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商之争都没有品到点上

  看了这么些厂商之间的你来我往,以及网友们的评论,我也来提供一个另类角度的想法,大家随便看看。

  在这个汽车行业大变革的时候,比亚迪选对了路线,坚持电动化很多年,有了如今的生态位,仅仅是他成功的外在表现。

  而真正的内在点,在于,比亚迪做出了一个站在行业格局高地的动作。

  什么动作?

  用技术,定义产品。

  比亚迪用积累多年的技术,在不断的定义新能源汽车,定义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什么样的。

  就像苹果当年定义了智能手机是什么样的,如出一辙。

  国外的车企应该能知道这一点,但可惜技术积累不足,跟不上比亚迪的定义。

  特斯拉虽然同样早早的在定义新能源汽车,但我觉得他的技术池太浅了,一样跟不上比亚迪。

  而国内的车企,华为等专注智能化路线的,很明显避开了比亚迪的定义范围,但智能化和现实的需求还缺少一个非常必要的契合点。也就是说,意愿不强烈。

  而且也脱不开新能源汽车的底层技术定义。

  其他车企明白不明白这个点,我不知道,我只看到,比亚迪的技术定义已经成功,定义范围不断深化,别的车企并没有能突破这个范围的能力。

  其实在燃油车时代,也是如此。

  国外车企定义汽车是什么样的,豪车是什么样的,运动车是什么样的。

  国内车企完全无法突破这个定义范围,就算技术指标超越,也无法打破消费者的心理认知。

  除非定义者的技术更新枯竭,追随者重新成为定义者。又或者另辟赛道,颠覆原来的定义。

  现在车企对标比亚迪也好,内涵比亚迪也好,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明智,因为这样做给我的感觉,就是在不断的强化比亚迪定义者的地位,强化其在消费者心中标准产品的地位。

  还是好好埋头技术研发吧。

  确保不被甩掉,努力深化技术池,等待颠覆的那一天,又或者比亚迪停下了脚步的时候,能够成为新一代的定义者。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