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中国关内战场真正的死亡数字

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击毙日军近80万人。

美国学者统计计算,在中国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多,日军史料公布的数字为455000人。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采用的数字为55万。

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

到底哪个数字是正确的呢?   

首先,在各方公布的伤亡人数上,这里面有毙伤数与击毙数两个概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和日本军人伤亡比例平均是5:1,而伤员75%~80%能重返战场,容易被重复计算。因此毙伤人数无法作为死亡人数的参考。然而在死亡数上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呢?     

在台儿庄战役中,中方认为至少击毙日军12000余人,而日军公布的阵亡人员只有2000余人,相差6倍之多。       

豫湘桂战役中,中方公布日军此战的总阵亡人数超过10万,而日本军部的数据是共计阵亡12209人。    

更奇怪的是,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中日双方都公布己方统计的战果:日方声称此战毙、伤、俘中国军人4.8万余人,而日方的伤亡数字仅为3600人;中方则宣称日军死伤3万余人,第九战区的伤亡人数为4万余人。  

一些学者觉得这可能是中国军队对战果的吹嘘,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日军故意少报的可能,力图隐瞒实际伤亡情况,以给对方造成错觉,并激励己方斗志。  

在日军的作战记录中,常可见“苦战”字样,但战后公布的伤亡数字却极小。以攻占洛阳来说,日军后来公布的整个战役阵亡人数仅有55人,但其中又明白记载多次激战,如停车场肉搏战、禹王庙对攻等,伤亡人数根本对不上号。

再如抗战之初的山西万全之战,据日军有记录称,步兵第3联队在这次战役中几乎全军覆没,但在战后公布的战报中,这个联队的伤亡数合计也没超过100人。  

历史谜团终究有解开的一天,目前,靖国神社供奉的1937-1945死亡的日军牌位已增加为232万5128人,应该说,经过多年的统计,以及政治色彩的淡化,这个数据可信度较大。   

2011年8月,中国黑龙江方正县因“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开拓团”也浮出历史水面,知名抗战史研究学者、《军营文化天地》主编余戈认为:“开拓团”是日本侵略的一部分,他们不断在日军武力庇护下强占中国农民土地,使无数中国人流离失所,他们也是日本侵略军的重要兵源之一,因此开拓团也被认为是日本军事机构。 

战后据中日双方统计,大约有20万“开拓团”成员死于日本关东军投降后的混乱中。靖国神社的数据应该是包括类似“开拓团”这样的半军事机构死亡的人数。      

《日本陆海军事典》统计的二战日军死亡194万、212万这两个数字,均是指日本正规军人的损失。连同武装平民和殖民机构官员等“公务死”之人,二战日军总计死亡232万人。    

而战争中特别是战争后期,随着战事逼近日本海外岛屿(如塞班岛、冲绳岛)及战线纵深(如苏军席卷中国东北),有相当部分居住在上述地方的日本平民被动员起来加入战斗,这类人被日军称为“准军属”(类似于中国的民兵),也计入战争损失中。   

那么,在中国战场日军到底死亡多少人呢?    

就以日本出国作战的总死亡数减去在太平洋战场,在东北,在东南亚战死的数字,余下的就是在中国关内的死亡数字。    

日军出国作战死亡的总数为232万人。

1,在太平洋战场被美军击毙的日军为131.63万人(其中陆军88.74万,海军42.89万)。  

2,在东北(1931---1945)总死亡11万人;   

(1)东北抗联及义勇军击毙日军9千---1万人。    

(2)(诺门坎事件日军死亡1.8万人。苏军出兵东北击毙日军8.3万人)。   

苏联出兵东北时,日本关东军兵力总计75万人,但尚有15万“在乡军人”(退伍兵)紧急动员,主要从事后勤支援工作。    

此外,还有武装日侨组成的“开拓团”也参加了战斗。据最新研究资料,日本曾于20世纪30-40年代,有纲领、有计划地向中国东北进行五次大规模带有侵略性质的移民,最终目标是从1937年起利用10年时间,向东北实施移送100万户、500万人的庞大移民侵略计划。   

日本对我国东北进行移民侵略的目的是把日本移民组织成强化的武装集团,侵入中国农民居住区,形成由日本人组成的特殊村落或“移民团”,以监视和镇压当地人民。至战败投降,日本共向中国东北派遣“开拓团”860多个、33万多人。      

日本规定武装移民要“承担关东军任务的一部分,维持满洲国内的治安”。所以这些移民大多拥有马匹、枪支。      

1945年8月9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向密布“开拓团”的日军“国防第一线”进攻,由日本“开拓团”青少年组成的“义勇队”进行顽抗,将近有三分之一的“义勇队”队员死于战场。  

如东宁虎头要塞的日本守军,正规军1400人,另有日侨义勇队500人。所以由于苏军的大纵深突击,由退伍兵和武装移民组成的日军“准军属”也遭到惨重伤亡。 

 所以苏军宣称出兵东北共击毙日军8.3万人,就包括“开拓团员”等“准军属”,及在朝鲜击毙2.65万人(应包括朝鲜游击队的战果,为简便起见均计入苏军战果),在桦太岛和千岛群岛总计战死1.14万人。     

 3,在东南亚死亡19.27万人。      

主要是在缅甸战死16.19万人。在中南半岛的印度支那、马来亚和新加坡、泰国等地战死3万人(系英联邦军队、法军以及越南、缅甸、马来亚游击队的共同战果),为简便起见均计入英军战果(日军记载战时在马来亚和新加坡共战死1.14万人,在附近海域被击沉船舶的死亡军人也计入)  

 4,战后在关内和东北及苏联的死亡11.11万人。    

在中国(不包括东北)死亡5.11万人。     

被苏军击毙一部。因1945年8月8日苏军除出兵东北外,还有一部进攻张家口和承德、山海关。张家口是日军“中国派遣军”下辖的“驻蒙军”防区,而苏联出兵后日军将承德、山海关所在的热河由关东军防区划归中国派遣军,故中国派遣军也在与苏军的战斗中受到一定伤亡;        

与中共游击队作战的伤亡。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正值中共领导的游击队进行大反攻,但日军根据命令只向国民党军投降,所以对共军进行了激烈的抵抗。据冈村宁次回忆,停战后一段时间在中国的日军在对共军的抵抗中,损失达7000多人。     

参加中国内战被击毙。

抗战结束后,特别是在华北的国民党部队有利用投降的日军参加内战、进攻共解放军的现象。尤其是山西的阎锡山,留用侵华日军达1.5万人,编成第10总队等番号,用作内战的急先锋,战斗中大量伤亡,只有少数人回国。      

在晋中战役中,阎锡山部被歼10万,其中日军第10总队带头冲锋突围,大部分被击毙,总队长原泉福少将(真名元泉馨,原日军驻山西的独立步兵第14旅团的旅团长)和7名高级军官自杀。太原战役时,参战的日军1100多人,被击毙700多,死亡率颇高。因此参加中国内战而死的日军不在少数。    

因饥饿和自杀而死。抗战结束后,中国物资极其缺乏,更不用说日本战俘和侨民了。据日本资料,停战后日本在中国(包括东北)饿死病死的平民达17万人,肯定有相当部分战俘也遭此下场。另因为战败,有许多日军因绝望而自杀(有的在回国的船上跳海)。   

因死在苏联的。

日本投降后,苏军将在东北投降的日本关东军战俘押送到西伯利亚做苦工,大批日本俘虏被折磨致死,据《日本陆海军事典》截至1956年统计,被折磨死的日本战俘共5.27万人(而根据1990年6月20日苏联科学院东洋学研究所国际部部长齐利琴科发表的研究报告,称被强行扣留在西伯利亚的日本关东军有62068人死亡)。故苏军杀死日军总数(作战和折磨致死)为13万人。  

这样,以日军总死亡232万,减去太平洋战场死亡131.63万人,减去东北战死11万人,东南亚战死19.27万人,减去战后在东北和苏联死亡6万人,日本在中国战场共死亡64.11万人。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