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千万人厮杀的战争,改变中国的命运
温乎曰:
风起云涌的大时代,要跟对主义。
1
1948年9月24日,许世友指挥的围城部队攻克济南,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顾不上休息,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
“建议攻占两淮,趁机收复宝应和高邮,如果顺利的话,就以3个纵队攻占连云港和海州。”
两淮是淮安和淮阴,包括宝应、高邮、连云港,都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境内。
毛泽东感觉可以,便给粟裕回电:“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但是粟裕必须歼灭黄百韬兵团。
“小淮海战役”正式登场。
这次战役的野心其实不大,无非是夺取苏北地区,把苏北和山东解放区连起来,为下一次战役做准备。
以后走向何处,他们也不知道。
既然华野要歼灭黄百韬兵团,以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的风格,肯定需要动用数倍于黄百韬的兵力,那么便没有余力阻击其他国军援兵,急需兄弟部队配合一下。
而能配合华野的部队,只有在河南作战的中野,也就是刘邓大军。
于是粟裕给毛泽东发电报,说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和邓政委统一指挥。毛泽东同意了,命令陈邓统一指挥战役。
不过他们两人的工作是领导全局,比如策划战役方向、协调两种野战军的配合、动员民工和新兵、运输粮食物资等等,真正在一线指挥作战的依然是粟裕。
现在解放军准备下一场战役了,国军也没闲着。
济南战役失败,国府丢失山东已成定局,江苏和安徽成为国共争雄的主战场,南京的蒋介石感觉战线太长,想着放弃徐州算了,直接让部队南下保卫淮河和长江天险。
但是琢磨良久,蒋介石始终下不了决心,没多久便把这个选项推翻了。
原因很简单。
那时的蒋介石当选“总统”不到半年,江淮地区还没打仗呢,就直接放弃国土不要了,社会舆论肯定要说,原来蒋介石是个丧师失地的总统啊。
民心丢了,江山也不稳了.....虽然蒋介石的江山从来没稳过。
而且李宗仁、白崇禧等政敌,也会利用舆论和失地的罪名,联合起来攻击蒋介石,到那个时候蒋介石怎么办?
所以蒋介石很快pass掉退守江淮的选项,命令国防部制定出“徐蚌战役”的计划,准备把兵力集中部署在徐州,以及徐蚌铁路沿线,做出一种进攻型防御的姿态。
有说法是蒋介石被郭汝瑰忽悠了。
这件事的说法很多,我们就不具体讨论了,但是我们要明白,蒋介石不愿意退守江淮,反而想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总而言之,解放军想在苏北打仗,国军也想在苏北打仗,那个宿命中的战场逐渐显露在世人眼前。
南京的国防部发布作战任务之后,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觉得不行,兵力部署在铁路沿线太分散了,不仅容易受到攻击,想“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也不方便。
甚至黄百韬都有预感,国府前景不明朗,大兵团驻扎在外很不安全,不如撤回徐州固守,还能和其他部队抱团取暖。
于是,刘峙和黄百韬到南京请示,蒋介石说也行吧,反正守住徐州就可以。
黄百韬回到兵团驻地,赶紧收拾好东西准备跑路,突然收到国防部的新命令:“驻防海州的44军也撤回徐州,要经过你们部队的防区,你们在原地等44军一起撤。”
跑路还要等人,就像闹肚子蹿稀还得再等五分钟,这不完犊子了么。
黄百韬不敢违抗命令,就在新安镇等了两天,两天后等到44军,黄百韬都懵逼了,44军居然带着海州的10万百姓跑路。
他差点爆粗口,真特么以为自己是仁义无双的刘玄德啊。
正是这两天时间,黄百韬兵团失去最佳跑路时机。
1948年11月6日,粟裕指挥华野逼近黄百韬兵团,而驻守徐州东北的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是老资格地下党员,眼看革命战争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也是自己亮明真身的时候了。
经过请示报告,何基沣和张克侠率部起义。
至此,徐州东北门户洞开,粟裕命令华野迅速通过何基沣和张克侠的防区,把黄百韬兵团包围在碾庄,原定的淮海战役计划完成大半。
粟裕却看到另一种可能:
“辽沈战役已经结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彻底逆转,原定攻占海州的计划不需要了,那是不是可以在歼灭黄百韬之后,向徐州攻击,争取在江北打掉更多的国军兵团,而不是南下两淮作战?”
粟裕和张震商议,都认为没有任何问题,便给毛泽东、陈邓发电报,建议扩大战役规模。
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
毛泽东阅读电报,仔细分析一番局势走向,也觉得可以扩大战役规模,在江北和蒋介石决一死战,他给前线回电: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中、华东、华北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供给。”
至此,小淮海变成大淮海。
一场近千万人参与的生死搏杀,拉开序幕。
2
黄百韬被包围在碾庄,急需其他国军部队救援,可黄百韬和张灵甫一样,已经预感到自己要死了。
因为他们都知道,国军只能打顺风仗,一旦被解放军包围,不会有人真的卖命救援。
追随蒋介石多年,如果连这点道行都没有,估计早就被打死了。
离黄百韬最近的是李弥和邱清泉。
李弥原本在碾庄以西的曹八集驻兵,这地方是黄百韬撤向徐州的必经之路,但是黄百韬兵团到碾庄之后,派人去曹八集联系,才发现李弥已经跑路了。
得,暂时指望不上李弥了。
邱清泉更不会赌上全部身家,跑去救一个毫不相干的黄百韬,恰恰相反,邱清泉对黄百韬非常不爽。
邱清泉是黄埔二期毕业,属于根正苗红的中央军嫡系,再加上性格嚣张跋扈,除了蒋介石等寥寥数人,谁的命令都不听。
而黄百韬曾经在奉军服役,跟着狗肉将军张宗昌混,直到蒋介石消灭张宗昌,才改换门庭到蒋介石的麾下。
在国军部队里,黄百韬是典型的杂牌军,虽然兵团的战斗力不错,但杂牌就是杂牌,出身烙印是抹不掉的。
你说,邱清泉能看得起黄百韬?
可黄百韬却比邱清泉混得好。
1948年豫东战役的时候,黄百韬兵团差点被粟裕全歼,幸亏黄百韬亲自带队冲锋,同时邱清泉部队突袭解放军侧方,才算稳住阵地。后来不仅救出被包围的国军残兵,还击退粟裕。
战后论功封赏,黄百韬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并且提拔为中将兵团司令,邱清泉却什么都没有。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么?
- 下一页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