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出口大国瑞典是“守序中立”吗?

文|金弘宇

 经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助理

导言

瑞典作为一个人口千万的小国,人均军火出口却仅次于以色列和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三。可以说瑞典绝不是个“守序中立”的角色。也许是考虑到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种种不光彩,瑞典政府在近些年提出了将“民主水平”纳入军火出口的考量标准,不够“民主”的国家则不对其出口武器。然而讽刺的是泰国和巴西这样在白左眼里存在“人权问题”的国家却是瑞典军火商的座上宾,更不要说瑞典每年还有以百万美元计的买家不明的军火交易了。武装不中立,军控军火商,价码胸前挂,道义身后藏,瑞典这个国家,可以说很有趣了。

提起瑞典这个国家,大家会想起什么呢?尚武的维京人与北欧神话?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一手经办的诺贝尔奖?如果是一个军迷的话,那么提起瑞典,首先想到的很可能就是引领近现代军事编制改革的古斯塔夫二世,二战中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博福斯高炮,冷战时期别具一格的S坦克和萨博公司麾下的萨博35“龙”式,萨博37“雷”式和萨博39“鹰狮”以及爱立信“爱立眼”预警机等自成一派的战机体系。尽管近年来瑞典官方一直在试图营造一种“人权卫道士”的形象,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在军控领域也颇有风头,再加上其曾长期执行的武装中立国策,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国家似乎确实是一种“守序中立”的造型。然而事实确实如此吗?

首先,瑞典一度是一个纳粹氛围浓厚的国家,国内的纳粹主义团体早在1924年就开始活动,苏芬冬季战争时期就曾允许纳粹德国借道支援芬兰,也曾派遣八千余人的“志愿军”参战,其中包括航空兵19团和使用博福斯40毫米防空炮的防空部队。在二战中瑞典也曾不顾本国“中立”原则,向纳粹德国派遣志愿兵,这些志愿兵主要集中于武装党卫军第五装甲掷弹兵师“维京师”,在武装党卫军第11装甲掷弹兵师“北欧师”中甚至有一支完全由瑞典人组成的连。除了这些名义上的“个人行为”,瑞典在对待挪威犹太人的庇护也颇为不上心,1933年到1939年曾有三千余名犹太人来到瑞典寻求避难,另有近千人借道瑞典,战争爆发后除少数由瑞典钦定的“政治难民”外,犹太人均被拒绝从挪威进入瑞典,这些不幸的挪威犹太难民中有不少人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迎来自己的结局。战后瑞典更是以自己“中立”为理由大肆放纵纳粹和白人至上种族主义者活动,这些纳粹遗毒与新纳粹团体至今仍然活跃在这个自诩“人权卫士”的国家中。

 

500

(瑞典境内的纳粹活动)

抛开这些不谈,二战时期的瑞典军事工业与纳粹也是关系紧密。在同盟国承担着巨大伤亡力图摧毁纳粹德国工业体系的同时,瑞典一直是纳粹德国铁矿砂的主要供应商,纳粹德国则用从犹太人身上刮来的真金白银作为给瑞典的回报——直到1997年瑞典才开始调查这些来自纳粹的黄金与钻石。在纳粹肆虐于欧陆时,瑞典深感自己很有可能被“卷入战争”,因此急于增强军力,怎奈自己又挂着一个“中立”的牌匾,军购处处受制。“无可奈何”之下,瑞典先是从意大利订购了一批菲亚特CR.42双翼战斗机,接着本着自立自强的想法,开始了国产战斗机萨博21的设计工作。起初瑞典人希望购买美制“双黄蜂”发动机作为萨博21的动力,然而时间紧任务重,最终瑞典人只能选择授权生产的德国戴姆勒-奔驰DB
605型发动机。这里不得不说瑞典人在纳粹面前好大的面子——同时期意大利在引进DB
605发动机的过程中就处处受制,德国人甚至强迫意大利航空工业中的熟练工人移民德国,倒是瑞典一个“中立”国家在这方面颇为顺利,萨博21原型机于1943年7月30日成功首飞。瑞典同时期开发的萨博18侦察/轰炸机也有部分采用了DB
605引擎。

 

500

(二战时期研发的萨博21,采用德国DB605引擎)

不过军工这个领域从来都是大国的角力场,小国即便工业实力雄厚往往也只能在个别领域崭露头角。瑞典同样如此,萨博21和萨博18这两个项目在投入生产大规模生产时二战已经迎来了尾声,相比于在战争中飞速前进的列强航空工业,瑞典这点刚刚建立起的家底实在是略显单薄了。于是瑞典选择果断向当时航空工业的前驱——英国进口包括“吸血鬼”式战斗机在内的大量装备,并用英国“哥布林”式喷气引擎替换了萨博21原本的活塞引擎,改造出萨博21R,不过这种拉郎配的改装实在太过勉强,即便对原机身50%以上的结构进行改造,也难堪重任,最终萨博21R只生产了寥寥数十架便停止了生产。

 

500

(改造为喷气机的萨博21R)

瑞典人随后的尝试则是萨博29“飞行圆桶”,号称“世界上第一种需求牵引设计的战斗机”,不过硬件上倒是缺乏新意,发动机是自英国引进的“毒液”战斗机同款德·哈维兰“幽灵”式喷气发动机,固定武器也是“毒液”同款四门西斯帕诺Mk.5型20毫米机炮,后来经过改装也可携带美国AIM-9“响尾蛇”导弹。萨博29曾出口于奥地利。同时期萨博32也被开发出来用于取代老式的萨博18,同样,萨博32也采用了来自英国的动力系统和固定机炮。

 

500

(萨博29,名副其实的“飞行圆桶”)

冷战初期瑞典对于英国战机的信赖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同时期就连苏联都在从英国引进航发技术。但是瑞典这种子系统全盘西方化的空军建设思路是不是多少与其“中立”政策不符呢?毕竟1963年以前北约在欧洲的防御战略不过是从“全面后退”进化到“绊线防御”——这两种战略的共同点在于:面对难以阻挡的苏联钢铁洪流,北约宁愿用核武器对莱茵河以东地区实行焦土作战。在这样一种“欧陆大核谐”的背景下,瑞典这种西方化的军事建设策略未免有些可笑了——值得一提的是,同时期北约执行焦土作战的飞行员在燃油不足无法返航时有一些打算前往瑞典这个“中立国”避难。

 

500

(冷战初期捉襟见肘的北约防御体系)

时间来到五十年代后期,战机进入超音速时代,瑞典自然不甘落后。萨博集团之前的技术积累在这一阶段开始发力,瑞典人成功开发出了至今都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萨博35“龙”式战机。这种采用了漂亮的双三角翼构型的超音速战斗轰炸机采用了一台英国授权生产版“埃文”带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作为动力,火控雷达为英国Ferranti公司生产的AIRPASS

II型,固定武装为英国“阿登”30毫米转膛炮,可选挂载主要为美制响尾蛇(AIM-9)和猎鹰(AIM-4和升级版AIM-26)两种空空导弹,以及强大的各类对地武装。这是一种可以在简易跑道上起降的飞机,同时也是最早实现“眼镜蛇”机动的飞机。从这时期开始,瑞典虽然还名义上坚持“武装中立”国策,但是军事建设上已经彻底倒向西方。此外萨博35“龙”式也开辟了瑞典战机大量出口的新时代,奥地利、丹麦、芬兰都曾购买数十架“龙”式战机。

 

500

(开创瑞典战机外销时代的萨博35“龙”(Draken))

再后来的六十年代,随着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国会承诺在苏联入侵挪威时提供保护,并向当时正在研发的萨博37“雷”式战机提供技术支持,瑞典在军事上的“中立”已成空谈。萨博37的核心理念是灵活分散部署,凭借高速进行空中拦截作战,或者携带大量对地武装低空突防,打击敌方地面部队。在这样一个逻辑下萨博37成为了一种鸭翼-三角翼近距耦合布局,可以在公路和简易机场进行短距起降的战斗轰炸机。瑞典人一度曾经想继续使用英国进口引擎,但后来因为项目变动转向了美国普拉特·惠特尼JT8D引擎——想想萨博集团在开发萨博21时搞不到普拉特·惠特尼的“双黄蜂”引擎而去选择德国的DB

605,如今却又因为搞不到英国引擎而选择普拉特·惠特尼的喷气发动机,也可以说得上是一种轮回了。雷达方面由爱立信提供——爱立信不仅造手机,还造雷达和预警机,爱立信旗下的“爱立眼”预警机也是军火市场上的宠儿之一。飞控系统由萨博和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共同开发,多普勒导航雷达由英国德卡公司制造,辅助降落系统由美国伊顿公司提供,大气数据计算机同样来自于美国。

武器方面除了固定的“阿登”机炮,还有对空的英国“天空闪光”导弹和美国“响尾蛇”,对地武装为135毫米火箭弹,美国AGM-65小牛对地导弹,Bk90防区外弹药布撒器和RB.04反舰导弹及其改进型RB.15,其中RB.15导弹曾广泛出口至阿尔及利亚,芬兰,德国,波兰,泰国以及前南斯拉夫和克罗地亚。尽管战机本身未能出口,萨博37一直服役到本世纪初期才最终退役。

 

500

(标志着瑞典撕破“中立”画皮的萨博37“雷”)

进入冷战末期,萨博集团也拿出了自己的新时代战机——萨博39“鹰狮”。这是一种全动鸭翼-三角翼近距耦合布局的中型战斗机,以一台通用电气F404发动机作为动力。雷达系统由爱立信和通用电气联合开发,与欧洲战斗机“台风”的“捕手”雷达有一定技术渊源。飞控方面采用了当时先进的数字电传飞控,加上静不稳定布局和后倾座椅,可以保证“鹰狮”具有相当的机动性——当然,不成熟的新技术集中使用也导致了1989年和1993两起诱发震荡导致的严重坠机事故,延缓了其服役进度。武器方面,由于冷战结束后瑞典捅破了“武装中立”这层窗户纸,加入了欧盟,萨博39的武器完全北约化,固定武器为毛瑟BK-27机炮,空战武器除了AIM-120和AIM-9的标准中近搭配,还有MBDA公司流星空空导弹可供选择。对地武器方面则是一贯的瑞典风格,种类繁多,火力强劲。值得一提的是萨博39有两样“绝活”——一个是在无挂载情况下可以实现超音速巡航,另一个则是以单发中等推力发动机的动力实现了不亚于F-16和歼-10等单发大推力发动机战机的挂载量,尽管这两项绝活基本上都是拜美国F404发动机强大的动力所赐,但是瑞典军工业水平由此可见一斑。“鹰狮”也凭借如此强大的性能和优秀的经济性出口全球,巴西、捷克、南非、匈牙利、泰国和英国都是“鹰狮”战机的用户。

 

500

(新时代军贸明星萨博39“鹰狮”)

瑞典作为一个人口千万的小国,人均军火出口却仅次于以色列和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三。可以说瑞典绝不是个“守序中立”的角色。也许是考虑到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的种种不光彩,瑞典政府在近些年提出了将“民主水平”纳入军火出口的考量标准,不够“民主”的国家则不对其出口武器。然而讽刺的是泰国和巴西这样在白左眼里存在“人权问题”的国家却是瑞典军火商的座上宾,更不要说瑞典每年还有以百万美元计的买家不明的军火交易了。武装不中立,军控军火商,价码胸前挂,道义身后藏,瑞典这个国家,可以说很有趣了。

500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7
最热 最早 最新

站务

全部专栏