常规意识,在信仰之外观察信仰的存在,“魔法是一种可控的,有规则的疯狂”,可以帮助他更为深入地体验常规之外的精神活动,摩尔的魔法研究和热情需要一个能够释放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就是《来自地狱》(FromHell,1989–1996)。

500

  《来自地狱》首印封面

  这部作品以历史上著名的开膛手杰克案件为主线,带领读者进入凶手的精神世界。摩尔不想让这桩著名的恐怖事件像许多同题材作品以廉价和开玩笑的方式展现出来,摩尔突破了侦探类型重点展现案件和破案过程的特点,全方位地解析了凶手的内心活动,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具有意识流色彩。

  凶手的精神世界很不稳定,不断产生幻觉,坚信每一次谋杀都是在施行某种伟大的魔法仪式,他甚至可以看到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幻象,追捕他的警探也求助于灵媒,漫画始终被神秘超验的气氛笼罩,混淆了魔法和幻觉的界限。

500

  漩涡状的铅笔线条在勾勒英伦风雨之外也渲染了超自然的神秘气氛

500

  黑白色调既可以减轻血腥程度同时也致敬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插画风格(亦有上色版本)

  摩尔亦对当时的这桩悬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将连环凶案和皇室丑闻与政治阴谋结合在一起,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进行了重写,书中登场的人物都在历史上真实存在。

  脱离资本控制的摩尔的创作更为大胆和随心所欲,在“禁忌”的边缘试探,也许因为婚姻的破裂,也许因为公司也陷入了经济困境,也许因为重燃了对超级英雄的爱,摩尔选择重返超级英雄的世界。

  第二次跨越大西洋:重回主流

  “他想邀请读者一起玩一场精巧的,复杂的文学游戏。”

  再次回归主流视线的摩尔选择了美国的Image公司,为公司一连重启了《再生侠》(Spawn), 《野猫特遣队》(WILDC.A.T.S)和《超级我》(Supreme)三部作品,都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他的锋芒也相对收敛了不少,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又有意无意地和主流保持了距离。

500

  《再生侠》封面

500

  《野猫特遣队》封面

500

  《超级我》封面

  比如《超级我》一反摩尔擅长并在当时已经流行起来的“反英雄”现实风格,转而向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超级英雄漫画致敬,人物设定和故事都接近经典的超人故事,摩尔似乎找回了童年时期对超级英雄的热爱于痴迷。

  在经历了与Image共同创始人不愉快的合作后,摩尔开始了在America’s  Best Comics的工作并将一群超级英雄带到了充满了魔法的维多利亚时代。

500

  《超凡绅士联盟》封面


  《超凡绅士联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1999-2019)中的米娜隐形人化身博士等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都成为了政府特工,共同对抗同样是小说角色的莫里亚蒂。虽然漫画中拥有众多身手不凡的角色,摩尔并不希望读者将“联盟”当作一部传统的超级英雄“组队打怪”作品,因为此类题材不可能展现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想邀请读者一起玩一场精巧的,复杂的文学游戏。《非凡绅士联盟》中的文学角色让人既熟悉又陌生,摩尔在保留几分原作性格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更为复杂的特质。在这部他最后的长篇连载作品中,摩尔将他对文学,魔法,超级英雄的爱乃至对政治和人性的思考都汇聚了起来,来了一场盛大的谢幕演出。

500

  结束某次任务后的小队成员:泡脚的亨利·杰基博士/邪恶人格:爱德华·海德(《化身博士》),戴着墨镜的哈利·格里芬(《隐形人》),揣着手的米娜·穆雷(《德古拉》),单手插兜的阿兰·考特曼恩(Allan Quatermain系列小说,《夺宝奇兵》的灵感来源),双手胸前抱臂的尼莫船长(《海底两万里》)

  漫画之外,退休之后

  我们可以看出,摩尔并不是一位“边界感”很强的创作者,他不仅会在作品中模糊各种价值判断的界限,模糊各种类型的界限,还会模糊各种艺术形式的界限,比如《沼泽怪物》的创作受到了戈雅的画作和布赖恩·伊诺音乐的影响。摩尔一直在不断尝试新鲜事物,绝不会限制自己。

  90年代中期到新千年后,摩尔在创作《来自地狱》和《超凡绅士联盟》两部长篇同时,还创作了《第十警队》(Top 10, 1999-2001)、《汤姆·斯特朗》(Tom Strong, 1999-2005)、《普罗米西亚》(Promethea,1999-2015)等风格各异的作品。

  早在1981年,摩尔就表达了对写小说,电视剧和电影剧本甚至是舞台剧的兴趣。除了将精力着重于漫画创作之外,摩尔还写了以家乡汉普顿为背景的小说《火之声》(Voice of the Fire,1996)和《耶路撒冷》(Jerusalem,2016),也在他四十岁那年如愿成为了一名“仪式魔法师”,还曾经登上音乐节的舞台表演,也参与过漫画阅读APP的推广。

500

  《火之声》封面

500

  《耶路撒冷》封面

500

  摩尔自己也在《大冒险》中尝试演出

  在2019年完结《超凡绅士联盟》之后,摩尔已经从漫画创作中退休。现在他正忙于自己担任编剧和制片人的电影作品《大冒险》(The Show,2020),并计划将影片扩展为电视剧。

  在为《大冒险》宣传的过程中,他接受了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采访,我们似乎可以发现,这一次,摩尔也许真的要彻底和超级英雄说再见了,但谁又会知道,一向让人难以捉摸的摩尔,是否会再次开启一次全新的“大冒险”呢?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