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研究所会谈:中美关系冲突的根源之一是两国价值观的差异

创造了“修西底德陷阱”一词的美国学者表示,中美陷入价值冲突中,不会轻易克服它们之间的分歧。
街文摘译 - 原文 SCMP -- 2020年12月6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格雷厄姆·艾里森(Graham Allison)在星期四由中美研究所组织的在线座谈会上说,中美两国都处于修昔底德时代。”
艾里森在谈到亚洲时说:“我认为,实际上,如果北京实现了中国梦,北京将取代美国在‘美国世纪’所习惯的领导地位,尤其是在亚洲周边地区。”
“中国将是唯一一在2020年实现增长的大型经济体。 其他所有大型经济体都在收缩。”
艾利森说,冲突的根源之一是两国价值观的差异。
“我和崔大使谈过这个问题,”他指的是共同参加讨论的中国驻华盛顿大使崔天凯。
“他说的没错,美国的提议是让中国进行DNA移植,所以如果他们变得像我们一样,那么我们就能克服其中的价值观部分。”
崔大使说,从一些文明而不是其他文明中挑选出来的“普世价值”根本不能被认为是普世的。
“所以有时一些人以抽象价值的名义做一些事情。但事实上,他们是在努力提升物质价值,”
“人们经常谈论所谓的普世价值。但坦率地说,如果这些价值观只是源自于任何特定的文明,而没有考虑到其他文明的价值观,我认为它们是不可能被称为普遍的。”
崔大使还表示,如果当选总统拜登也准备“改弦易辙”,中国愿意考虑改善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全球两大经济大国之间的关系正处于数十年来的最糟糕时期,疫情、贸易战等等,使两国关系变得紧张。
然而,拜登是一位拥有数十年外交政策经验的民主党建制派政治家,他很有可能赢得了美国大选,并承诺重建美国与盟友的伙伴关系,这可能也会导致中美关系的重新定位。
崔大使说:“为了把两国关系放在正确的轨道上,真正改善两国关系,双方都必须秉持善意和诚意。”
“我不认为中国应该做一些事情来取悦这里的任何人。我们一贯主张与美国保持稳定和良好的关系。”
然而,崔大使承认,在疫情后的世界里,两国的关系可能不会回到过去,拜登可能会寻求与盟友合作,实施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崔大使警告说,这将是一个陷阱。
SC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