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场次少,《气球》导演万玛才旦:多么期望“跪求排片”的事件不要再发生

【文/观察者网 陈聪】

自11月20日上映以来,电影《气球》的排片量始终在1%上下徘徊,这让导演万玛才旦焦急不已。他日前在微博上发文,“多么期望‘跪求排片’那样的事件不要再发生!”

500

电影海报

500

万玛才旦

正在上映的《气球》由万玛才旦编剧、导演,索朗旺姆、金巴、杨秀措等演员主演。

电影讲述的是,上个90年代,我国西藏地区的一个六口之家因为普普通通的避孕套而卷入到一系列尴尬而又难以抉择的事件中的故事,如孩子的性教育问题,未及时避孕而让妻子再次怀孕,面临结扎和计生罚款等。

电影曾经出现孩子将避孕套当做气球玩的一幕,因而被命名为《气球》。

500

前期宣传中,曾有媒体提及,“《气球》被不少权威影评人评为是万玛才旦入行来最好的一部作品,上映前就受邀参加了60多个国内外电影节,收获11项专业电影大奖”,包括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金椰奖等。

进行点映后,又有网友盛赞《气球》是“2020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像是著名影星陈冲就在微博上发文,称赞《气球》“官能与思考并存,哀伤与美丽同框,信仰与现实的挣扎”,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500

据观察者网查询,目前,《气球》的豆瓣评分为7.9,淘票票评分为8.5,微博大V推荐度为78%。

500

500

不过,观察者网试图在猫眼电影专业版上查询这部电影的排片量时,却发现它的排片少得可怜,APP页面上根本不予显示,只能归类到“其它”。

500

500

按照万玛才旦的说法,《气球》这几天的排片量始终只有1%左右。

11月23日上午,万玛才旦在朋友圈中分享了某公众号撰写的影评文章,发出希望院线增加排片的呼吁。

500

他的朋友圈被网络大V@奇爱博士 注意到,截图分享到微博上。

@奇爱博士 发文称,“……艺术电影的高光时刻,也就往往只存在于这少少的瞬间。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比如是市场容量原因、题材原因还是宣发原因,这种年度最优秀的作品遭到市场冷遇都是极为令人痛心的……”

万玛才旦当天下午转发了该大V的微博,再次疾呼:

多么期望“跪求排片”那样的事件不再发生!多么期望给每个电影以公平的机会!多么期望我们的电影能在大银幕上被更多的人看到!在这蛋疼的时刻,强烈呼吁增加排片!!!

500

万玛才旦口中的“跪求排片”事件发生在另一部艺术电影《百鸟朝凤》的身上。

2016年5月,《百鸟朝凤》的宣发负责人、时年63岁的方砺现身某直播平台,用下跪磕头的极端方式恳求院线经理为电影增加排片,引起关注。

至电影下映,《百鸟朝凤》斩获票房8678万。

500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是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

对于万玛才旦发出与四年多前相同的“增加排片”的声音,有网友在他的微博下晒出票根表达支持,也有网友抱怨自己想看但是却没有场次,或者是场次不合适、票价过高。

500

500

500

500

奇怪的是,居然也有一些饭圈粉丝混入其中。

500

500

500

观察者网注意到,11月21日,电影《气球》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支一众明星大咖集体为影片打call的视频,其中出现了肖战、范冰冰、祖峰、乌尔善、黄景瑜、钟楚曦、蒲巴甲等人的身影。

500

500

500

在万玛才旦的呼吁引起热议后,济南百丽宫影城院线经理董文欣@董小姐聊电影 却表示,“不要让影院经理承担所有的情怀,不要把影院经理形容成故意不给你排片的恶人,他不给你排片,是因为你的宣传没有吸引观众进影院。”

@董小姐聊电影 发问,“没有观众的影片,影院为何要给你排片?”

@董小姐聊电影 尤其谈到,影院经理在进行排片的时候同样是要对业绩负责,要对院线老板负责的。即使他是一个有文艺片情怀的人,即使他的老板也是一个有文艺片情怀的人,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会容许他们随心所欲地排片吗?

500

业内人士@电影票房 同样表示,“电影的放映是有成本的,如果观众数量太低,这一场放映别说赚钱,连放映成本都亏出去了。”

@电影票房 指出,目前《气球》面临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人看,在现有排片下,场均人次还低,这完全刺激不到院线增加排片,“单日排片一直稳定在3800(场)上下浮动,甚至在导演的呼吁下,明天(24日)还涨到了6000(场),在买票观众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影院这基本算是掏钱支持了”。

@电影票房 提到,《气球》现在的宣发很有问题。

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没有找准目标人群,流量明星的粉丝以及在微博上关注了电影大V账号的网友通通都不是这部电影的受众。找准定位,然后投放的宣传物料把话说清楚一点,“让人一眼就知道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它到底要讲啥,而不是让人云里雾里的”。

@电影票房 建议,既然是艺术电影,口碑扩散是很重要的,那就可以适当延长点映战线,从一百场到两百场,再到一千场,慢慢增加场次,通过口碑的发酵来吸引观众,而不是一上来就全国发行、全面铺开,结果因为口碑沉淀不够、热度不够,最终惨淡收场。

@电影票房 强调,如果每次都是上映后发现排片很少就开始呼吁增加,院线再单方面地付出,这其实是在透支信用,到头来受害的还是电影人。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