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1948年说服军委放弃跃进江南计划的辨析
注:原本是想回一个帖,但限制2000字,故而只好专门发一篇文了。
原贴是《华为发布决议:谁再建言造车,可调离岗位》里的评论,这位网友些的内容是:
====================
淮海战役之前,毛主席让粟裕去长江以南开辟根据地,粟裕心里直打鼓,后来粟裕连续提建议打小淮海战役,毛主席当时对粟裕有看法认为其不听指挥,后来毛主席还不是同意了?事情都在不断变化中,要以唯物主义来看而不是事后诸葛亮
====================
我点个踩,因为不符合史实。
第一,也是最主要的,就是粟裕并没有不听指挥,而且毛主席也从没认为”粟裕不听指挥。一方面,粟裕在提议“暂不过江,集中兵力大规模作战(决战)”的同时,也反复强调“渡江准备工作绝不松懈”;另一方面,毛主席把粟裕陈毅一同从战斗激烈的华野前线召集到千里之外的河北阜平县的城南庄当面听取汇报,说明军委对跃进江南的利弊本身也还在权衡,否则的话,直接回电强硬否决就行,回想东野得悉葫芦岛东进兵团居然有11个师之多,即所谓“一桌菜来了两桌客”于是想从锦州撤围回头打长春时,军委是什么态度?有没有的商量?
第二,从时间和因果上看,军委关于开辟江南根据地的动议是1948年2月,当时正是上一次跃进大别山的晋冀鲁豫野战军被迫又全军撤出大别山之时,距离淮海战役尚远。粟裕的意见被采纳时,军委仍在继续观察跃进和不跃进的利弊。最后让毛主席笃定决心放弃跃进江南的,是豫东战役的战果,而不是小淮海战役的提议。后者提出时,济南都打下来了,此时还谈什么跃进。
第三,让毛主席和军委决心放弃跃进江南计划的,并不是“事情不断变化”,而是留在江北后实实在在的战果提供了信心。从48年2月军委不得不考虑第二次跃进缓解大别山危局,到9月攻克济南形势大好从而使淮海战役条件初步具备,这7个月间,华东、江淮地区的国民党二十几万机动兵力不是自己“变化”没了的,而是在军委放弃跃进江南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的。假如军委没有接受提议仍然把华野6个纵队派过江南,那么仅凭刘邓残部和山东兵团,是绝对打不赢豫东、襄樊、胶济线、兖州、郑州诸战役的。至于济南、淮海战役是想都别想。
我们现在有些人有一种不好的倾向,就是把毛主席老人家描绘成无所不知的神仙,于是连这样虚怀纳谏的一桩好事例,也硬要牵强解释成是时机成熟与不成熟之故,实在是过犹不及。
须知跃进江南的决策,本身就是错的。它在48年7月固然是错的,它在48年2月同样是错的,毛主席也迅速意识到了它是错的。主席作为老道的军事家,听了提醒立马意识到越进江南是个失着,于是果断放弃。到了两个月后的1948年7月13日,军委致电粟裕和中原局的电文里甚至直接命令了“华野应在现地作战至明年(1949年)春季或夏季,不歼灭5军、18军不走”。——注意这个“应”字,表明军委不仅完全接受,而且已经反过来要求中原局统一思想放弃跃进计划了。为何?豫东战役一战歼敌九万,中野和华野山东兵团还趁机攻克襄樊和兖州,又歼敌各三万。这样远比渡江跃进高的多的战果(坦率说,也比大别山跃进得利更多),谁看了还质疑留在江北打大仗的决策?
我军的军事民主一向是取胜的法宝,将帅之间交换看法互相探讨,是非常正常的事,因为目的都是为了“打赢”。能统一思想固然是最好,如果暂时不能统一,那么这8个字就是准则:执行命令,保留意见。这也是解放军与一切旧军队的根本区别。
另外补充下,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在重大战役指挥方面也曾两次指导过粟裕:
第一次是济南战役,粟裕在谋划战役之初是想用少量兵力佯攻济南,主力埋伏济南徐州之间伏击援军;毛主席指出,如果攻击济南兵力过少,不仅济南打不下来,援军你也一定打不上,他引用7月豫东战役里的开封之战说,“区寿年之所以真援开封,是因为你们真打开封”,如果济南是佯攻而不是真攻,则国民党援军势必谨慎缓慢北上,到时候你们还是不得不回头真打济南,这样白白把援军放进来一段路程。粟裕听了大为叹服,并修改了兵力部署,最终华野攻城和打援兵团分别是14万人和18万人。
第二次是淮海战役,粟裕原定11月7日进攻运河以西的冯治安第三绥靖区,11月8日再进攻运河以东的黄百韬第七兵团。主席指出(注意黑体字的委婉用词)这样“是否会使黄百韬闻声警觉,在8日你们尚未开始攻击时即收缩逃窜。如此,似不如运东运西或7日或8日同时发起攻击为好,这样使各处敌人同时受攻,同时认为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互相不能照顾”。粟裕张震于是立即修改,最终淮海战役发起攻击的时间是11月6日,提早的原因是国民党提前撤退,但执行“两处同时攻击”则仍然收到了完全效果。刘峙惊恐之下,急令全军向徐州撤退,李弥兵团就是根据这个命令一溜烟从碾庄跑回徐州,完全不顾还在渡河的黄百韬死活。
前线指挥员可以建议过军委改变战略部署,军委根据情况指导前线指挥员的战役部署。这才是真正和谐融洽的上下级关系。
而豫东战役中,最让人深刻的两封电报,是这么写的:
“因情况急迫,请示不及,已令各部执行。有何指示,请即赐复。” ——粟裕、张震1948年6月16日命令华野3、8纵放弃原围歼邱清泉兵团计划,转而攻击开封,命令下达后向军委汇报电文。
“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情况紧急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军委,1948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