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割喉!阿塞拜疆士兵斩首亚美尼亚老人,都21世纪了为什么还有军队如此野蛮?

500

  野蛮、残忍、毫无人性的军队

  本文有些图片过于血腥,可能会引起不适,请酌情观看!

  近日,又发生一起阿塞拜疆士兵割喉亚美尼亚老人的新闻。

  视频中,倒在地上的亚美尼亚老人——强调一下,是个平民,他不断哀求,但是阿士兵丝毫不为所动,好像这个老人只是他抓住的动物,然后就拿出匕首一下一下割开老人的喉咙。到这视频戛然而止,但是据说完整版视频里老人的头最后被割了下来。

500

  ▲阿塞拜疆士兵割喉老人视频

  这不是近期阿塞拜疆士兵第一次曝出虐杀俘虏或平民的丑闻了,今年10月份,阿塞拜疆士兵残忍虐待射杀两名战俘的画面就曾流传网络。视频中,一老一少两名投降的亚美尼亚士兵,被一阵扫射杀死。还有阿塞拜疆士兵直接将杀死的战俘头颅割下来炫耀。

500

  ▲阿塞拜疆士兵羞辱并射杀战俘

500

  ▲阿塞拜疆士兵将战俘的头割下来炫耀

  11月阿塞拜疆军队又被曝出割喉俘虏。当时因为进攻行动受挫,愤怒的阿塞拜疆士兵再一次开始了大规模的虐俘行动,其中一些阿军士兵还在现场拍下了视频和照片,并公开发到了社交网络上。现场视频显示,大量身穿制服的亚美尼亚士兵俘虏被阿军士兵按倒在地,用靴子狠狠地踢击头部和腹部,直到打得血肉模糊。

  还有一些阿军士兵用小刀将亚军战俘的耳朵和手指割下来,甚至直接割喉杀害,而其他阿军士兵甚至还在周围欢呼,高喊着“夺回纳卡”的口号。

500

  ▲阿塞拜疆士兵在割战俘的耳朵

  再结合前几天澳大利亚在阿富汗干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就让人很好奇,为什么都二十一世纪了,竟然还有军队干出这么野蛮,残忍,毫无人性的事?

  1

  拿你的头盖骨当碗使

  历史上,古今中外都有斩首传统。秦朝的军功制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论人头行赏的。后来觉得割的头太多不好拿,改成割耳朵。

500

  ▲大秦军队。图片来源《大秦赋》

  甚至到了明朝,军功还是主要以战功和首功作为衡量军功的标准,而首功就是指的斩首数目。

  但那都是封建社会旧式军队的作风。

  在我国古代的刑罚中,砍头当然是极刑之一,但砍头这种酷刑在清末民初的时候,由于受到西方的影响,逐渐被枪决代替。

  而到了现在,中国人对砍头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古装电视剧中的“秋后问斩”、“午门斩首”的情节;或者是央视版水浒传中潘金莲和西门庆被武松砍头,两颗脑袋被摆在了祭台上……

500

  太久没看到砍头的真实场景的中国人,在看到澳大利亚人和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后,才会感到震惊:都21世纪了,居然现在还有军队热衷于砍头!

  在此之前,即使是军武菌,也一直认为,只有IS极端恐怖分子,才会做出这种将俘虏割头虐杀的行为。

  实际上,西方人对人头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情结,甚至可以说到了迷恋的地步。

  当年,中国因为西方的指责,而取消了斩首,但是西方自己却一直热衷于斩首,一直到今天。

500

  ▲西方很早就有收藏动物头颅的爱好

  《骑马与砍杀》中那句著名的:“我要拿你的头盖骨当碗使”不是没有来源的。

  说几个近代的历史故事。

  奥利弗•克伦威尔曾是英国历史上有名的护国主。可悲的是,在他死了两年半后,复辟王朝政府展开报复,克伦威尔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被挖了出来,游街示众,随后被吊在绞刑架上,并被斩首。

  几天后,他的首级被钉在一根旗杆上,继续示众,而用来固定头颅的金属长钉被直接钉进了骨头里,再也分不开了。

  这不就成了一根手杖了么?确实是变成手杖了!

  克伦威尔的头在此后的几百年里流转于大大小小的收藏家手里,最后被一个叫威尔金森给收藏了。这哥们儿就喜欢抓着克伦威尔人头上的钉子,一边向人们展示,一边大谈特谈克伦威尔的往事,大家也都听得津津有味。

500

  还有19世纪,哈萨克汗国末代可汗——柯涅萨热汗,当时被沙皇俄国击败,可汗的人头被砍下来送给沙皇,沙皇将头盖骨做成了烟灰缸使用。至今还放在俄罗斯国家博物馆里。

500

  ▲被做成烟灰缸的可汗头骨

  西方人对人头的痴迷简直就是谜一样的存在。

  更早之前,当欧洲人发现南美丛林中舒阿尔人会制作干缩人头时,干缩人头就被欧洲人视为荒蛮落后的文化标本,以及众多以文明自居的绅士小姐们猎奇的对象,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的博物馆,以及被个人收藏。

  到了最后,制作、贩卖干缩人头甚至成为了一个产业:制作缩头的部落为了经济利益,为了换取先进的枪炮,不再单纯为了宗教祭祀的原因而制作干缩人头,他们随意杀戮或刨坟掘尸,最终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500

  而西方人对人头的这种病态迷恋,一直到二战都有出现。

  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上,割人头的情景也是屡见不鲜。不是日本兵割美国兵的头,而是美国兵割日本兵的头。

  早年在北美,美国为了屠杀印第安人,搞过悬赏印第安人头皮的悬赏制度,只要杀死一名印第安人并割下他的头皮,就能得到奖赏。

  而且美军在作战中有一种收藏战利品的癖好。比如欧洲德军的鲁格手枪,是美军最佳的收藏战利品。

500

  ▲电影中美军抠掉日军尸体上的金牙

  在太平洋战场也一样,外形类似鲁格手枪的日军的南部十四手枪,也是美军最受青睐的战利品,其次是日本军刀、日本军旗、日本钢盔、手表、甚至金牙。

500

  ▲美国老兵回忆从日军尸体上拔金牙

  当一具日军尸体上的东西被瓜分后,还有什么可以收藏的?头盖骨。将日军的头割下来,放进锅里煮熟,肉会自动脱落,就能获得一个完成的头骨。

  美军对日军士兵人头的痴迷更甚。到了什么地步?经常会被看到日军士兵的头颅被当做“吉祥物”挂在坦克、卡车、帐篷等各种地方。

500

  更匪夷所思的是,把日本人的骨头寄回国内,作为战利品送给自己所爱的人,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无论是士兵,还是他们的家人,对拥有一个日本人的骷髅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甚至还很喜爱。

  “在人们家中的私密空间里,一个骷髅可能成为喜爱的对象,特别是如果家里有孩子的话。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他将把这些东西作为正常的事物而接受。”

500

  ▲送给爱人的日军骷髅。

  早在1942年9月,美军获取战利品人头的情况就非常严重了,以至于美国海军指挥官威胁手下的士兵说,如果他们获取敌人的身体部件作为纪念品,将“严惩不贷”。

  但即便如此,“‘猎获纪念品’和‘战场剥夺’无处不在”。“有时候,美国人等不及受害人死去,便把他们的口袋和背包掏空,拿走他们的枪、刀子、旗子、头盔、照片、身份牌,敲下他们的牙齿,有时候甚至割下他们的耳朵,他们的手指,偶尔还有他们的头颅。”

  美军的这种视敌人头颅为战利品的行为,持续了很长时间。

500

  以至于到了后来,美国每年都会有一两个来自太平洋战争、越南或朝鲜的战利品骷髅冒出来,被寄给法医学家鉴定。

  前面铺垫这么多,是想探讨,阿塞拜疆和澳大利亚士兵虐杀平民,割喉斩首的行为,是不是受他们长久以来的文化心理和传统的影响呢?

  2

  对敌人过于残忍,是否正常

  战场上让士兵们做出如此暴行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拿阿塞拜疆士兵割喉亚美尼亚平民这件事来说,阿士兵之所以会这样做,首要原因肯定是两个国家历史上有着极其深的仇恨。这一点以前已经写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这篇《盛产美女的两个西亚小国又打起来了!苏联内战延续至今?其实他们还帮中国打过鬼子》。

  其次,战争过程中不断累积的仇恨也是一个原因。你杀了我战友,杀了我的族人和亲人,我能不恨你?我恨不得把你碎尸万段。

  最后,还有一部分宗教原因。斩首也一直是某些宗教法律中执行死刑的正常方法,至今沙特阿拉伯还是世界上唯一在其宗教法律体系中使用斩首酷刑的国家。

  而现代战争的宗教式斩首至少可以追溯第一次车臣战争时期,当时俄国士兵叶夫根尼·罗季奥诺夫因为拒绝改信伊斯兰教被斩首,后来俄罗斯东正教会将其尊为殉道者。

500

  ▲电影《炼狱》里有类似片段,

  阿富汗圣战者将俄军战俘头砍下

  用火箭筒发射到俄军阵地

  再到后来,2002年,美国记者丹尼尔·珀尔被基地组织成员斩首的事件引起了国际关注,恐怖分子对西方文化和犹太人的强烈仇视以及释出的斩首视频使得该事件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之后斩首就成了恐怖分子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用来向人质的国家政府提出要求,并给予要求达成期限。

500

  ▲2015年日本人质被IS极端恐怖分子斩首

  当然,促使阿赛士兵施暴的原因,可能也不止这三个。

  像澳大利亚士兵虐杀平民的原因,被官方捅出来的,竟然包括“练手”这一项。

  练手?壮胆?

  只要是进入战争这个炼狱,任何人都可能被训练成一个杀人机器,人性尽失。严酷的训练侵蚀了士兵对待平民的价值观,也创造出了更有效率的杀手。

  在越南服役的一位海军陆战队队员还记得关于发现敌军伤员之后的操作指南:“如果已经上好了刺刀,你只要刺刀朝下,用教练员自己的话说:‘割下他的头’,或者,‘再额外捅他几下’。”

  如果士兵不能杀死伤员,他们在心理上就不适合战斗,就是这么个逻辑。

  在20世纪中叶,美国的新闻评论员们都承认,“和平时期给你带来最大麻烦的家伙”是战斗中最优秀的家伙。作为一个平民可能让你锒铛入狱的行为,在作为一个战士时却可能为你赢得勋章。装饰敌人的头颅,把你的名字刻在骨头上,绝不会为你赢得勋章,但在武装部队内部,人们心照不宣地承认,像这样的行为让战争的心理要求变得更容易。”

  但是这种虐杀战俘,杀害平民来给士兵“练手”的行为,和法西斯军队有什么区别吗?

  

500

  3

  朝鲜战场上唯一没有屠杀行为的军队

  有没有办法约束战争中士兵的这种兽性,同时还能有强大的战斗力?

  事实告诉我们,是有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是朝鲜战场唯一没有屠杀平民的军队,不仅不杀平民,还不杀俘虏,并且让他们得到优待,这是被世界公认的。

500

  志愿军不恨敌人吗?当然也恨,战场后方的战俘营里,志愿军看守人员对优待俘虏这项政策,开始时意见也很大,但后来还是执行了命令,并且与战俘和睦相处。

500

  ▲战俘营中的联合国军俘虏

  以至于美军曾经告知士兵,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向中国军队投降,而不是朝鲜军队。

  凤凰卫视采访一位美国老兵,此人讲到他当时作为俘虏被朝鲜士兵用枪顶着脑袋,亲眼看到20多名战友被一一枪杀,正在他感到绝望时,他说:“不知道是不是上帝的使者,一名中国士兵此时冲过来夺走了朝鲜兵的枪并大声斥责,然后我被中国人带走了”。他侥幸死里逃生。

  为什么志愿军能做到不杀俘虏还优待俘虏?当然是铁一般的纪律,和正确的思想引导。

  中国人民军队早在红军时期就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并且严格执行,在行军打仗的同时,由政委党员向战士们做相关学习和思想工作。

  三大纪律:1.一切行动听指挥;2.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项注意:1.说话和气;2.买卖公平;3.借东西要还;4.损坏东西要赔偿;5.不打人骂人;6.不损坏庄稼;7.不调戏妇女;8.不虐待俘虏。

  另外还有两条“不随地大小便”“不搜敌兵腰包”。

500

  ▲解放战争中,边打仗边学习的解放军

  这才是真正百战百胜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

  而从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片段,我们也许还能分析出阿富汗、亚美尼亚的老百姓惨遭虐杀的另一个原因。

  清末的日俄战争期间,中国东北作为双方陆上交锋的战场,当地人民蒙受极大的灾难,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旅顺的工厂被炸毁,房屋被炸毁,就连寺庙也未能幸免。耕牛被抢走,粮食被抢光,流离失所的难民有几十万人。日、俄都强拉中国百姓为他们运送弹药,服劳役,许多人冤死在两国侵略者的炮火之下,更有成批的中国平民被日俄双方当作间谍,惨遭杀害。

500

  鲁迅的《藤野先生》里就提到了这么一段往事: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而日本战胜俄国后,是如何对待俄军战俘的?按照我们的惯性思维,凭着日本人的德行,肯定是极尽虐待。然而并不是。

  日本在整体上遵循了此前政府批准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关于战俘待遇公约的相关规定,设立了战俘情报局以掌握收容的俄军战俘姓名、军阶等信息,并通过第三国和国际红十字会同俄国战俘情报局进行战俘信息交换。

500

  与此同时,日本先后在日本国内设立了 29 个战俘营以关押和收容俄军战俘,并对负伤和染病俄军战俘进行了医治。为此,日本还制定各种优待条例,规定了俄军战俘的衣食住行、供给标准和战俘劳役等。

  而日本之所以会优待俄军俘虏,原因之一就是当时的俄罗斯是一个强国,日本还不敢太过造次。

  对比之下,当时中国东北的老百姓,像极了遭受虐杀的阿富汗人和亚美尼亚人。

  说白了,还是国家太弱,不能打胜仗,不能保障国民最起码的生命财产安全,更不能保障国民的尊严。

500

  所以敌人才能在你的土地上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你却无可奈何。

  庆幸在我们中国,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打开微信,公众号搜索“军武次位面”点击关注!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