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讲武德”德语怎么翻译?
“年轻人不讲武德”怎么翻译?严复提出的翻译三原则“信、达、雅”。他把“信”置于首位,亦即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忠实于原作者的意图。“达”则是通顺的要求,符合本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雅”是文采的要求,“锦上添花”之意。最重要的还是“信“和“达”。
“信”之难在于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的独特性,最突出的是概念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抽象概念)很难完整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例如中文的“礼”在德文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阴阳”干脆没有,直接音译。德文的“Freiheit”或英文的“freedom”,中文翻译成“自由”也是不完全准确的。因为日耳曼人的“自由”包含“特权,优先权”的意思。中西方的“自由”都有“法无禁止即自由”(个人权利主张)的含义。但是在中文里有“越界”、“无法无天”的含义。
“达”之难是由语法的差异造成的。中文里没有,但在欧洲语言里普遍存在的镶嵌结构的从句。因此欧洲语言转换中文过程,句子的重组导致的句子间的关系混乱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把屈折语转换成孤立语,仿佛是把木房子改成水泥房。虽然都是为了居住(翻译意义上“传情达意”)的目的,除此之外似乎双方没什么共同点。而同一语系内的语言的关系如同彼此都是木房子,大的差异是用的木头不同(如印地语与英语关系),小的差异可能仅仅只是装饰的不同(荷兰语与德语)。
回到开始那个句子,“年轻人不讲武德”,因为只是个简单句,翻译过来不会有多大难度。考虑到马掌门那段视频的语境,“年轻人”是指20来岁的青年男性,可用“Jugend”这个集合名词。“不讲”这里是“不讲究,不尊重”的意思,用auf etw. achten(注重、看重某事)这个固定搭配,在动词achten后面加个“nicht”表示否定的动作。“武德”中的“德”是个抽象词汇,同时“武”和“德”有轻重之分,主次有别,那么可以用体现概念间从属关系的第二格来表示。马掌门这里的“德”有行为的自我约束(“点到为止”)也有良好品德(“以和为贵”)之意,德语中的“Tugend”(德行)意义相近。“武”在此处是“比武”之意,用“Kampf”(搏斗,战斗)和Turnier(比赛,竞技)组合而成复合词“Kampfturnier”。“武德”便是die Tugend des Kampfturniers。最后这句“年轻人不讲武德”可这么译:Die Jugend achtet nicht auf die Tugend des Kampfturni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