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成拙的鹿鼎记,尴尬稀碎的韦小宝。
新版鹿鼎记喜大普奔,全网群嘲。抛开背后的各种原因不说,单从讲故事这个角度来说说导演为啥要这么拍呢?为啥敢这么拍呢?
想来想去,想到了无厘头的表达手法,想到了短视频的快速反转。
电影里的无厘头让周星星同学演绎的令人如痴如醉,那搬到电视剧里会怎样?火爆短视频快速反差反转让人欲罢不能,那搬到电视剧里会怎样?
也许这才是导演所想要的新意。 夸张的表达手法,快速的前后矛盾。
我脑中突然想起韦小宝在看到海大富存在大瓶子里需要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宝贝时,那句夸张的赞叹“哇,好精致啊。”
我又突然想起多隆前一秒对韦小宝的忠心犹如滔滔之水连绵不绝,后一秒便架着宝剑把他卖了,犹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种夸张,这种反转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又如广州将军被抄家,苏察哈尔灿父子俩净身出户,走在大街上快乐的像个孩子,一个问什么也没拿出来么?另一个答道忘记了,两人哈哈大笑,笑的声泪俱下。
这种反差,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人物背后的那种恓惶。
可再看新版鹿鼎记,夸张是夸张了,反转是反转了,却总是拿不住那个点,让人动容。为何?想来想去八个字,研究不深,弄巧成拙。
夸张,在那种场景下,那种氛围下的反话正说,正话反说。脱离了场景氛围的烘托,夸张就真成了夸张了,看得人满满尴尬。
反转,内在逻辑一定是顺畅的,逻辑不通,那就真反成了弱智。
还是举群嘲例子。
韦小宝说书,氛围表现不够,单单猴戏说书,观众看不出来要表达的是什么。若那种夸张收敛一点,转换成你们还别不信这样子,配合上围观之人的将信将疑的表情言语,这样一来,很清晰的表达出韦小宝吹牛自信,能把死人说活的本质,与后面哄得各方团团转的剧情便一脉相承了。
还有茅十八官兵面前亮身份,转身就问后门再哪。反差反转是有了,可惜逻辑不通,倒显得是个弱智了。若是改变一下,茅十八在韦小宝面前表现了一番英雄气概,听见官兵来捉拿自己,转头便问后门在哪,让韦小宝倒吸口凉气,佩服万分,这就有意思了。
这样一来,逻辑上也能说的通,你浑身是铁又能碾几根钉,敌方势大,鸡蛋碰石头不智。即表现了江湖人的圆滑,又与后面陈近南英雄伟丈夫的形象形成了对比,让韦小宝心生敬仰,内生义气自己也不差的转变,逻辑上就通了。
说来说去,故事是个整体,有冲突转变,就要有铺垫前因。夸张、反差、反转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为整体剧情发展塑造那个合理的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