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上看得不爽,我又来喷了
文中若隐若现的提了几个主要观点,一,米其林吃的是格调,你中国人不够高级,所以觉得米其林的东西不好吃。“米其林不过提供了一套筛选标准:你要摆谱炫富,找五把叉准没错;追求口腹大欲,按星级踩点绝对靠谱;只想吃饱吃好,必比登最合适;捡漏特色美食,就是餐盘了。最高级的吃货,吃的是礼仪,吃的是环境,吃的是氛围,吃的是学问。”二,中国美食品种多是食材匮乏时代逼出来的,不存在什么传统,米其林给你们面子评了几个“传统”美食,你们不感恩就算了,居然还敢反抗。“把动物内脏当食材,本身就有争议,究竟是物质匮乏时代的产物,还是特有的美食传承,中国人自己都吵不清楚,就别让米其林背锅了。”第三,蛮夷当然也有资格评价中餐,虽然它们进化了几千年还是只会用中国在商周时期就抛弃的刀叉,虽然它们的美食只有土豆和土豆,但它们就是有资格评判发展出八大菜系,满汉全席的中国美食。“听起来相当理直气壮,其实逻辑不太成立,中西餐确实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但评论一下还要资格,有点不讲理,难道只有广东人才能评论粤菜,湖南人才能给湘菜打分,北京人才能讨论全聚德,美国人才能批评星巴克,真这么玩就没意思了。”我怎么感觉不对劲呢?不是米其林在给中餐评头论足,我们只是不认同它们的评判标准,怎么就变成我们不讲理了呢?
第四,要说没资格评价美食,你中国人才没资格,“非要往深了说,如果反米其林,反的是外国人垄断美食话语权,争的是东方美食鼻祖的应有地位,这事倒真是需要资格了。
至少中国人现阶段“吃”的还不够多。”
下面这段把我看笑了,“去年我们的餐饮市场总规模是5.5万亿元,与美国相当,”就算完全忽视汇率,原来我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已经跟世界第一强国相当了啊?“但年人均餐饮消费3286元,远低于美国的16667元,”汇率加上人均这么一算,中国人真的惨,相当于一顿只能吃美国人五分之一的东西,就这样我还觉得中国美食吃不完,难怪奥巴马说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是世界的灾难,“餐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中国是11%,美国有13%。”原来评价美食的标准是看吃得多不多?恩格尔系数不是越小越好吗?这么说中国其实比美国还有钱?欸,这跟作者上一句话是不是前后矛盾了?“尤其是美国48%的消费是由快餐贡献,中国只有22%,偏爱正餐的中国人还吃不过只知道快餐的山姆大叔,这事有点说不过去。”快餐消费比例高不是正好说明美食少吗?而且中美两国的快餐你确定是一个东西?
作者写到后面已经有点义愤填膺了,“米其林评审都是大牛,每年行程3万英里,完成600次探访,住160晚酒店,用餐300次,写1000份报告,”,是中国人不懂欣赏,“又如何?还不如网红在店里摆个POSE有用。”
“最高级的吃货,吃的是礼仪,吃的是环境,吃的是氛围,吃的是学问。”你中国人只适合大排档,懂什么高级美食?居然对做轮胎出身的米其林提出的评价标准不服,给你脸了?
对了,文中也提到,米其林在北京逛了一圈,把“爆肚,卤煮,豆汁”给弄进了逼逼登榜单,“帝都吃货的心酸,上海和广州人民理解不了,唯一的三星餐厅是江浙菜的新荣记,两家二星分别是素菜和江浙菜,”这其中居然没满汉全席什么事,看来中国的宫廷菜在作者眼里“礼仪,环境,氛围,学问”皆无,根本上不了台面哪。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