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二十四)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

大鹏人文我所写的不一定是真理,但可保证绝非谬误。114 人赞同了该文章

1952年,是美国第34届总统的换届之年。入夏以后,美国驻欧洲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作为共和党候选人回国参选,按照美国宪法,竞选总统者不能是现役军人,所以其辞去了军职。

美国白宫随即电令李奇微去欧洲接任艾森豪威尔,作为美国驻欧洲部队总司令、北大西洋条约组织武装部队总司令。远东美军司令、联合国军总司令这一职位由马克·韦恩·克拉克接替,这已经是朝鲜战争三年间的第三位美军最高指挥官了。

在此之前的1951年5月,李奇微已经晋升为上将,主要原因是其在第四次、第五次战役中的优异表现。而你从他新的头衔中也可以看出白宫对其的赞赏程度,即使朝鲜打得如火如荼,美国最重要的战区还是欧洲。

你要知道,在美军当一个上将,那是相当、相当不易的。美军军官军衔是从少尉开始,共十级。所有军官晋升的发起点都是上级军官的推荐,中下级军官的晋升由军种司令部负责。准将以上的晋升都要报总统批准,而且总额限制,一个萝卜一个坑,不看服役时间,不看在当前级别时间,只看一个标准,军功。当上准将以上满5年后,要么晋升到更高一级,要么退役;少将还必须在军龄满35年之前晋升,否则也必须退役。

所以,说李奇微在朝鲜战争中大放异彩一点也不过分,是他挽救了在朝美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至少在1951年3月之前,志愿军是绝对的优势一方。

相比前两任,克拉克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将领。例如二战的卡西诺战役,这是为突破德国在意大利的冬季防线及攻占罗马而由盟军发动的,克拉克指挥的美第五集团军进攻毫无章法,攻击时完全在德军地雷布置区行进,直挺挺的开着坦克进入德军火力网,攻击卡西诺高地。

战后德军一名俘虏说道:美国人不断地把坦克开来,我们不断地敲掉他们。到最后我们用光了弹药,美国人却没有用完坦克。战后,第五集团军减员接近一半儿,伤亡超过5万人,占据了整个战役盟军伤亡人数的90%,以至于克拉克被下面的官兵称之为“杀人犯”、“屠夫”。

而杜鲁门之所以在这么关键的时候选择这样一个人,一是因为朝鲜的局势已经稳定,二是因为这是自己人。克拉克与马歇尔(马歇尔计划的那个马歇尔)关系非常好,而马歇尔又先后担任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和国防部长,所以其向杜鲁门推荐了克拉克。在克拉克赴任前,作为民主党的杜鲁门授意克拉克要在朝鲜战场打一场大胜仗,能为民主党的竞选造声势,而新官上任的克拉克也急需一场胜仗来确立自己的威信。

克拉克到任后,亲自携大批参谋人员视察了前线。他看到了中朝方在宽达200公里的对峙线上梯次布置数道纵深防线,每道防线都由表面工事和犬牙交错的坑道工事组成,在坑道中又囤积了大批粮食、弹药,以逸待劳,立足于长期坚持,美军想要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非常困难。

这时,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建议,可以在金化以北的五圣山南麓两个山头打一下。一来这两个山头位置突出,比较好打;二来一旦将这个突出部吃掉,就可以将战线北推1100米,获得大概3-5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这样,毕竟是有了战果,在美国国内就可以美化成大胜,对华盛顿方面也是个交代。

战争打到这会儿,占领3-5平方公里的土地对美军而言就算是大胜了。。。

为了攻占这两个山头,美军计划动用的兵力是1个美军师、1个南朝鲜师再加上25个炮兵营(9个155mm大口径火炮营)的280门155mm重炮和320门105mm火炮,并动用空军2个联队的战斗轰炸机给予火力支援,计划在五天内结束战斗。

克拉克起初听到“高地”时,还不太同意,毕竟他之前就在“高地”攻坚战中吃过亏。但是范弗利特坚定的表示,以美军目前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战役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所以,克拉克同意了这个方案。

范弗利特之所以如此坚定,除了国仇,还有家恨。在6个月前,其独子驾驶飞机执行轰炸任务时被击落,因高度过低无法跳伞,当场战死。

1952年10月8日,在板门店谈判的美国代表突然宣布无限期休会。当天晚上,美远东司令部批准了范弗利特这个代号为“摊牌”的作战计划。

在美方代表宣布休会的那一刻,志司就已经明白了,美国佬要开打了。说到这一点,美国人做得还是很不错的,跟咱很像,谈就是谈,打就是打。不像日本,每次都是不宣而战;也不像德国,签了互不侵犯条约再战;也不像苏联,对日战争开打了12个小时再向日本宣战。

美军说的这两个小高地,在当时并不叫上甘岭,我军称之为537.7高地和597.9高地。这个命名方式,倒不是我军对编数字有特殊癖好,而是这两个高地的海拔高度。当时这种高地阵地太多了,所以就用海拔命名加以区分。

500注意两高地与五圣山的位置

这两个高地后面的山洼里有个才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才叫上甘岭。一年多前,志愿军还在这个小村庄里召开过第五次党委扩大会议,研究第五次战役。但经过五次战役双方拉锯激战,上甘岭村庄已成为一片废墟,只是作为一个地名,出现在地图上。直到二十多天后,战斗发展到了战役规模,才以这个村名将此次战役命名为上甘岭战役。

在美军发起进攻前,负责这一地域整体防守任务的是志愿军第15军,而在这两个高地各有一个连防守,与美军准备进攻的兵力相差悬殊。

比较恶搞的是,10月4日,在美军发起进攻的前8天,参与攻击的南朝鲜第2师32团2营参谋李吉求带着美军下发的作战计划投诚了,跑到了志愿军这边儿。

更恶搞的是,人家投诚了,志愿军这边儿不敢信。因为就在两天前,在正在进行的白马山战役中,志愿军第38军114师340团第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投敌了。志司这边儿担心美军是故意派这个参谋假装投诚,提供假冒的作战计划,让志愿军在其他方向集中兵力,以缓解白马山方向的军事压力。所以在战前,志司并没有刻意加强上甘岭方向的防御力量。

最恶搞的是美军。按说作战计划泄露了,应该改变原计划。但是美军却认为,这个参谋投敌无关大碍,因为此仗本来就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在大炮、飞机的掩护下攻击两个山头,告诉对面又能怎么样?唯一有点关系的就是炮兵阵地位置的布置,所以他们干脆改变原计划,调了9个重炮营去白马山了,并将空中火力的压制期从5天减为2天(计划泄露,敌人必然有所准备,所以多长时间的空袭不重要了,关键是地面部队的实际占领)。

10月12日,美军开始发动进攻。首先是持续两天的火力准备时期,也就是空中飞机轰,地面大炮轰。

10月14日,美军地面部队开始进攻。负责进攻的是美第7步兵师第31团的两个营,这个团就是大名鼎鼎的“北极熊团”,在之前长津湖战役中已经被全歼一次了,连团旗都被志愿军缴获了。但是按照美军不撤番号的良好传统,又补充了一拨人从头再来。

500

10月14日凌晨4:00,美军以320门各种口径火炮、47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十五军30公里防御正面开始火力准备,其中对五圣山前沿597.9和537.7高地的轰击特别猛烈,使用了300门火炮、27辆坦克和40架飞机,火力密度高达每秒落弹六发。

15军的军部设在上甘岭以北二十多公里的道德洞,14日当天军部只知道美韩军对45师正面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29师和44师正面的391高地、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419高地都发动了攻击,其他具体情况一无所知。军长秦基伟只好命令五圣山侧翼的观察所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情况,同时请求左右邻的38军和12军通报各自正面的情况。

根据各路情报,秦基伟判断敌人进攻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平康方向,因为那里地势平坦,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发挥。而上甘岭地区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不会成为美军主攻方向。

这是个错误的判断,这就导致虽然美军已经发起进攻,但是这两个高地的防守力量仍然没有加强,并非全军布置的重点。

更不幸的是,这并不是这场战役中他做出的最后一个错误判断。

10月14日凌晨5:00,美军地面部队分六路发起攻击,对597.9和537.7高地发起进攻的美军、南朝鲜军队共计7个营,而在此防守的志愿军不过2个连加1个排。

这次美军也没有什么好的打法,后面用重炮、飞机压制志愿军阵地,前面用人(地形崎岖,很多地方坦克上不去)往前冲。

由于提前没有准备,大部分阵地前沿都未布置雷区,所以美军行进比较顺利。而且防守此地的志愿军大都为轮战的新兵,在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都没打过仗,缺乏战斗经验。一看美军向阵地走就急了,往往是一个班集体出来防守,还没等到美军靠前,就被铺天盖地的火力杀伤了。

500注意前方战场的能见度

只有597.9高地9号阵地情况比较乐观,此地是由9连副指导员秦庚武指挥3排防守。秦庚武见美军炮火异常猛烈,如果在阵地上一下投入兵力越多,那么伤亡也就越多越快,所以他只在表面阵地上同时投入三个人,伤亡一个就从坑道里补充一个,打得从容不迫,9号阵地因此成为597.9高地的中流砥柱,始终顶住了美军的进攻。9号阵地是主峰的门户,位置极其重要,只要9号阵地不失,那么597.9高地就可保无忧。

打了8个小时,到中午时分,美军攻击597.9高地的部队第7师31团的2营、3营损失均超过了70%,美军比较忌讳部队成建制消耗,就未敢再使用1营,将31团撤下去休整,换上第32接着再战,一直打到黄昏,也未能攻下597.9高地。

537.7高地这边儿更惨,表面阵地工事没有一米完好,全部被摧毁,人员伤亡很大。至当天下午14:00,防守该地的一个连仅存20余人,被迫退守坑道,537.7高地除9号阵地外的其余表面阵地都告失守。

10月14日19:00,45师师长崔建功派出的增援部队4个连到达战场,重新组织进攻,又恢复了537.7高地的表面阵地。

在10月14日当天,美军对面积仅有3.7平方公里的两高地,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掷炸弹500余枚,志愿军阵地平均每秒钟落弹5-6发,战斗异常激烈。面对孤注一掷的美军,15军军长秦基伟已经认识到,他们面临的将是一次少有的恶战。但是直到此时,他仍然没有从全军层面调动部队增援两高地。

10月15日,因为伤亡过重,美军休息了一天,这是个十分、十分错误的决定。攻坚最忌讳就是给弱势的守方喘息之机。而正是这一天,45师组织135团加固了阵地,同时让134团作为两高地的预备队准备参战。

10月16日,美韩军队继续发起进攻,还是老套路,不再赘述。

直到这会儿,秦基伟才发现两高地的危局。他下令以45师为防御主力,以44师辅助,从军部派出两个炮兵连向上甘岭机动,并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给两高地每连增加配备8000枚手榴弹,三个月的补给品储备量,并积极组织向坑道补充弹药、食物和饮水。

10月17日,美韩军队继续发起进攻。战斗越来越惨烈,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一天之中几度易手,每次易手就伴随着天翻地覆的炮击和天昏地暗的拼杀,阵地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高地。

由于战场地域狭窄,最多只能展开2个营的部队,双方只能采取逐次增兵的战术,以营、连为单位梯次投入兵力,在部分地段,甚至一个班、一个班的投入作战。

过去两天中,困扰美军最大的疑惑是,为什么每秒落5-6枚炮弹,阵地上的中国人就像打不完一样?难道这种火力压制还打不死中国人?

在这一天,这个问题得到了答案。一个韩国营队在攻击过程中突破了537.7高地3号阵地,发现了一个坑道入口,美军这才搞清楚,原来中国人钻洞了。

500

为了对付坑道工事,美军决定,先一个阵地一个阵地的打,先稳固表面,再对付坑道。美军稳固表面的方式也很简单,你钻洞,我挖堡,占了表面就构建地堡。

10月18日,美军集中兵力,攻占了537.7高地的表面阵地。

10月19日,第15军集中44门重炮和1个喀秋莎火箭炮团的兵力,掩护第134团6连、第45师侦察连、工兵连1个排进攻537.7高地,当天重新夺回该阵地。

与此同时,597.9高地也陷入了激烈的争夺战。在这一天的战斗中,有很多熟悉的名字牺牲了,包括但不限于黄继光、赖发均、欧阳代炎、龙世昌。过程我就不多介绍了,经过20个小时的激战,在10月20日拂晓,志愿军再次恢复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

10月20日7:00,美军出动30架次B—26轰炸机对上甘岭进行地毯式轰炸,300余门重炮同时实施轰击,40多辆坦克由于受地形限制无法实施集团突击,干脆抵近高地作为固定火力点,直接支援步兵进攻。

由于连日的血战,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内部厌战情绪严重,范弗利特下令宪兵队组成督战队,划了一条线,凡是未接到命令后退过线的,一概射杀。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已经进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阶段了。

美军的炮火准备结束后,整个上甘岭已经笼罩在硝烟之中。双方已经无法通过目视进行敌我识别,只好使用迫击炮发射信号炮弹来确认友军位置。

10月20日17:00,几乎所有阵地上的志愿军都是弹尽粮绝,除597.9高地的4个阵地外,其他阵地被迫放弃表面退入坑道。

当天晚上,15军军部参谋长到45师师部了解情况,当得知全师已经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营了、部分团还能动弹的也只有300余人时,当即大怒,质问师长崔建功为何不上报。

而此时敌人的进攻还在继续,后续部队却迟迟未到,崔建功只好组织机关和勤杂人员上战场。

秦基伟知道这一情况立即在军部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决定从军部的直属部队和机关中抽调人员补充45师。同时电令崔建功:“(表面阵地)打不下来就不要回来见我!”

在过去的7天中,45师投入两高地战斗的兵力达到了21个连(全师一共27个连),各连的伤亡都超过了半数,个别连队只剩下几个人,这种情况下发起反击根本是无稽之谈。接到命令的45师只好转入坑道,继续坚持抵抗。

自10月21日起,占领表面阵地的美军开始清理坑道。

597.9高地共有三条大坑道,八条小坑道和三十多个简易防炮洞。当时三条大坑道和五条小坑道都在我军控制下,顶部是厚达35米的石灰岩,坑道的两个洞口都向北朝着五圣山方向。

美军缺乏对付坑道的经验,起初他们使用爆破洞口的方式,试图堵住坑道,但是随即发现爆炸产生的碎石虽然能够堵塞洞口,但是很容易清理,不能够完全堵住。

随即美军又开始使用火焰喷射器,试图利用燃烧消耗的氧气使洞内缺氧。但是洞内通风系统完好,美军的计划再次落空。随即美军开始派人进洞,可是在洞内处处被志愿军打黑枪,没人再敢进去。

就这样折腾了两天,美军一筹莫展。

发布于 14 小时前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